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是由很多个数学问题串联起来的,怎么处理这些数学问题,才能让数学课堂达到省时高效的境界?特级教师朱乐平上的一节课“圆的认识”,让我有了新的感悟,今天就跟大家来一起来分享,朱老师在数学课堂中是如何处理重点问题与铺垫性问题的。
课题是“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其属性关系,会用圆规画圆。课堂上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朱老师直接就利用了书上的一幅情景图:套圈游戏公平性,几位小朋友玩一个套圈的游戏,要求把圈套入固定的位置。他们分别用了三种方式:一种是排成一条直线,对以固定点套圈;二是围成一个正方形,对中心固定点套圈;三是围成一个圆圈,对中心的固定点套圈。这时出现第一个问题,师:“哪种方式更公平?”这个问题不管是从语言的组织上来说,还是学生理解能力上来说都很简单。因此是请学生起立回答。生答:“圆形最公平”。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排成直线和正方形不公平呢?”这个问题在理解的难度上来说可能不难,但是在语言组织上,可能会比较费时。而且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上只属于铺垫性问题,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朱老师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将它当成一个设问。自问自答。他抛出问题,停了两秒钟左右,马上就在PPT上公布了答案。并让全班齐读:“因为直线上的点和正方形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不全相等,所以不公平。”乘热打铁,他马上抛出第三个问题,师:“为什么围成圆形就公平了呢?请每位学生都把原因写在纸上。”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写起来就很简单,且经过书写,脑子里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然后请一位学生独立回答,生写过之后,回答的也很流利。生:“是因为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相等。”这句话的得出为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埋下了伏笔,即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朱老师这堂课,另一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就是他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时用的教授方法。并不是直接的说这是圆心,这是半径,这是直径。而是用谈话的方式,先出示一个圆,圆里有很多点,其中包括圆心,然后请大家说一说,哪个点最特殊?生:“最中间那个点最特殊”。师:“特别的东西我们都会给它一个名字,我们就给这个点也起个名字,叫圆心好吗?”生:“好”。师:“这个点它特别在什么地方?”生:“这个点到圆上各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师:“这段距离也很特殊,我们就把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称为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再来看一幅图(是一个有很多条线的圆,其中有两条是直径),哪条线段最特别?请上来指出来。”生上台指出两条直径。师:“这两条特别的线段我们也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d表示。再请同学们找找,直径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生1:“因为它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师:“很好,还有别的特别的地方吗?”生2:“这是圆上最长的线段。”生3:“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一样。”生4:“这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半径的2倍。”回答完成后,朱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写下一个圆内,半径直径的条数,以及他们的长度关系等。这样的操作过程很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平时上课,我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会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回答,答出一点两点靠谱的,就会给予表扬鼓励,然后唤起其他学生答题的欲望。一堂课中问题很多,每个问题都这样要求的结果是使一节课来不及上,或者上的很匆忙。很多时候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不懂,而是在答题的语言组织上,让他们感觉有难度。经过这次的学习,在处理课堂问题方面有了新的了解,现在再上数学课确实比以前轻松多了,也高效多了。
课题是“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其属性关系,会用圆规画圆。课堂上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朱老师直接就利用了书上的一幅情景图:套圈游戏公平性,几位小朋友玩一个套圈的游戏,要求把圈套入固定的位置。他们分别用了三种方式:一种是排成一条直线,对以固定点套圈;二是围成一个正方形,对中心固定点套圈;三是围成一个圆圈,对中心的固定点套圈。这时出现第一个问题,师:“哪种方式更公平?”这个问题不管是从语言的组织上来说,还是学生理解能力上来说都很简单。因此是请学生起立回答。生答:“圆形最公平”。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排成直线和正方形不公平呢?”这个问题在理解的难度上来说可能不难,但是在语言组织上,可能会比较费时。而且这个问题在这堂课上只属于铺垫性问题,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朱老师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将它当成一个设问。自问自答。他抛出问题,停了两秒钟左右,马上就在PPT上公布了答案。并让全班齐读:“因为直线上的点和正方形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不全相等,所以不公平。”乘热打铁,他马上抛出第三个问题,师:“为什么围成圆形就公平了呢?请每位学生都把原因写在纸上。”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写起来就很简单,且经过书写,脑子里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然后请一位学生独立回答,生写过之后,回答的也很流利。生:“是因为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相等。”这句话的得出为本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埋下了伏笔,即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朱老师这堂课,另一个值得我学习的方面,就是他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时用的教授方法。并不是直接的说这是圆心,这是半径,这是直径。而是用谈话的方式,先出示一个圆,圆里有很多点,其中包括圆心,然后请大家说一说,哪个点最特殊?生:“最中间那个点最特殊”。师:“特别的东西我们都会给它一个名字,我们就给这个点也起个名字,叫圆心好吗?”生:“好”。师:“这个点它特别在什么地方?”生:“这个点到圆上各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师:“这段距离也很特殊,我们就把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称为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再来看一幅图(是一个有很多条线的圆,其中有两条是直径),哪条线段最特别?请上来指出来。”生上台指出两条直径。师:“这两条特别的线段我们也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d表示。再请同学们找找,直径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生1:“因为它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师:“很好,还有别的特别的地方吗?”生2:“这是圆上最长的线段。”生3:“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一样。”生4:“这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半径的2倍。”回答完成后,朱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写下一个圆内,半径直径的条数,以及他们的长度关系等。这样的操作过程很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平时上课,我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会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回答,答出一点两点靠谱的,就会给予表扬鼓励,然后唤起其他学生答题的欲望。一堂课中问题很多,每个问题都这样要求的结果是使一节课来不及上,或者上的很匆忙。很多时候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不懂,而是在答题的语言组织上,让他们感觉有难度。经过这次的学习,在处理课堂问题方面有了新的了解,现在再上数学课确实比以前轻松多了,也高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