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抽象意象思维是从形象与意义中把握抽象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是人类大脑思维活动产生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等思想情感、理想、追求等;“象”则是想象创造出来,能传达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设计抽象之表象)。
关键词:设计;抽象;意象思维
在抽象意向思维当中,“意象”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对宇宙万物的感受反馈给大脑,再通过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将这种感受意念,最终形成新的物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抽象意象思维是在较大程度上偏离甚至完全抛弃自然对象的外观、规律等,将客观主体通过大脑加工后提炼、升华,舍弃明显的具象,把其感性形象与抽象意义结合起来的符号性思维,是通过形象性的概念与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意象意义,并带有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联系。因此,视觉设计中的抽象意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的概念、符号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意义与理解,是以直观性的类比推理的方式把握对象世界的联系。由此,抽象意象思维可以分为意象表征和意象表意两种形式。
一、意象表征思维:立象见形
意象表征是意象思维的形式表达,是一种抽象物,也是重要的知识表征。所谓意象表征思维,是将眼睛获取的视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及重组后,提取主观意识特征对客观思维进行阐述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客观事物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再现。但在对特征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不可能平等对待各个部位的特征信息,而是提取关键部位引起注意的或特点鲜明的特征信息,把无关紧要的部位淡化或舍弃的思維过程。
意象表征思维最早出现于原始时期,其图腾符号便是意象表征思维的产物。从已出图的文物上的图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图腾大多是从一个复杂或某一类实体(动物、植物或事件)的本质属性提取或蒸馏出,并将其抽象成符号的图形。它是人类早期运用意象表征思维的结晶。从众多民族志和人类学著作可知,早期的人类像绘画一样地说话。例如爱斯基摩人关于“雪”的描述就有几十个词,并且未将其统一为“雪”。具体事物用符号代换,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变革。而这一时期的思维则是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的抽象思维方式。
德国现代艺术史家沃林格尔认为,原始图腾纹样并不是模仿自然的动植物,也不是知性的象征符号,而是直接与心灵对应的“抽离”。这种抽离在于挣脱现实世界及自然事物的变迁,以得到宁静、永恒、幸福的绝对、必然和法则。同时,意象派诗人庞德也提出相同的想法,他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出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对意象表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如果能代表或再现同类中所有其他个别的意象,就是一般普遍性的或是抽象的;如果仅考虑它自身,就是个别的。一般普遍性或抽象性并不取决于意象本身的固有性质,而是存在于该意象同它代表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中,一旦它被我们看作是从一个比之更加复杂的实体或某一类实体中提取或蒸馏出来的东西,就即刻成为抽象的意象表征思维。
而在设计创作中,意象表征思维的思维过程是创作者们将所获取的特征信息抽象成各个元素,对这些元素重新组合排列,创造出新的物象图形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其具有特征性的意象表征,是由人类大脑的残象记忆、事物联想和固有的认识习惯所生成的,使这新的物象图形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向。正如《周易》中的 “立象以尽意”,其 “象”是对抽象出来的“象”的概括与规定,因此抽象出的“象”是客观存在物的现象、形象和象征的含义,又是从客观事物中抽离的本质中沉淀出约定俗成的共性符号,组成新的物象进行表征的思维过程。
因此,对于视觉设计作品而言,意象表征是创作者运用已知感性认识,通过提炼、加工和概括其所要表达的特征,最终用形象或符号概括所要表达的抽象意义。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毕加索的《牛的变形过程》加以认识。毕加索“牛”的创作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与牛的特征的提炼,使其逐渐从具象转变成抽象的过程。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二只“牛”是对其自然形态的再现;第三只开始对“牛”意象形态进行表达;后续通过对“牛”的特征概括和形象拆分,借用简单的线条形成新的“牛”的形象。虽然舍弃一些“牛”的轮廓和细节,但加强了整体的概括力和团块感,使其成为高度抽象的象征图形。
二、意象表意思维:立象尽意
意象表意是对意象思想的思维表现,是心理意象的表征。所谓表意意象思维,是对某一客观事物视觉感知后,产生的心理意象的思维过程。正如《周易》中的 “立象以尽意”,“尽意”是对 “象”的阐释。同时,冯特认为意象表意是一种比感性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感性知觉受到刺激消失后,重新关于原刺激的映像。例如中国形容君子高尚的德行会用梅、兰、竹、菊进行表示,将君子的傲、幽、澹、逸的思想或动作特性抽象成梅、兰、竹、菊的意象形式。由此可知,意象表意是把人类内在思想、感情、动作、心理等形象化、符号化地抽象表现。
