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此过程中,只有学习者积极参与、主动吸收和转化,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参与意识 职高 机械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16-02
“机械基础”是职高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是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从事机械行业的基础,显示了其在本行业领域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其概念多、内容抽象、涵盖面广、开设时间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会影响到以后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 “机械基础”的兴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十多年对本课程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要教好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介绍于下:
一 体现主体,教中育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一项技术的学习,如果学习者没有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教学中,特别是职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强迫式”学习为主,重点体现教师如何教,教师将教学内容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一遍,可以说是教师煞费苦心,精讲细说,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淋漓尽致,总怕学生有哪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不能掌握。而学生,则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去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是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这样的作法不仅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一节时,我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播放几个在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常见的、适用的铰链四杆机构应用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然后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别、组成,再让学生自学铰连四杆机构的形成条件,并自制一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便会去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已的机构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或双曲柄机构、或双摇杆机构。这样,便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再把全班按4至7人分组,每组再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协作的方式,自行设计、制作一个“小发明”。成功之后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练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拓展平台,玩中求新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环境,宽松愉悦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对有些知识能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得到启迪,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能创新,“玩”能调节学生精神,而且寓教于“玩”,能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继续去创新的一种动力。比如,在讲到“液流连续原理”时,让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同学们回到自已的童年,五人一组,每一组自制一个简易水枪。然后比赛看哪一个组制作的水枪喷的水最远。在制作过程中,各组的同学便会去思考:如何去设计才能使自已的水枪得第一。同时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查阅相关书籍及相关知识。并通过讨论、试验不断更新自已的成果。比赛之后,再让同学们把射得最远的和最近的水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然后得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回到书上的结论:液体在无分支管路中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成反比,公式为A1v1= A2v2。相信通过这个游戏和实验,学生对这个结论会一生难忘。
三 优化整合,“实践”中创新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职高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习激励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中职学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在课程中有些内容的练习,可以鼓励学生“自作主张”,采用 “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动手操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这与高一职高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和尝试,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轮系那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轮系的组成、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学校的一台旧车床的传动系统进行拆装练习。在拆装前,首先让学生搜集关于轮系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中讨论,小组间交流。在拆卸过程中,再观察、分析轮系的结构和传动过程,然后再小组总结,班级交流分享。之后,再让学生观察首轮的转速与末轮的转速转向关系,从而验证轮系的传动比公式。最后提出拓展问题:滑移齿轮是如何工作的?末轮要得到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滑移齿轮应如何配合?这样既对本部分内容加以了巩固,同时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复习,使前后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联系和衔接。
四 综合应用,“动”中学新
由于职高“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也缺乏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方面,都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因为在多媒体课件里,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声音和动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观看,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样“死的”教学内容便会“活”起来,教学内容也就由抽象、枯燥变得简单、形象、直观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不容易感觉到疲劳,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讲到轴系零件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爆炸视图,配以一点音乐,教学效果便立即体现了出来。又如,在齿轮一章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渐开线的形成等内容的理解较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渐开线的形成、性质,以及齿廓的啮合特性,普通的板书都很难描述。若利用相关软件,编制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然后对渐开线上各点进行齿形角和受力的分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渐开线、为什么通常采用基圆附近的一段渐开线作为齿廓。同样地,通过对两齿廓的啮合、啮合线和啮合角的动态显示、中心距的变化等的展示,能使学生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从事机械专业的生产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参与意识 职高 机械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16-02
“机械基础”是职高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是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从事机械行业的基础,显示了其在本行业领域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其概念多、内容抽象、涵盖面广、开设时间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会影响到以后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 “机械基础”的兴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十多年对本课程的教学经历,我认为要教好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介绍于下:
一 体现主体,教中育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一项技术的学习,如果学习者没有兴趣,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教学中,特别是职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强迫式”学习为主,重点体现教师如何教,教师将教学内容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一遍,可以说是教师煞费苦心,精讲细说,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淋漓尽致,总怕学生有哪一个知识点的内容不能掌握。而学生,则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去被动地接受知识。结果是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这样的作法不仅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善于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灌输的“被动人”,转变为通过引导,获得发展的“主动人”,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一节时,我采取的措施是:首先播放几个在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常见的、适用的铰链四杆机构应用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然后介绍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别、组成,再让学生自学铰连四杆机构的形成条件,并自制一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便会去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已的机构形成曲柄摇杆机构、或双曲柄机构、或双摇杆机构。这样,便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再把全班按4至7人分组,每组再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协作的方式,自行设计、制作一个“小发明”。成功之后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锻练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拓展平台,玩中求新
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环境,宽松愉悦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对有些知识能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得到启迪,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玩”能创新,“玩”能调节学生精神,而且寓教于“玩”,能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玩”,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为学生拓展一个“玩”的平台,引起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继续去创新的一种动力。比如,在讲到“液流连续原理”时,让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同学们回到自已的童年,五人一组,每一组自制一个简易水枪。然后比赛看哪一个组制作的水枪喷的水最远。在制作过程中,各组的同学便会去思考:如何去设计才能使自已的水枪得第一。同时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查阅相关书籍及相关知识。并通过讨论、试验不断更新自已的成果。比赛之后,再让同学们把射得最远的和最近的水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然后得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回到书上的结论:液体在无分支管路中稳定流动时,流经管路不同截面时的平均流速与其截面面积大小成反比,公式为A1v1= A2v2。相信通过这个游戏和实验,学生对这个结论会一生难忘。
三 优化整合,“实践”中创新
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职高课堂教学必须从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习激励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模式转换。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中职学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在课程中有些内容的练习,可以鼓励学生“自作主张”,采用 “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想,自己去讨论,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动手操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这与高一职高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和尝试,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轮系那一章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轮系的组成、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学校的一台旧车床的传动系统进行拆装练习。在拆装前,首先让学生搜集关于轮系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中讨论,小组间交流。在拆卸过程中,再观察、分析轮系的结构和传动过程,然后再小组总结,班级交流分享。之后,再让学生观察首轮的转速与末轮的转速转向关系,从而验证轮系的传动比公式。最后提出拓展问题:滑移齿轮是如何工作的?末轮要得到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滑移齿轮应如何配合?这样既对本部分内容加以了巩固,同时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复习,使前后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联系和衔接。
四 综合应用,“动”中学新
由于职高“机械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材料”、“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也缺乏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等方面,都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因为在多媒体课件里,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声音和动画,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观看,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这样“死的”教学内容便会“活”起来,教学内容也就由抽象、枯燥变得简单、形象、直观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不容易感觉到疲劳,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讲到轴系零件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爆炸视图,配以一点音乐,教学效果便立即体现了出来。又如,在齿轮一章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渐开线的形成等内容的理解较困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渐开线的形成、性质,以及齿廓的啮合特性,普通的板书都很难描述。若利用相关软件,编制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然后对渐开线上各点进行齿形角和受力的分析,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渐开线、为什么通常采用基圆附近的一段渐开线作为齿廓。同样地,通过对两齿廓的啮合、啮合线和啮合角的动态显示、中心距的变化等的展示,能使学生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为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和从事机械专业的生产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