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任何战略和决策显然离不开理解经济大环境。中国经济以前为什么能够高速增长?现在为什么增长放缓?放缓究竟是短期的、周期性的还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如何?怎么应对?
  我们的成本优势在逐渐消失。以前企业成本靠社会化解决,但不可能永远不顾环境、不顾资源地发展。人口红利也在衰退,人口结构的变化会拖累未来经济增长。成本优势消失以后靠什么?中国需要从鼓励模仿变为鼓励创新。
  【解读I】放缓大势所趋,但不会“硬着陆”
  2012年7月,中国的出口增长只有1%左右。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或者美国经济没有完全复苏,非常有道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市场容量的问题,是大势所趋。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即便美国、欧洲的经济都不存在问题,这些经济体年均也只能增长2%-3%,而我们希望保持20%的出口增长速度,这显然不可持续。
  出口增长有问题,我们能否让投资、消费另外两架马车快一点?非常困难,因为这三架马车是绑在一起的。出口放缓,以出口为生的制造业就必定受影响,这类企业的投资一定是放缓的,甚至是负投资(把门关了,设备变卖)。这些企业的生死荣衰还会影响到上游,再影响到上游的上游。出口放缓对投资需求必定是一个拖累,而不是一个促进。
  那能否靠政府的投资行为?2009年,中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现在国家发改委又开始批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这些措施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中国经济自身的内在推动力,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就好比一个人,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别人可以拽着你的胳膊扶一段,但是不可能老扶着,老扶着他也会精疲力尽。
  中国真正需要拉动起来的内需是消费。投资是形成产能的,产能一定要有市场,没有市场形成的产能只会造成资源浪费。消费实际上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动力的最终来源。但非常遗憾,对于投资,政府能够调控的力度很大,但政府很难调控消费,我说的是民间消费,不是公款消费。
  中国政府的一大优势是集中资源办大事,消費对整个国家是大事,但是每个人的消费就是小事,没办法集中国家的资源。要想民间消费起来,主要取决于老百姓,取决于你我有没有钱花,想怎么花钱,愿不愿意花钱,敢不敢把钱花掉,而不取决于政府怎么说、怎么想,所以这一块是政府最难的。十年前政府就呼吁老百姓消费,但中国的消费率2000年时是60%多,现在只有40%多,消费率一路下降。消费不是政府干的事情,是老百姓干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的放缓是大势所趋。
  这一段时间7%略多的经济增长,让很多企业感到痛苦,包括金融界人士,股票也一直跌。未来,大家要习惯7%。因为7%也是一个很好的增长速度,大家也不用过分悲观。现在感觉不适应,是因为以前是10%,这是转型的痛苦。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但是不要抱太高的预期,这是给企业家的一点建议。
  【解读II】金融视角理解商业模式创新
  经济环境疲弱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价值最大化是所有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如果是靠内部资源滚动式发展,增长主要跟净资产回报率成正比。而净资产回报率跟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有关。经济好的时候东西卖得快,经济疲软意味着需求减弱,产品销售速度也会放缓,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周转率。经济增长放缓对所有企业都会有影响,这一点是公平的。但是哪些企业能更好地渡过难关,则取决于企业发展的能力。
  大家都在谈商业模式创新,从金融角度来看就是创新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也就是赚钱的方法。创新,无论是技术、产品差异化还是整个赢利模式,永远围绕着两个因素在考虑:
  销售利润率 创新是不是有利于提高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越高,净资产回报率就越高,企业增长速度就越快,价值也越高。要有较高的销售利润率,基本靠两点:第一,有没有定价权。我们经常讲差异化、讲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家经常讲的战略问题,从财务金融角度来看,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定价权。第二,有没有成本优势。传统经济一定规模以后是成本递增的,网络经济不止成本低,同时随着规模扩展成本递减。提高销售利润率,要么有定价权,要么有成本优势。
  资产周转速度 就是单位资产一年能够实现多少销售,每一元钱销售都有一定的毛利率,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润越高,资产回报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和产品竞争力有关,也涉及市场拓展、库存、应收账款管理等。
  不管你做的是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虚拟经济还是现实的产品,逻辑完全一样,要想快速增长,能够在短时间内培育优秀的企业主要靠这两点。
  现在,从创业变成著名企业所需要的时间间隔,跟五十年前、一百年前大不相同。以前,打造一个知名企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年。Google1998年创立,2005年就达到一千多亿美元的市值。中国新兴经济的掌门人,如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十年前就蛮出名,现在年龄也不大。这是现代经济的特点—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成长。希望企业能够找到创新的商业模式,做到这一点。
