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往锅里舀饭,母亲都叫我们先舀锅边,尽量留住中间的。全家人吃完饭后,锅底总是留下一座米饭堆砌成的“小宝塔”,母亲称之为“小宝塔”饭心。
不知何故,我发现家里每次吃饭后,锅底都会留下一座“小宝塔”饭心。即便是家里来了许多亲友客人,吃饭的人增多,母亲安排我给他们礼貌舀饭、加饭时,会小声地提醒我:“先舀锅边的。”当快要舀到尖尖的“小宝塔”时,母亲悄悄地叮嘱我:“从上边的边上舀起,‘小宝塔’在,饭心还在。”
一次,小儿自己舀完饭后,突然呜呜地哭了。他一边哭一边说,他自己不小心舀掉了“小宝塔”饭心。见状我以为母亲会像小时候批评我们那样严厉批评他。当我和小儿静静等待母亲批评时,不想母亲却微笑着说:“舀了就舀了罢。新时代了,我们总要跟着形势,我家多年来吃饭时总在锅里留下米饭‘小宝塔’饭心的习俗,其实是我从你外婆家带来的,你外婆常说呀,舀饭时只要留下‘小宝塔’饭心,做事时才会细心,不出差错啊!”
听了母言,我感觉眼眶里有一股热泪涌出。透过泪花,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将母亲的“小宝塔”饭心之事记录下来,讲给子孙听。
母亲的“小宝塔”饭心,里面有个“宝”字,难道不是要告诉我们,要以此为宝贝啊!里面有个“心”字,难道不是要告诉我们,做事当细心、用心呀!
留下“小宝塔”饭心,这句话简写一下,不就是隐藏着“留心”二字吗?
当再次面对母亲的“小宝塔”饭心时,我还发现,以这种方式舀饭,米饭被撒泼的几率总是极小。
母亲的爱
一日,妻子对我说:“上了年纪的母亲依然保持着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爬山运动、讲究卫生等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由于在外地工作,而且经常外出出差,很少与母亲相处,故很少知道妻子提及的母亲的这些生活习惯,倒是突遇那天的一次小经历,才让我知道了母亲心存的博大之爱。
那天下午,我跟往常一样办完事后回家,听见卫生间传出“唰唰唰——”的声响,不知何故?穿过卫生间未关的门,我看见母亲低着头蹲在卫生间的蹲坑旁,将蹲坑里的大便用刷子往坑里推,接着才摁下冲水开关……可能是她的全身心投入,竟然没有发现我,我惊奇地看到这一幕,眼泪悄然夺眶而出,我轻轻地退出没让母亲发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心想:上完卫生间,习惯性地按下冲水开关,卫生间自然就干净了,而母亲却那样做!难道母亲不知道吗?
晚上,我告诉妻子这件事。不想妻子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还笑着对我说:“母亲一直就是这样用卫生间的,她總担心按下冲水开关后,冲不干净或水冲了到处溅浪费大。我劝过,她说,习惯了,改不掉了。”
妻子的话语,母亲的行动,让我回想起在单位上的一幕幕:我们随手按下卫生间的冲水开关没有反弹回来,有时就让水无停止地流淌;我们开着电脑待机,有时几天几夜不关;我们随意丢弃纸屑和塑料瓶……对照母亲,我不能自已,还能说啥?
此时,我才知道,母亲的爱是那样无私和宝贵,足于让我学习和珍惜一辈子!
舒心的布鞋
在机关工作后,就很少穿布鞋了。然而在农村长大的母亲每到过年过节都会送给我一双布鞋。叮嘱道:布鞋暖和,走路不伤脚。
一日,我穿着布鞋去上班。迎来了同事的几种目光。有人羡慕地说:你这双鞋做得真厚实,还是“千层底”,做鞋的人手真巧!有人则嘲笑道:都进入21世纪了还穿布鞋上班,真土,影响形象!