西方认为表意是基于人类心理的活动,即能够引起人们的某种心理反应。而东方对表意的认识则是通过感性、直观、形象的符号把握对象世界抽象意义的思维方式。随后美学与文学中也出现了意象一词,这里的意象是以“象”作为思维符号或思维载体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层次上来讲,它可分为表象、表意、原象等层次。文学中,意象重即景起兴,也就是所谓的“意中之象”,而不再是孤立的“意”与“象”了,是指在创作构思时浮现在脑际的形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注重作者的主观情感,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向,最终用文字的方式将作者的情感、精神进行艺术再现。因此,表意意象思维的“意”可以是一种简单的意向,表示对“象”所代表的信息事物将要采取的行动或“象”本身所要进行的活动,也可以表示对象所代表的事物采取的某种态度或具有的某种情感,还可以表示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某种联系或是对一种事物的某种复杂的认识。 在视觉设计中,意象表意是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意象,是创作者对客观对象观察后产生的内在精神或创作者对其的内在情感的抽象表达。如蒙德里安的视觉音乐《百老汇爵士乐》,它是通过表意意象的方式将蒙德里安对纽约百老汇的理解和内心对爵士乐的感受进行抽象的再现。它是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进行提炼、加工和概括的抽象思维过程。其作品最终用抽象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象征街道和五线谱,用方块象征建筑物和音乐中特殊的节奏,用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块面来象征街道上霓虹灯和音乐中的高音、中音和低音。它摆脱了具体形象和环境的束缚,不再描述视觉所能看见的物体,而是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视觉画面,反映出都市的气息和充满节奏的爵士乐。它是通過意象符号来象征某种精神方面的感知,是从具象走向抽象的精神世界过程,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
另外,视觉设计的意象表意并非只是用抽象的符号表示所要传达的心理意象,它也可以是打破原有的自然规律,对某种意义的概括性表达。
总的来说,意象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感性基础、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艺术设计创造性活动需要获取创作者或观赏者的心理图像,这个心理图像的获得则是通过感性、理性认知活动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所生成的抽象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非概念、非再现、非喻体的意象。非概念是指在设计的抽象中还是一种具象,并没有上升到概念的层次,是远离具体物象的意象;非再现是指在设计的抽象已经远离了模仿,不再直接对应外在的自然物,而是走向事物的内在形式;非喻体是指艺术设计的抽象本身就是喻体。从设计角度来看,抽象意象思维是以一些真正体现事物本质的形式符号,是能激起受众者内心情感、记忆等的一种意象投射。在设计创造的过程里,意象思维的指导与加入,有利于设计师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更加准确地进行表达,尽量避免造成受众者错误的联想。因而根据意象思维的思路可以生动地传递立意的内涵,从而使设计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田威.思维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
关键词:设计;抽象;意象思维
在抽象意向思维当中,“意象”是将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对宇宙万物的感受反馈给大脑,再通过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将这种感受意念,最终形成新的物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定义:抽象意象思维是在较大程度上偏离甚至完全抛弃自然对象的外观、规律等,将客观主体通过大脑加工后提炼、升华,舍弃明显的具象,把其感性形象与抽象意义结合起来的符号性思维,是通过形象性的概念与符号去理解对象世界的抽意象意义,并带有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认识对象世界的联系。因此,视觉设计中的抽象意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的概念、符号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意义与理解,是以直观性的类比推理的方式把握对象世界的联系。由此,抽象意象思维可以分为意象表征和意象表意两种形式。
一、意象表征思维:立象见形
意象表征是意象思维的形式表达,是一种抽象物,也是重要的知识表征。所谓意象表征思维,是将眼睛获取的视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及重组后,提取主观意识特征对客观思维进行阐述的思维方式。它注重客观事物特征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再现。但在对特征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不可能平等对待各个部位的特征信息,而是提取关键部位引起注意的或特点鲜明的特征信息,把无关紧要的部位淡化或舍弃的思維过程。
意象表征思维最早出现于原始时期,其图腾符号便是意象表征思维的产物。从已出图的文物上的图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图腾大多是从一个复杂或某一类实体(动物、植物或事件)的本质属性提取或蒸馏出,并将其抽象成符号的图形。它是人类早期运用意象表征思维的结晶。从众多民族志和人类学著作可知,早期的人类像绘画一样地说话。例如爱斯基摩人关于“雪”的描述就有几十个词,并且未将其统一为“雪”。具体事物用符号代换,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变革。而这一时期的思维则是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的抽象思维方式。
