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体系中,初中化学将学生引入化学知识之门,是学习化学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重点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是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化学学习中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难以理解,因而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就在于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取得进步和发展,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当前,在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师加班加点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学。师生都很辛苦,但学生的进步不明显,就算某些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他们的能力很有限,属于高分低能,说严重点,就是被老师培养成考试的选手而已。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有效教学技能,贯彻有效教学的基本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要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初中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涉及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系列化学实验的调整,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其进一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其表达的形式和方式。这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授课而言,其语言风格及感染力,对生性敏感的初中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2.教师需要更新学习观念。为适应新教材,使新理念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努力更新其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应当尽快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对活动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質疑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3.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对化学教师而言,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给予指导和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亲身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实施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经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各种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与社会有关的问题,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用一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然后在水里放一块冰糖,请你预测一下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并通过实验验证你所猜测的结果。学生会怀着很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
四、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核心。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掌握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浸取液)。同时,提供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镁片、锌粒、铁片、铜片、锈铁钉、氧化铜、稀盐酸、稀硫酸,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药品,安排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确定后,教师告知学生实验须知,指导学生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实验完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结,此时,教师应将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下来。最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自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常见的各种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能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和表达能力。此外,在该过程中,通过多方观点的交流,思路的梳理,能够形成互补效应,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2.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当结合各种途径,安排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现象和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化学探究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及学生的已有经历,促使学生提高对探究价值的认识,并且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形成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而应要求学生在台下积极配合。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形成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有机统一的局面,这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开发密切相关。
五、精心组织富有实效的化学活动
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成功和创造的过程。但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就要讲究务实,不要搞形式。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学生分好组,学生就一定能投入到各种探索活动去,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组织,没有老师的科学引导,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很多学生不会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乘机说闲话,假如是这样,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呢?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我们要组织好、引导好,特别注重评价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就在于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取得进步和发展,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当前,在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师加班加点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学。师生都很辛苦,但学生的进步不明显,就算某些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他们的能力很有限,属于高分低能,说严重点,就是被老师培养成考试的选手而已。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有效教学技能,贯彻有效教学的基本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要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初中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涉及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系列化学实验的调整,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其进一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其表达的形式和方式。这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授课而言,其语言风格及感染力,对生性敏感的初中生具有显著的效果。
2.教师需要更新学习观念。为适应新教材,使新理念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努力更新其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应当尽快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对活动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質疑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3.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对化学教师而言,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给予指导和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亲身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实施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经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各种情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与社会有关的问题,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用一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然后在水里放一块冰糖,请你预测一下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并通过实验验证你所猜测的结果。学生会怀着很浓厚的兴趣进行实验。
四、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的核心。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同时掌握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制指示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浸取液)。同时,提供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镁片、锌粒、铁片、铜片、锈铁钉、氧化铜、稀盐酸、稀硫酸,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选择药品,安排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确定后,教师告知学生实验须知,指导学生记住实验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实验完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结,此时,教师应将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下来。最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究情况自行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常见的各种酸的化学性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可能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推理和表达能力。此外,在该过程中,通过多方观点的交流,思路的梳理,能够形成互补效应,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2.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当结合各种途径,安排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现象和提出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化学探究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及学生的已有经历,促使学生提高对探究价值的认识,并且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3.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形成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而应要求学生在台下积极配合。为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形成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有机统一的局面,这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开发密切相关。
五、精心组织富有实效的化学活动
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有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成功和创造的过程。但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就要讲究务实,不要搞形式。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学生分好组,学生就一定能投入到各种探索活动去,其实不然,如果没有老师的有效组织,没有老师的科学引导,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很多学生不会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乘机说闲话,假如是这样,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呢?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我们要组织好、引导好,特别注重评价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