一个周末,我参加一个聚会偶然遇到了单位领导。酒后,他笑着对我说:你还年轻,别把自己装扮得太成熟了,不要再穿布鞋,要穿皮鞋。
我不知何意。问过妻,妻说:别再穿布鞋上班了!领导是委婉地告诉你要注意自己的外观形象了。
尽管我真不明白,干好工作和穿布鞋会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母亲送给我的布鞋。只有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回到家里,我还穿一穿布鞋了。
“孩子,凡事不能看外表,你看这双布鞋,表面不如皮鞋,但穿在脚上却很舒服。”母亲曾这样对我说过。
穿着母亲给我做的布鞋走路时,就会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布鞋虽然一点也不好看,却真的比皮鞋暖和,让我常常感到舒心、愉快。
母亲“享福”
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一直用“享福”来安慰自己。曾记得,上学的时候,母亲对我说:“等你毕业了,妈就享福了。”毕业后,母亲对我说:“等你有工作了,妈就享福了。”工作时,母亲对我说:“等你结婚了,妈就享福了。”结婚时,母亲对我说:“有了孙子,妈就享福了。”有了小孩,母亲又对我说:“孙子长大了,妈就享福了……”
母亲的孙子在一天天长大,母亲额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增多。我知道,母亲没有享到福,却每天早早起床料理家务,她忙完家里的事,又到外面的田地里劳动,很晚才休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对我们付出了厚重的爱。
几次,我忍不住对母亲说:“妈妈,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了!现在你的孙子都上初中了,该享享福了。”母亲笑着说:“等孙子毕业、工作了,妈就享福了。”
我无话可说,知道了母亲心里的享福就是一种无期的等待和一份美好的希望,而她的儿女和孙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就是她的等待和希望,她为那种等待和那份希望心甘情愿和孜孜不倦地劳动着,努力着。
太阳升起的时候,母亲的脸上露出那往日的笑容,母亲说:“早晨的阳光真美,很温柔,暖暖的,看到阳光,有了享福的感觉。”
母亲的话,沉入我的心底,于是我喜爱起了每一个晴天,看到晴天,我仿佛看到了年迈的母亲正在推开窗户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面升起,她看着,微笑着,眼里泛起开心的等待和期望。
放生
“这些河蚌,只有生活在有水、有泥的山村坝塘里,才能很好地生活,我们带回县城的家里,它们就没法生活了。”小儿见我把朋友给他的半脸盆河蚌倒进坝塘,听了我的反复解释,才似懂非懂地止住了哭泣。
其实,劝告小儿的这种行为,源于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教化。
她向我讲述过一个书生救蚂蚁的故事。那故事说的是古时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一条小河从河里捧水喝,无意间发现一只小蚂蚁攀爬在水面的一根稻草上很艰难地挣扎。见此,书生毫不犹豫,打捞起那根稻草救了那只小蚂蚁,而后继续赶路。考试结束后,考官进行改卷,惊奇地发现有一份试卷做得特别好:书写工整,文笔流畅……惊喜之余,发现一处错——“下”字少了一“、”,正欲下断章剔除这份试卷时,却见一只小蚂蚁很快爬到那个字旁,如钉子一样钉在少了那一点的位置上。任凭考官怎样使劲抖动试卷,小蚂蚁也驱之不去。此景打动了考官,书生的这份答卷被选中,奏报皇帝获恩准进行殿试,书生最终中了状元。
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看一位老爷爷放生泥鳅。那时家乡的龙川河里有许多泥鳅,为了生活,村民们拼命地用网捕捉它们放在桶里、盆里,摆在龙川桥的路边成排叫卖。这时,常常走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我见他没有讨价还价,毫不犹豫地打开钱包,拿出一元、两元、三元……买下这些泥鳅,然后全部倒进河里,让泥鳅得以生还。那时每公斤大米的价格,只需三、四角钱,老人却舍得花高出大米许多倍的钱去买泥鳅放生,有人嘲讽他“真傻”。
那时我不解母亲为何要带我同去看他放生,只知这个地方仅他一人这样做。几十年过去,我渐渐忘却了许多重要的人和事,不知啥原因,唯独对这位老爷爷,至今还记得。一旦想到他,我心里马上肃然起敬。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信佛的母亲说,“放生,是一件叫人最高兴的事。”对此,我未疑。
不知何故,我发现家里每次吃饭后,锅底都会留下一座“小宝塔”饭心。即便是家里来了许多亲友客人,吃饭的人增多,母亲安排我给他们礼貌舀饭、加饭时,会小声地提醒我:“先舀锅边的。”当快要舀到尖尖的“小宝塔”时,母亲悄悄地叮嘱我:“从上边的边上舀起,‘小宝塔’在,饭心还在。”
一次,小儿自己舀完饭后,突然呜呜地哭了。他一边哭一边说,他自己不小心舀掉了“小宝塔”饭心。见状我以为母亲会像小时候批评我们那样严厉批评他。当我和小儿静静等待母亲批评时,不想母亲却微笑着说:“舀了就舀了罢。新时代了,我们总要跟着形势,我家多年来吃饭时总在锅里留下米饭‘小宝塔’饭心的习俗,其实是我从你外婆家带来的,你外婆常说呀,舀饭时只要留下‘小宝塔’饭心,做事时才会细心,不出差错啊!”
