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有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0160-02
  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以上部位的骨折,因肱骨近端是肩袖的重要结构,对肩关节的功能起重要作用[1]。该部位骨折后治疗方法包括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及固定方式效果有显著差异,若不能合理固定骨折部位,会增加患者骨折处的二次伤害,同时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骨折处愈合,因此,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成为治疗的重要举措。本次研究抽取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为(41.25±2.14)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为(42.34±2.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保持同质性,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排标准
  纳入条件:①患者均知晓此次观察目的及内容,并签署相关协议,积极配合;②患者均符合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提出的肱骨近端骨折诊断标准[2];③患者均符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指征。
  排除条件:①严重基础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④传染疾病;⑤手术不耐受者;⑥麻醉药物过敏者;⑦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固定治疗,使用常规张力带固定,清理骨折处积血等,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在骨床的内外侧均钻取骨道,克氏针固定,腰穿针穿过克氏针后方,并在前方交叉韧带前方以8字形捆扎骨块,引出骨道,与克氏针形成的张力带做固定。
  观察组患者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指导患者仰卧位,将C型臂X光机置患者头侧,监视器放置脚部,确保可以正常完成透视图像,清理骨折处积血等,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复位后透视检查,将钢板放置在预定的最终位置,在肱骨至螺钉孔位置钻孔,置入螺钉,在钢板的边缘孔捆绑结节肌腱线,加强固定。
  1.4  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①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感染、骨折处愈合不佳及肱骨近端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骨折处愈合不佳+肱骨近端骨坏死)发生例数/组内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随访患者2周,参照NRS疼痛评分表进行评估,耐心给患者讲述评分标准,如:指导患者用数字1~10描述自身疼痛情况,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分及以上为剧烈疼痛。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7.0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为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未见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为(1.54±0.98)分,观察组为(1.01±0.74)分,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肱骨骨折患者逐渐增多、医生以及患者对常规治疗和固定方式的不满意等多种因素的出现,临床逐渐推进了钢板固定在肱骨骨折手术中的广泛运用[2]。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及固定目的,即为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肩关节灵活度、力度等,缓解患者疼痛,故需要满足良好复位、稳定固定、精准操作及积极康复的治疗原则,促进患者早期活动、组织快速愈合及功能有效恢复[3]。肱骨近端骨折传统治疗中,临床往往难以获得稳定固定,最后可致肘关节功能严重受损,这些均可加重疾病,延长患者肩关节恢复时间,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故肱骨近端骨折后,稳定固定成为重点[4]。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肱骨近端固定方法随之多样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愈率随之增高[5]。
  本文主要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治疗后发现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杨小军等[6]研究亦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发现该种固定方法可降低患者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与本文中研究结果类似。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主要通过在患者的骨折部位通过建立人造类似支架的钢板,固定后会与骨骼间存在缝隙。手术过程中可以减少软组织的剥离,从而确保血管及骨膜的完整性,降低感染、骨折愈合不佳及肱骨近端股坏死等并发症[7]。肱骨骨折治疗固定后,可因固定方法等因素引发不同程度、类型的并发症,包括感染、骨折处愈合不佳及肱骨近端骨坏死等,均可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延长患者恢复时间,甚至加重疾病,增加患者风险[8]。本文治疗方式由于钢板之间的界面维持等生物学特点,具有稳定的整体性,主要通过钢板、带锁螺钉间锁定,整体固定骨折块,且肱骨头端多枚成角锁定螺钉,可因不同方向行交叉固定,提高稳定性、锚合力、抗拔出力,从而可避免术后螺钉松动、骨折再次移位、感染等并发症,随之可缓解患者疼痛。最后笔者认为,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不能仅注重手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等手术方法的治疗,亦需重视该手术中每一步操作步骤。
  综上所述,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疼痛,值得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旭东.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4):317,319.
  [2]陶鹏飞,冯晶,黄觅,等.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和诊治[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
  [3]曹小冬.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57-58,61.
  [4]玉山江·阿布都克里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27):243-244.
  [5]左天香,王迅,杨礼跃.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6):22-28.
  [6]杨小军,郭锦明,刘俊,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8,26(2):110-112.
  [7]邸晶磊,陈涛,韩耀南.断端嵌插辅助肩袖缝合与植骨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2(11):1353-1356.
  [8]任忠陆.活血化瘀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3):203-20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DR诊断和CT影像诊断在脊柱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均已确诊为脊柱爆裂型骨折的100例患者,采用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择DR影像诊断方法,实验组选择CT影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的检出时间[(2.50±0.50)min]短于对照组[(8.65±0.35)
摘 要: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尼莫地平对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起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接诊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置换脑脊液,椎管内注射尿激酶,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运用藏医泻脉疗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青海省藏医院收治的100例CHB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藏医泻脉疗法,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AN)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
摘 要: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胃镜诊断与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东丰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拟行胃镜检查,分析胃镜检查诊断及临床特征。结果 胃镜检查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胃癌患者中,胃镜下多表现为充血水肿、黏膜色泽变化、糜烂、萎缩,皱襞粗大、消失
摘 要:目的 探討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胸部CT在肺癌复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的肺癌复查患者9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CT检查,研究组通过低剂量胸部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临床需求评分情况和扫描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CT辐射剂量(DLP)。结果 研究组图像质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中多巴丝肼片合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斯的成效。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改良韦氏量表(Webster)、日
摘 要: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法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每组38例,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接受吡拉西坦应用,乙组接受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摘 要:目的 探讨对小肝癌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00例小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研究组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之前进行超声造影,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实时残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研究组肝功能指标[谷氨
摘 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120例老年活动性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介质指标和疾病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摘 要:目的 分析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博兴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研究组44例使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