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珍藏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月中,母亲住了两次院。
  第一次是傍晚。母亲打电话说,她跌倒了。我心里一紧,连忙问现在在哪里?母亲在电话里说,自己正在地里劳动,弯腰起身时突然眩晕就一跤跌倒,摸索到地埂上短暂休息后,拄着锄头把回的家。那天恰好我在学校带班,按照规定,带班当天我必须全天在岗。我打电话给妻子,二十分钟后,妻子说已经到了医院。夜里十一点我匆忙赶到医院时,母亲挂着吊瓶,脸上冒着虚汗,在细碎鼾声中安静熟睡。
  站在病榻前,我端详母亲。头发凌乱,丝丝白发,脸色苍白,眼窝深陷,脸干瘦,皱纹和老年斑让那一张脸已如枯老树皮,七十岁的农村妇女,凸显龙钟老态。
  那一刻,我鼻头阵阵发酸,眼眶里贮满泪水。
  过往二十年岁月里,因为父亲和我关系紧张,母亲一直夹在我们中间委屈求全。按村间大爹叔伯的说法,父亲和一个叔父小时因为治病吃过太多牛黄,导致脾气火爆(我查阅资料,没有找到此说依据)。父亲的牛脾气,在我成年以后日积月累并让我一天天无法忍受。父亲曾以畜牧兽医名义在城里批了一块地盖了平房,岂料,他没有让我知道就把房子卖出。那一年,我工作调动回到家里,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他却对我们一家三口横竖不满意,妻子少拿一只碗,他说我们不给他吃饭,掀翻桌子;没有及时洗锅碗瓢盆,他摔锅砸碗;他像一个土财主一样指手画脚,大口大气用钱说话。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太多,就几乎每天都要吵闹。最后他说分家。
  知识分子爱脸面,各种吵闹我只能逃避。父亲吵闹时粗门大嗓,语言恶俗,杂种、土匪、流氓、贼王菩萨,他能够想到的词语都可以说出口。父亲还在村间各种场合口无遮拦说他认为的那些家丑。我在家鄉教书,妻子在家务农。那几年我为此痛苦不堪。
  母亲就一次次落泪。
  刚分家的那一年,我因为修房子,只剩下几十块钱过年。年夜饭,母亲端过来一碗猪肉,不成想,妻子竟伤感起来,她擦去眼泪的时候,三岁的儿子说,妈妈不哭,我们不吃老恶霸家给的东西。
  我们父子紧张的关系牵动我的姑母和姨奶奶,她们一次次的劝。但是没有效果。姑母就把责任都推给我的母亲,指责说母亲太懦弱。我像一个深患重病的人,病急乱投医,对什么都信,也就在心里埋怨母亲。
  那时的母亲忙于什么呢?她用农村妇女的方法,去找那些乡村里的巫婆神汉。甚至疑神疑鬼,一有蛐蛐在院子里鸣叫,她都要点香烧纸。她妄图用这样的方法,驱赶盘桓在家庭上空的各种妖孽。
  我的父母亲的结合,与那个年代的家庭成分关联。一家是富农,一家是地主。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出门做手艺。照相、镶牙,最后做乡村兽医。那个年代,不需要背和扛,不需要下地劳动,像父亲这样的人,在乡村里令人无比羡慕,父亲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虚荣。但是,我家兄妹四个和爷爷总共七口人的土地,那些沉重的劳作大部分就压在母亲肩上。那些年里,母亲瘦弱的身影,留在记忆里更多的就是弯着腰背一口袋一口袋的稻谷去稻场晒,背去又背回,挑着水桶走进菜园,背着一篮烟叶走在狭窄的田埂,为了田边地角和那些健壮的村妇争吵。
  寒冬里,母亲在菜园地边上和泥,用泥土夯园埂;夏天的一早一晚,那些蔬菜薅锄和耕作,都是母亲一个人完成。我成家后,三个妹妹也依次出嫁。我最小的一个妹子嫁在邻村,他们搞农村客运,我的父母就帮他们带孩子,他们就把家安在了父母这里。他们的住房远离村庄,在一个山坡上,过去图清静和宽敞,但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不便利也就一日日显见。
  或许是百姓爱幺儿,父亲对妹婿一家格外好,尤其在外孙女和孙子的入学上。我家离城两公里,两个外孙读幼儿园,冬天里,像背一个婴儿一般用裹背背着由父亲骑车或走路送到学校,风雨无阻。不需要他们交水费电费,父母把这些费用都转嫁给我。每月付给生活费以外,每年,我还要为父母购买每人两百公斤大米。
  对儿子的恶和对女儿的善,鲜明地在我父母身上体现。父母希望我同意他们回来建盖住房。