听了母言,我感觉眼眶里有一股热泪涌出。透过泪花,我心里暗想:一定要将母亲的“小宝塔”饭心之事记录下来,讲给子孙听。
母亲的“小宝塔”饭心,里面有个“宝”字,难道不是要告诉我们,要以此为宝贝啊!里面有个“心”字,难道不是要告诉我们,做事当细心、用心呀!
留下“小宝塔”饭心,这句话简写一下,不就是隐藏着“留心”二字吗?
当再次面对母亲的“小宝塔”饭心时,我还发现,以这种方式舀饭,米饭被撒泼的几率总是极小。
母亲的爱
一日,妻子对我说:“上了年纪的母亲依然保持着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爬山运动、讲究卫生等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由于在外地工作,而且经常外出出差,很少与母亲相处,故很少知道妻子提及的母亲的这些生活习惯,倒是突遇那天的一次小经历,才让我知道了母亲心存的博大之爱。
那天下午,我跟往常一样办完事后回家,听见卫生间传出“唰唰唰——”的声响,不知何故?穿过卫生间未关的门,我看见母亲低着头蹲在卫生间的蹲坑旁,将蹲坑里的大便用刷子往坑里推,接着才摁下冲水开关……可能是她的全身心投入,竟然没有发现我,我惊奇地看到这一幕,眼泪悄然夺眶而出,我轻轻地退出没让母亲发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心想:上完卫生间,习惯性地按下冲水开关,卫生间自然就干净了,而母亲却那样做!难道母亲不知道吗?
晚上,我告诉妻子这件事。不想妻子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还笑着对我说:“母亲一直就是这样用卫生间的,她總担心按下冲水开关后,冲不干净或水冲了到处溅浪费大。我劝过,她说,习惯了,改不掉了。”
妻子的话语,母亲的行动,让我回想起在单位上的一幕幕:我们随手按下卫生间的冲水开关没有反弹回来,有时就让水无停止地流淌;我们开着电脑待机,有时几天几夜不关;我们随意丢弃纸屑和塑料瓶……对照母亲,我不能自已,还能说啥?
此时,我才知道,母亲的爱是那样无私和宝贵,足于让我学习和珍惜一辈子!
舒心的布鞋
在机关工作后,就很少穿布鞋了。然而在农村长大的母亲每到过年过节都会送给我一双布鞋。叮嘱道:布鞋暖和,走路不伤脚。
一日,我穿着布鞋去上班。迎来了同事的几种目光。有人羡慕地说:你这双鞋做得真厚实,还是“千层底”,做鞋的人手真巧!有人则嘲笑道:都进入21世纪了还穿布鞋上班,真土,影响形象!