德国现代艺术史家沃林格尔认为,原始图腾纹样并不是模仿自然的动植物,也不是知性的象征符号,而是直接与心灵对应的“抽离”。这种抽离在于挣脱现实世界及自然事物的变迁,以得到宁静、永恒、幸福的绝对、必然和法则。同时,意象派诗人庞德也提出相同的想法,他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出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对意象表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如果能代表或再现同类中所有其他个别的意象,就是一般普遍性的或是抽象的;如果仅考虑它自身,就是个别的。一般普遍性或抽象性并不取决于意象本身的固有性质,而是存在于该意象同它代表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中,一旦它被我们看作是从一个比之更加复杂的实体或某一类实体中提取或蒸馏出来的东西,就即刻成为抽象的意象表征思维。
而在设计创作中,意象表征思维的思维过程是创作者们将所获取的特征信息抽象成各个元素,对这些元素重新组合排列,创造出新的物象图形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其具有特征性的意象表征,是由人类大脑的残象记忆、事物联想和固有的认识习惯所生成的,使这新的物象图形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向。正如《周易》中的 “立象以尽意”,其 “象”是对抽象出来的“象”的概括与规定,因此抽象出的“象”是客观存在物的现象、形象和象征的含义,又是从客观事物中抽离的本质中沉淀出约定俗成的共性符号,组成新的物象进行表征的思维过程。
因此,对于视觉设计作品而言,意象表征是创作者运用已知感性认识,通过提炼、加工和概括其所要表达的特征,最终用形象或符号概括所要表达的抽象意义。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毕加索的《牛的变形过程》加以认识。毕加索“牛”的创作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与牛的特征的提炼,使其逐渐从具象转变成抽象的过程。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二只“牛”是对其自然形态的再现;第三只开始对“牛”意象形态进行表达;后续通过对“牛”的特征概括和形象拆分,借用简单的线条形成新的“牛”的形象。虽然舍弃一些“牛”的轮廓和细节,但加强了整体的概括力和团块感,使其成为高度抽象的象征图形。
二、意象表意思维:立象尽意
意象表意是对意象思想的思维表现,是心理意象的表征。所谓表意意象思维,是对某一客观事物视觉感知后,产生的心理意象的思维过程。正如《周易》中的 “立象以尽意”,“尽意”是对 “象”的阐释。同时,冯特认为意象表意是一种比感性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感性知觉受到刺激消失后,重新关于原刺激的映像。例如中国形容君子高尚的德行会用梅、兰、竹、菊进行表示,将君子的傲、幽、澹、逸的思想或动作特性抽象成梅、兰、竹、菊的意象形式。由此可知,意象表意是把人类内在思想、感情、动作、心理等形象化、符号化地抽象表现。
西方认为表意是基于人类心理的活动,即能够引起人们的某种心理反应。而东方对表意的认识则是通过感性、直观、形象的符号把握对象世界抽象意义的思维方式。随后美学与文学中也出现了意象一词,这里的意象是以“象”作为思维符号或思维载体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层次上来讲,它可分为表象、表意、原象等层次。文学中,意象重即景起兴,也就是所谓的“意中之象”,而不再是孤立的“意”与“象”了,是指在创作构思时浮现在脑际的形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注重作者的主观情感,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向,最终用文字的方式将作者的情感、精神进行艺术再现。因此,表意意象思维的“意”可以是一种简单的意向,表示对“象”所代表的信息事物将要采取的行动或“象”本身所要进行的活动,也可以表示对象所代表的事物采取的某种态度或具有的某种情感,还可以表示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某种联系或是对一种事物的某种复杂的认识。 在视觉设计中,意象表意是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意象,是创作者对客观对象观察后产生的内在精神或创作者对其的内在情感的抽象表达。如蒙德里安的视觉音乐《百老汇爵士乐》,它是通过表意意象的方式将蒙德里安对纽约百老汇的理解和内心对爵士乐的感受进行抽象的再现。它是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进行提炼、加工和概括的抽象思维过程。其作品最终用抽象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象征街道和五线谱,用方块象征建筑物和音乐中特殊的节奏,用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块面来象征街道上霓虹灯和音乐中的高音、中音和低音。它摆脱了具体形象和环境的束缚,不再描述视觉所能看见的物体,而是纯粹由色彩、构成、符号、点线面、肌理构成的视觉画面,反映出都市的气息和充满节奏的爵士乐。它是通過意象符号来象征某种精神方面的感知,是从具象走向抽象的精神世界过程,也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
另外,视觉设计的意象表意并非只是用抽象的符号表示所要传达的心理意象,它也可以是打破原有的自然规律,对某种意义的概括性表达。
总的来说,意象是意义与图像的有机结合体,是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感性基础、加工方法、过程与结果。艺术设计创造性活动需要获取创作者或观赏者的心理图像,这个心理图像的获得则是通过感性、理性认知活动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所生成的抽象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非概念、非再现、非喻体的意象。非概念是指在设计的抽象中还是一种具象,并没有上升到概念的层次,是远离具体物象的意象;非再现是指在设计的抽象已经远离了模仿,不再直接对应外在的自然物,而是走向事物的内在形式;非喻体是指艺术设计的抽象本身就是喻体。从设计角度来看,抽象意象思维是以一些真正体现事物本质的形式符号,是能激起受众者内心情感、记忆等的一种意象投射。在设计创造的过程里,意象思维的指导与加入,有利于设计师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更加准确地进行表达,尽量避免造成受众者错误的联想。因而根据意象思维的思路可以生动地传递立意的内涵,从而使设计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田威.思维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