  母亲说,你妹子为了家早早地务农,没有读几年书。我硬生生的抛给母亲一句话,上坟的时候,先上我们家的,还是先回去上他们李家的。
  父亲因前列腺和摔断腿连续住了几次院。每一次,我都只是把他送到医院办好手续就匆忙离开。你爹也苦了一辈子,无论脾气怎样丑……母亲话未说完,我就打断她,他苦什么,五十岁不到就没有下田地。
  三年前,一个堂兄弟养兔子,给我送来两只,拳头大。妻子找人做了一个铁笼子养在院子一个角落里。谁知道又惹怒了父亲,我们正在吃饭,他把兔子连笼子一起怒骂着丢到院心,说他住在旁边,兔子的腥骚味呛着他。从那一刻开始,我和父亲形同陌路,不再说话。
  母亲一次次劝说。母亲一次次落泪。我一次次心硬如铁,一言不发。
  最近两年,妻子和儿子都不在家,我就住到单位公租房。这样就十天半月的见不到父母,偶尔过路的时候见到父亲跛着腿走在路边,他显出的老态,让我无法把他和二十年前硬梆梆说自己到老也可以拄着拐棍做手艺,一辈子强势的那个父亲联系起来,那些时候,内心禁不住五味杂陈,甚而有丝丝缕缕伤感。妻子不在家,农村里牵涉的大小事务,就都由母亲出面,户长会、清工找补、土地流转,母亲就不断地打电话给我。有时候忙,我就说,这些事不用说了,你做了就行。今年,土地确权登记,要妻子的身份证,从复印件到原件反复折腾,又要章,母亲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就先说她也是没办法。然后是房屋拆旧建新的批地手续,总共要找8个人签字盖章,这些事都是母亲去帮我们做。她做得没有丝毫怨言。
  一日日苍老的母亲继续经营着她的菜园。一个瓜,几棵菜,一把辣椒,见我回家,她就一次次送过来。我说不用,我吃食堂,她回答得很干脆,吃不了你丢在小院子里喂鸡。
  母亲第二次住院也是妻子送去的。我赶到的时候,她说,低血糖,不要紧,从明天起,让你爹送我下来(打针),你们忙你们的事,不需要你们招呼。见妻子出去,她坐起来,眼巴巴地望着我说,儿子,你爹他已经74岁……
  我发现,70岁的母亲眼神里竟有一丝哀怜,那一刻,我内心砰一声像炸裂,一缕光亮硬生生挤进去。我没有犹豫,我说,砸兔子那件事,已经过去三年。
  母亲一下子就笑了,像个孩子。
  我突然想起看过的一句话:生活就像剥洋葱,总有一片能让你泪流满面。让我泪流满面的是母亲的懦弱与坚强。
  选自2017年1期《牟定散文》
其他文献
摘要: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家疾控中心和卫健委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多渠道地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海报成为防疫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指导下,从人际意义和组篇意义出发,分析新冠疫情期间社会海报和公共卫生海报的翻译,将疫情海报的翻译过程总结为“解析图文关系→明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三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以期为此类海报的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设计方向,并
期刊
摘要: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德法兼修人才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四个回归”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学生从中学教育向大学教育顺利过渡的现实要求。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及时疏解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合作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法律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法律思维和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在立德树人
