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科举四书文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贵州科举四书文是科举考试时,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来进行出题,本文以清代贵州乡试四书文为主,探讨乡试四书文之出题规定,考查乡试四书文出题频率之高低,以此来探讨清代贵州乡试的出题。
  关键词:乡试;出题;考官
  一、清代贵州乡试概述
  清代的科举基本上是沿用了明朝旧制,也分为文科、武科两种形式。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三级进行考试,清统治者主要是重视文科考试,朝廷的栋梁贤士都是从文科中出来。文科的第一级考试为童试,第二级考试为乡试,第三级考试,包括会试、复试和殿试三种。乡试为每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共考三场,每隔三天考一场,考试时间为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第一场,考四书文一,五言八韵诗一;第二场,考五经文各一;第三场,考策问五道。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因第二场考五经文各一,故前五名称为“五经奎”。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清代乡试实行分省定额录取,数额根据各省的贡赋和人文情况来定,并随着各省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顺治十七年,贵州省乡试名额仅二十名,为各省乡试名额中最少者。贵州地处偏僻西南,以少数民族居多,当时交通不便,读书人多半清贫,进京赶考很不容易。要进京赶考需要具备以下要素,第一要有财力,作为进京的盘缠。第二要有体力,要经过爬山涉水和风吹日晒的磨难。第三要有毅力,没有坚定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第四要有学力,自己必须有真凭实学。即使具备了以上这些还需要有运气。清初,中原汉族文化逐渐向中原传播,汉人也随即迁入,从“调北填南”、“移民实边”、“改土归流”等。贵州的汉化逐渐加深,承袭良好的读书风气,尊师重道,文风日盛,贵州的经济、政治、文化逐渐提高,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明清之际,贵州中进士者达七百三十余名。”
  二、考查乡试的出题规定
  《清史稿·选举志三》:“清代乡会试,顺治三年定,第一场四子书三题,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第二场论一篇,诏诰表各一道,判五条。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而首场皆试八股文。康熙二年,以八股抄袭,废之。以三场策五道移第一场,二场增论一篇,表判如故,行止二科而罢。四年复三场旧制,七年仍用八股文,二十四年议准,会试第一场,四书题目,恭请钦定,其五经及二三场题目,仍由考官拟出。二十九年议准,乡会试二场,孝经论题甚少。嗣后将性理大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一并命题。五十五年议定,二场论题,专用理性,表题不许出本年時事。”[1]乡试首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四书”题仍如顺治二年定例,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出三道题,首题用《论语》,次题用《中庸》,三题用《孟子》。首题若用《大学》,则次题用《论语》,三题仍用《孟子》。题解主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以此集注为准绳。第二场经文五篇,题用《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题解《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传,《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胡安国传,《礼记》主陈澔集说。其后《春秋》不用胡安国传,以《左传》本事为参考,还参用《公羊传》、《谷梁传》。第三场策问五道,考经史、时务、政治。
  三、贵州乡试四书题的出题频率
  清代从顺治十七年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通过对清代贵州乡试孟子题的收集、整理,把乡试孟子题所出的榜次、题目、章句罗列出来。在康熙十四年,遇三藩之乱,停止十四、十七科考,至康熙二十一年补考。咸丰五、八、九、十一年停科,至同治六年补考,同治八年补考。经考查得出清代贵州乡试孟子题中,出题频率最高的是《尽心章句上》,这一篇里总共出了二十三次。其次出题频率较高的是《公孙丑章句上》,此篇总共出了十一次。《滕文公章句上》出题频率也较高,此篇总共出了十一次。出题频率较高的还有《尽心章句下》,此篇总共出了十次。接着就是《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都总共出了五次。清代贵州乡试四书题中,出题最少的是《大学》,在顺治十七年时出过一次,如“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清代贵州乡试中庸题中,出题频率最高的是《中庸·右第十九章》,此篇总共出了二十一次。出题频率最少的是《中庸·右第七章》,此篇总共出了两次。如嘉庆三年出题为:“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清代贵州乡试论语题中,出题频率最高的是《子路》,此篇总共出了十一次。如康熙八年出题为:“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出题频率最少的是《子张》,此篇总共出了两次。如康熙十一年出题为:“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在《尽心章句上》中,这一章主要讲“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指一种精神境界,人经过“反身而诚”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孟子提出充分扩张善良的本心,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的方法。
  四、乡试四书题中考官的命题
  清代的命题规制是在确定三场考试内容的同时制定的,主要包括命题方式、命题原则、命题过程的具体要求。命题方式,初开科时各省划一,三场试题均由主考官主持拟定。[2]其后,顺天乡试之《四书》题改为钦定。顺治二年(1645)规定命题方式:“头场《四书》、《五经》题目,将经书各段书签,共同拈挚。如先将《四书》各分为十段,主考官签挚至某书某段,即令同考官在本段内各拟一题,经书签后,由主考挚签,出者用之。再挚乃定《五经》题。其二、三场之命题,均依此例。”[3]“因同考官分经阅卷,故《五经》题先由同考官拟出本经题目,候主考官取签挚。”[4]顺天乡试初与各省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从给事中张尔淑之请,顺天乡试及会试,头场《四书》三题由皇帝钦定,“于初八日午后密封,发与内阁,交礼部官密送内帘考试官,刊刻给散。其《五经》及二、三场题目,仍令考试官拟出。”[5]   命题原则,清代的命题原则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三场试题之确定,清政府对经题、诗题、策题之拟定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一点考官出题,务择《四书》、《五经》内义旨精深及诗题典重者,不可拘泥忌讳,将颂扬语句并熟习常拟之题为题。第二点各省乡试诗题,期于中正雅驯,不得引用僻书私集。第三点策题以关切事理,明白正大为主,不许搜寻僻事,不得以本朝臣子学问人品策问士子。每问不得过三百字,且不得自问自答。另一方面是要求考官命题要便于士子把握,同时要体现公平取士的原则。
  对于科举考试来说,考官是很重要的入场官员,尤其是主考官,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科举考试的结果。如《辛丑日记》中记载着:“自戊子科监试邹元吉刻于孝廉船,关防始密,后皆固之。昨与秀升前辈约辰正齐集。至时,余等各携二仆,公服至孝廉船,监试,收掌官房诸人继至。监试亲锁前门,门外復以绳周遮之,防人于门隙窥伺也。部署未毕,外簾继进。头场供给,须监试亲往监试,直至巳正,始復求。斯时遥闻外簾点名,号礮隆隆不绝矣。于是呼刻字匠十三人立于孝廉船后门外,(门用栅栏距衡鑑,堂门僅三尺许耳)名单呈之案上。筱苏命余点名,乃执硃笔,每呼一人入则点之。既入,闭门而不加锁。自是,除主试监试外,无论何人,只许入不许出矣。贵州题纸,例用宋字,无须自书。乃令匠人先书诗韵。既毕,筱书乃出自书题目令书,久之书毕,然后一并上板。题纸向刻三板,題与诗韵宜各写三纸,命三人书之,则易集事。”[6]可见,考官之分工很详细,由主考官、副主考官、监试、收掌官房等人分工而成。对于出题考试的试卷保密做得很严密,考题保密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考官出题时也是做得细致、严谨,如“午正二刻,题板刻竣,命刻工退处一隅。呼刷印匠十人来,亦谓名而入,又命分经房吏五人,抱题纸入,匠三人共一板,以高二尺之贵皮纸印之。先各印一纸呈验,中有误字脱画,饬令刊正。未初二刻始刷印。房吏从旁点数收叠,并命仆辈佐助之。破碎模糊者剔出,置余等座侧,漏印关防者另置以待补印。每盈白纸则以绳束之。”考官出卷之前,先各印一纸呈验,有误字脱画,便饬令改正。有模糊不清与漏印关防的试卷,便会等待重印试卷。
