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穿戴”到“能穿戴”,要革新更要革命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kit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的进阶:是颠覆,不是延伸
  一切具备普遍应用意义的智能设备,其进阶必须是颠覆,而不是延伸。从可穿戴设备行业来看,至少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发,来解释可穿戴为什么还没有颠覆用户的传统需求。
  第一、被概念化与被戕害的智能
  从目前我们穿的衣服、鞋子和佩戴的手表来看,我们可以依赖这些单独的设备完成保暖、掌握时间等能带来舒适感与便捷感的功能,如果将这些设备戴上“智能”的高帽后,仅仅是能为人们增加了认知上的新鲜感,那么,这无疑是一种形而上的“智能”。
  以目前烂大街的智能手表为例,其实大多数都是在机械手表“时间”的功能上添加了一个“时尚”的元素而已,再至多,将一些类似手机APP的应用“填鸭式”地塞进这个屏幕小、电池续航力远未达标差的科技尤物中。
  第二、手机依赖性强
  前段时间业界有人说“宁可做智能手机的凤尾,也不当可穿戴的鸡头。”其实也隐含了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同智能手机的对峙上缺乏有底气的力量。所以,很多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包括大牌GALAXY Gear,都逃不出同智能手机或PC端“同台唱戏”的魔咒。
  至少现在和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可穿戴设备无法独立于其他设备获得存在价值。它必须与智能手机或PC协同共进。除非你能像Google Glass一样,拥有与智能手机相当的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不依赖于任何终端,或能将数据以投影仪似的界面显示出来。从搜集数据到呈现数据,均是独立完成的。
  可穿戴的本质:是服务人,不是干扰人
  抛开上面的示例,回归到可穿戴设备本身。可穿戴设备首先应该定义为一个终端,一个帮助人类更便捷、更即时地沟通未来的智能终端,其本质是服务于人的工具,或者时髦地讲,是处理一些分支任务的“最强大脑”。然而现实中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很多可穿戴设备不断在设备本身上大做文章,眼花缭乱的“功能”在不断干扰用户思维,忽略了背后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搜集数据、呈现数据、检测数据……,那么然后呢?
  参照笔者比较了解的“PICOOC Latin”(一款智能秤)模式,你得在搜集数据、呈现数据过后有一个服务性与指导性的反馈机制,告诉用户今后的运动及饮食方案。或许未来,还得介入专家级人物,能根据运动信息、健康数据等帮用户提供更靠谱的建议。
  所以,那些拼完硬件参数拼功能、拼设计的可穿戴设备们得注意一个着力点—你最终的Mr Right不是设备初级功能,而是服务。
  十分有必要的“领头羊”与统一标准
  前段时间,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说:未来可穿戴领域会不会出现苹果级的“领军者”?好多人回答说,应该还得靠苹果系。答案直指iWatch。
  笔者也期待iWatch的诞生,毕竟苹果、谷歌和微软等巨头各自创造了不同的智能生态系统,大佬们的涉入肯定会赋予可穿戴设备更多的可能性及示范意义。Cook曾对苹果可穿戴设备有一番略显冠冕的陈辞—“苹果树的重要枝干”。很多小公司也因此时刻仰望着这个枝干,希望上面能掉下成熟的红苹果,砸到自己,萌发“牛顿级”的灵感。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多潘立酮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01~2012-06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多潘立酮联
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工作改革带来借鉴.
一个不容忽视的用户需求  纵观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电视盒子,基本都只内置了一部分视频源,比如小米盒子选择了iCNTV,天猫魔盒搭配华数,乐视盒子则是自有资源。虽然大家都号称海量,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却发现,这些资源仍然无法满足自己的看片需求。  如何扩展电视盒子的视频资源,是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分别安装类似于《爱奇艺》、《搜狐视频》和《优酷》等TV版本,是一种最为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但并非最佳方案
外观小巧,内藏乾坤  于是乎,我赶紧到网上淘了一个,等到手之后,笔者发现NUT外观十分小巧,看上去也就两三厘米见方。而且,在NUT上有一个小孔,应该可以用作手机挂件。拿在手上,这货几乎没有什么重量。看来,NUT不仅可以挂在手机上,还可以放在钱包里、狗狗身上甚至装在孩子身上都不会成为负担。  在手机上安装好专用的配合APP(NUT寻物,下载地址:http://tinyurl.com/lpxvczh)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腹症患者100例,均接受急诊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急诊超声对急腹症定位及定性诊断情况。结果 急诊超声定性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