期刊
又一个母亲节到来了。  回到家,见女儿捧一束娇艳欲滴的玫瑰走到近前,甜甜地笑着说:“送给您,妈妈,母亲节快乐!”女儿幸福的小脸埋在花瓣间,她幸福的笑容比玫瑰更好看,瞬间把我的心融化为柔情一片。  看着眼前已亭亭玉立的女儿,我的眼睛潮湿一片,不知不觉间,她从生长在我体内的一个细胞,长成了如今这美丽可爱的样子。从她降临人间的那一刻起,我小心翼翼接受她给我生活带来的“错位”,接受她的无理取闹和不依不饶,
期刊
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了,能做的仅仅是偶尔打个电话,但每次打了,都没有人接。有时偶尔电话通了,和家人也只是简单的聊几句。当问起为什么多次都没人接电话时,母亲说,她没有随身带电话的习惯,她好多天都接不到一个电话。母亲的回答让我的心湿到了极点,愧疚之情占据了整个心头。  小时候,母亲待我最好,我家三姊妹中,我排行老二,由于我小时体弱多病,母亲对我格外关心,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要先满足我。就是在大集体最
期刊
潮汕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记得小时候漫步乡间小路,随处稻香扑鼻,野花摇曳,鱼虾嬉戏。啊!只要有土壤的地方,都是一派绿油油;只要有水的地方便鱼虾成群;田野上蛙声低唱,蝉鸣蝶舞,既悠静又不沉肃,既花香鸟语,又伴有阵阵清风袭来;远望乡村低矮而古老的农舍排鳞栉比,炊烟袅袅,俯视莲花立蜻蜓,荷叶擎玉珠,这是何等绝妙的田园美景。  在我孩提的时代,田野里有田螺、田蟹、田鲫鱼;青蛙、小青蛙、黄金蝉;泥鳅、鳝鱼
期刊
南雄访红  在南雄,总是有许多让人回味、让人感慨、让人唏嘘的往事。  在这一片雄峙湘粤赣边的苍山翠岭上,历史,向我们叙说着温婉、叙说着豪放、叙说着忠贞、也叙说着雄强。那些壮怀激烈、绮丽多姿、经天纬地的故事,一个个,一幕幕,老是在我眼前、心口浮现,让我遐思,让我神往。  这次来南雄,我最先来到的是梅岭。一道梅岭,一座梅关,总是勾起人无尽的衷肠。春秋时期,勾践的子孙汉将梅鋗,在此筑城据守,广植梅树,岭
期刊
每次往锅里舀饭,母亲都叫我们先舀锅边,尽量留住中间的。全家人吃完饭后,锅底总是留下一座米饭堆砌成的“小宝塔”,母亲称之为“小宝塔”饭心。  不知何故,我发现家里每次吃饭后,锅底都会留下一座“小宝塔”饭心。即便是家里来了许多亲友客人,吃饭的人增多,母亲安排我给他们礼貌舀饭、加饭时,会小声地提醒我:“先舀锅边的。”当快要舀到尖尖的“小宝塔”时,母亲悄悄地叮嘱我:“从上边的边上舀起,‘小宝塔’在,饭心还
期刊
朋友,你又要走了吗?远离生你养你的故乡,飞到大洋彼岸吗?临行前你有一个愿望——很想带一个最能寄托乡思的物品,我应诺会满足你的这个要求。毋庸多言,此时的你我,已不是曾几何时连一块水果糖都吃不上的苦孩子了。你在异国有富足的生活,而我在小城也可以称得上小康之家。镶金嵌玉的东西,你未必看得上眼。考虑良久,我决定送你一瓶家乡的黄沙。为此,我找了一个精美的装饰瓶,特意再一次回到家乡,爬到童年时与你我朝夕相伴的
期刊
暮色渐渐漫上来,像在空气里倒了墨汁,一点点晕开。黑下满了院子,这个时候,爷爷屋里的煤油灯就亮起来了,昏黄的灯光透过麻纸窗户,洒在院子里,院子里的黑淡了,冷似乎也被化开一些。  屋内炕头上,爷爷圪蹴着靠在墙壁上,旱烟袋的火星子,在爷爷的一吸一呼间明明灭灭的,他那古铜色的脸上也亮一下暗一下,最后一口烟抽完的时候,姑姑就把一壶热过的酒放在爷爷跟前。酒壶,白色,漏斗嘴,像一个小花瓶。清香藏不住,向着屋子里
期刊
夜深了,我躲在被窝里,听奶奶讲故事。  一个在各村各寨卖针线的男人,一天走着走着天就黑了,只能到一间废弃的小屋里休息。半夜,忽然听见门外有女人凄厉的叫声,抓门声一阵强似一阵。一定是碰上女鬼了。他从床上一跃而起。门外的女鬼发出骇人的声音,“红眼睛,绿指甲,灯一熄,就来抓”……  胆小的我早已钻到被窝深处,连头发也不敢漏在外面,捂得滿头大汗。实在闷不住,就把被子轻轻拉下去点,透进点凉风来,凉飕飕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