  五、总结
  清代贵州乡试四书题都是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来出题,考官出题受到宋代理学的影响,受到统治者的偏好的影响,受到孟子提出的尽心知性学说的影响。因此,当时的学子若是想考取功名,就得熟读《四书章句集注》,遵循孔孟之道的学说。
  参考文献:
  [1]庞思纯.明清贵州七百进士[M].第3149页,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M].第13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3]伊桑阿、王熙任等编撰.大清会典[M].第375页,江苏:江苏凤凰出版社,2016.
  [4]吴振棫.养吉斋丛录[M].第94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5]沈云龙.钦定科场条例[M].第462页,台湾:新文丰,1982.
  [6]《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辛丑日记[M].第584—58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雷伟(1991— ),男,苗族,贵州黄平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林家铺子》是茅盾站在社会现实的角度,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反映中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的破产倒闭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堆积造成的必然后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林家铺子》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其破产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悲剧表象背后深刻的经济动因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林家铺子》;社会背景;破产原因;社会现实  《林家铺子》是社会剖析作家茅盾的一篇针砭时弊的优秀短篇作品,作者站在时代与社
期刊
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尧山恐龙谷剿匪前前后后,作者运用虚构描写手法,活灵活现在线出对土匪师长张晓鹰一帮痛斥,对山民不幸遭遇同情,以及对国军高峰师长和山民起义军的崇高赞美。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再创佳绩。  一百多年前在尧山恐龙谷发生过一场国军和农民起义包围剿匪的故事。尧山恐龙谷位于中原河南西方,山高3千5百多米高,连绵起伏方圆数百公里。山上柏樹、松树茂密,鸟群野兽谁处可见。很多年以前
期刊
摘 要:在如今全球化的影响趋势下,教育理念也开始向多元化迈进。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现代能够起到一定引导作用的思想教育方式,通过进行文化教育使受教育者达成政治权利平等。而这一文化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是消除不同类型的文化偏见,结合文化知识使受教育群体养成和谐的人机关系。本文针对多元化文化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展开探讨,分析当前多元化文化教育的现状,对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教育理念;实践 
期刊
一、民意调查的意义和结果  (一)民意调查的意义  民生抓好了,就抓住了民心!习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天下、情系人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从生产到生活,从医疗保险到养老保障,从脱困扶贫到优扶救助,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继出台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要实现好这个目标,我们语文教师,要勇于革除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和谐而生动的语文课堂里,轻松学习,和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生动;和谐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缺乏规范的权责分配和问责制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都与政府责任缺失存在密切关系。为应对政府责任缺失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影响,各级政府应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定位,更好地发挥其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责任定位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那么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健康运作和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劣势,研究民办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现状研究;对策研究;创新创业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劣势分析  1.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分析  首先,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党和政府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为民办教育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强有
期刊
摘 要:十八大五中全会以来,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育,人才强则国强。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定义、基本内容、特点及基本目标,以期大众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有一个清晰认识。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定义;内容;目标;特点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涵的认识,笔者主要从定义界定、基本内容、基本目标、特点等四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期刊
摘 要:历史街区是城市记忆的凝聚,是文化发展的载体。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一些基本设施功能已满足不了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审美的渴望,从而慢慢走向衰败。  随着多元化社会进程的脚步,也成为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街区景观带给人们文化的归属感和慰藉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并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期望借助合理的想法使骑楼街区景观重新恢复生机、活力,并赋予其新的文化景观价值,从而满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