其他文献
互联网用户已经越来越“懒”,他们不满足于搜到什么,而是希望信息被推送上門。基于这样的想法,音贝做了一件为用户推荐音乐的事,它希望让正确的歌遇见正确的人。  创始人袁雨来是清华计算机博士。他想通过社交网络,利用高效的算法获知用户的喜好,从而为其荐歌。  2010年从清华毕业后,袁雨来进入Intel中国研究院工作,研究云计算。5个月后,他决定辞职,因为不想一下就知道自己30年后的状态。离职后他有过短暂
期刊
借着报刊、电视、互联网以及飞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孔不入。然而,农村市场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影响消费决策的仍旧是人们的口口相传。  分点传媒看到了其中的机遇,立足于为企业提供农村市场营销外包服务。它聚拢了30多万家农村小商店,这些小商店分布在20多个省,组成庞大的农村广告网络。品牌厂商每年向分点传媒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使一家小商店成为自己品牌的推广站。分点传媒和商店签约后,
期刊
销售额从过亿到只有一千万,再到半年1.5亿元。短短四年,沈勇坚和他创办的上海动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动联)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  这只是因为他的一个决策。“2009年,我们全面放弃了和RSA合作,转为自己研发。最大的转折在这里。”沈勇坚说。  1982年成立于美国的RSA,是电子交易安全认证市场的开创者。2008年,作为RSA代理商,动联中标中国银行动态密码项目,一次卖出500多万片动态令牌,
期刊
“站在社交和金融交叉路口”的Social Finance(下称SoFi)公司,今年9月获得7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包括中国的社交网络公司人人公司提供的4900万美元。  SoFi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一群学生在2011年组建,主营学生贷款。在美国,学生贷款是一件涉及近万亿美元的大事情,总统大选期间也是热门话题,平民出身的奥巴马总统夫妇就曾经受益于贷款支持的哈佛教育。《创业家》
期刊
教育的营利性是经典教育理论难以接受的。概览中外教育史,私立大学坚持非营利性办学性质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财政危机始终存在,发展营利性教育已成为世界性课题。  同时,教育成本增长也是全球高等教育的普遍困惑。许多国家不断爆发因学校收费上涨而导致的学生激烈抗议。中国民办高校在初创阶段“借”字当头,除场地费、教职工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支出。但现在从土地征用、校舍建设等,都需
期刊
“善小而大成”,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还对银行业的转型提升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信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监管部门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把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提出“授信服务+交易银行”、“做小企业的主导合作银行”等经营思路和服务理念,倾力扶持小微企业成长,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立专业化
期刊
经济增长放缓会给银行带来什么影响呢?是银行的转型。这对各位(小企业创始人)都有利。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余年实现高速增长,银行业同样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阶段。1978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不足2000亿元,到2012年二季度末已达126万亿元,增长630倍;不良贷款率从高达20%以上而被境外一些媒体认为“技术上已濒临破产”,持续下降至目前的0.9%。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至今国内银行的发展方式基本
期刊
2004年,陕西的独立学院开始起步,但实际上从1998年起,湖北、浙江、江苏已经出现二级学院。其大背景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公办校资源不够,新建学校牵扯到执照问题。因此利用公办学校执照,企业投钱办学风行。经历几年发展后,由于出现乱局,教育部为了规范办学,专门提出独立学院这个概念。  从法律上讲,独立学院是独立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公办学校仍然起到一定的作用。  实际上,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的矛
期刊
“我们已经有人了,咱们出于尊重,见个面就可以了。”  6月的一天,当朱拥华找到贝乐学科英语(以下简称“贝乐”)创始人王宁时,王宁心中已有了决定。找上门来的20多个VC几乎踏破门槛,他已经想让这个游戏告一段落。朱拥华是天图资本副总裁,他通过一个朋友得知贝乐在融资,但赶到王宁楼下时,他已经比别人晚了一个月。  朱拥华在门口转悠了三次都没敢上去,一是没有约到王宁的时间,二是在他转悠的时候,看到一些知名的
期刊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00,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走进架满摄像机的房间。此时Unibet博彩公司已经把村上春树的赔率调到了1:3,居第一位;莫言则以1:9的赔率居第四位。但几十秒后,莫言成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很多人此前并未读过莫言的作品,公众关注的焦点迅速从谈论作品内容转移到:谁是此次莫言获奖的最大受益者?一个陌生的名字跳入了公众的视野并成为热词:精典博维。  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