一个周末,我参加一个聚会偶然遇到了单位领导。酒后,他笑着对我说:你还年轻,别把自己装扮得太成熟了,不要再穿布鞋,要穿皮鞋。
我不知何意。问过妻,妻说:别再穿布鞋上班了!领导是委婉地告诉你要注意自己的外观形象了。
尽管我真不明白,干好工作和穿布鞋会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收起母亲送给我的布鞋。只有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回到家里,我还穿一穿布鞋了。
“孩子,凡事不能看外表,你看这双布鞋,表面不如皮鞋,但穿在脚上却很舒服。”母亲曾这样对我说过。
穿着母亲给我做的布鞋走路时,就会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布鞋虽然一点也不好看,却真的比皮鞋暖和,让我常常感到舒心、愉快。
母亲“享福”
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一直用“享福”来安慰自己。曾记得,上学的时候,母亲对我说:“等你毕业了,妈就享福了。”毕业后,母亲对我说:“等你有工作了,妈就享福了。”工作时,母亲对我说:“等你结婚了,妈就享福了。”结婚时,母亲对我说:“有了孙子,妈就享福了。”有了小孩,母亲又对我说:“孙子长大了,妈就享福了……”
母亲的孙子在一天天长大,母亲额头上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增多。我知道,母亲没有享到福,却每天早早起床料理家务,她忙完家里的事,又到外面的田地里劳动,很晚才休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对我们付出了厚重的爱。
几次,我忍不住对母亲说:“妈妈,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了!现在你的孙子都上初中了,该享享福了。”母亲笑着说:“等孙子毕业、工作了,妈就享福了。”
我无话可说,知道了母亲心里的享福就是一种无期的等待和一份美好的希望,而她的儿女和孙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就是她的等待和希望,她为那种等待和那份希望心甘情愿和孜孜不倦地劳动着,努力着。
太阳升起的时候,母亲的脸上露出那往日的笑容,母亲说:“早晨的阳光真美,很温柔,暖暖的,看到阳光,有了享福的感觉。”
母亲的话,沉入我的心底,于是我喜爱起了每一个晴天,看到晴天,我仿佛看到了年迈的母亲正在推开窗户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从东面升起,她看着,微笑着,眼里泛起开心的等待和期望。
放生
“这些河蚌,只有生活在有水、有泥的山村坝塘里,才能很好地生活,我们带回县城的家里,它们就没法生活了。”小儿见我把朋友给他的半脸盆河蚌倒进坝塘,听了我的反复解释,才似懂非懂地止住了哭泣。
其实,劝告小儿的这种行为,源于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教化。
她向我讲述过一个书生救蚂蚁的故事。那故事说的是古时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一条小河从河里捧水喝,无意间发现一只小蚂蚁攀爬在水面的一根稻草上很艰难地挣扎。见此,书生毫不犹豫,打捞起那根稻草救了那只小蚂蚁,而后继续赶路。考试结束后,考官进行改卷,惊奇地发现有一份试卷做得特别好:书写工整,文笔流畅……惊喜之余,发现一处错——“下”字少了一“、”,正欲下断章剔除这份试卷时,却见一只小蚂蚁很快爬到那个字旁,如钉子一样钉在少了那一点的位置上。任凭考官怎样使劲抖动试卷,小蚂蚁也驱之不去。此景打动了考官,书生的这份答卷被选中,奏报皇帝获恩准进行殿试,书生最终中了状元。
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看一位老爷爷放生泥鳅。那时家乡的龙川河里有许多泥鳅,为了生活,村民们拼命地用网捕捉它们放在桶里、盆里,摆在龙川桥的路边成排叫卖。这时,常常走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我见他没有讨价还价,毫不犹豫地打开钱包,拿出一元、两元、三元……买下这些泥鳅,然后全部倒进河里,让泥鳅得以生还。那时每公斤大米的价格,只需三、四角钱,老人却舍得花高出大米许多倍的钱去买泥鳅放生,有人嘲讽他“真傻”。
那时我不解母亲为何要带我同去看他放生,只知这个地方仅他一人这样做。几十年过去,我渐渐忘却了许多重要的人和事,不知啥原因,唯独对这位老爷爷,至今还记得。一旦想到他,我心里马上肃然起敬。
“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信佛的母亲说,“放生,是一件叫人最高兴的事。”对此,我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