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情境导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谈起,结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描述了情境导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作用和意义,从生活、表演、多媒体、音乐和学生参与等方面创设情境,并结合情境教学课题中的实践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挖掘学生审美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如何对学生进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备受关注的难题。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界。
从儿童生理学角度考虑,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
二、情境导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它强调的是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二)情境导学
“情境导学”的内涵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和技能由学生自己建构的素质教育过程。也可从字面上作简单的理解: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结合,从而形成美术教学特有的感观世界。
三 、情境导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引至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优化原有认知结构。情境导学的核心是如何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来组织实施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大胆创设情境,以“情”和培养学生兴趣为着手点。
(一)情趣导入,呈现生活情境
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儿童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且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而我们教师更要懂得挖掘课堂中能够展现生活情境的细节。例如《剪窗花过新年》一课时,笔者上课之前,先将美术教室布置得如同过春节一般,贴上对联,把具有民间特色的窗花贴满了教室的窗户,创建一个喜庆祥和的过年气氛。并且播发欢快的歌曲。学生一进教室,便如沉浸在过新年的欢快情境之中。等他们对窗花充满强烈的好奇感后,我才引出了课题。使用生活展现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窗花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变成主动而愉悦的事。
(二)多媒体播放,营造学习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被引入教学过程,极大地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构建智能化环境,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课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将美直观地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上到《穿花衣的热带鱼》这节课,教师课前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被调动,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又如在教学《服装设计》一课的开头,我播放了一段国际儿童服装秀,展台上,各种亮丽的服装以及小模特的精湛展示,无限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了更是跃跃欲试,纷纷发表意见,大大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和情感。
(三)角色体验,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型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范围小,稳定性差,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动、喜欢表演的特点,创设一种表演情境。如教学《画感觉》,让小朋友扮演自己吃苹果、吃话梅、吃药以及疼痛时的感觉,使他们融人到角色中,使感觉更形象、直观,从而启迪想象,作品中所画的感觉就会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乐趣无穷。又如教学《染纸》,在用染纸作品做衣裙时,安排了这样的情境:几位小朋友扮成了“卖布老板”在大声叫喊,招揽生意。其余学生成了“买家”挑选自己满意的“布”(老师预先准备好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染纸)。制作完毕后,模拟时装表演展示创作成果。
(四)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在纸上的空间组合,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观者的心灵。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形成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欣赏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渲染,能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教《童年》(人教版)一课时,由于性质是儿童画作品,我选择了清新欢跃的儿童歌曲作为情境烘托,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交流和理解。我想到了《童年》这首歌。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爆满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五)分组探究,在情境中合作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自己动手,也喜欢独立思考,更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挖掘教材内容的新意,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互动中制作,在合作中彼此欣赏,在评述中得到审美体验。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无形的内驱力。例如在教学《魔幻的颜色》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请来三个好伙伴(利用课件: 摇摇摆摆走出红、黄、蓝,现在老师用这三个伙伴给你们变个魔术,请仔细观察(变),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其中两个伙伴交朋友看会变出什么奇妙的结果?等会儿老师请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变出了什么色?”这样通过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学习让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并自己动手尝试调色,从中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对新课改的发展及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针对教材内容、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的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
一、问题的提出
美术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挖掘学生审美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如何对学生进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备受关注的难题。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现一种“以情促情,以情促思,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界。
从儿童生理学角度考虑,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
二、情境导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它强调的是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二)情境导学
“情境导学”的内涵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和技能由学生自己建构的素质教育过程。也可从字面上作简单的理解: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结合,从而形成美术教学特有的感观世界。
三 、情境导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并将学生引至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优化原有认知结构。情境导学的核心是如何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来组织实施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大胆创设情境,以“情”和培养学生兴趣为着手点。
(一)情趣导入,呈现生活情境
儿童鲜活的生活是他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儿童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且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而我们教师更要懂得挖掘课堂中能够展现生活情境的细节。例如《剪窗花过新年》一课时,笔者上课之前,先将美术教室布置得如同过春节一般,贴上对联,把具有民间特色的窗花贴满了教室的窗户,创建一个喜庆祥和的过年气氛。并且播发欢快的歌曲。学生一进教室,便如沉浸在过新年的欢快情境之中。等他们对窗花充满强烈的好奇感后,我才引出了课题。使用生活展现情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窗花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变成主动而愉悦的事。
(二)多媒体播放,营造学习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被引入教学过程,极大地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构建智能化环境,为美术教学创设与学习课题相关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将美直观地展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上到《穿花衣的热带鱼》这节课,教师课前运用FLASH动画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被调动,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又如在教学《服装设计》一课的开头,我播放了一段国际儿童服装秀,展台上,各种亮丽的服装以及小模特的精湛展示,无限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看了更是跃跃欲试,纷纷发表意见,大大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和情感。
(三)角色体验,表演创设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型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暂,范围小,稳定性差,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好动、喜欢表演的特点,创设一种表演情境。如教学《画感觉》,让小朋友扮演自己吃苹果、吃话梅、吃药以及疼痛时的感觉,使他们融人到角色中,使感觉更形象、直观,从而启迪想象,作品中所画的感觉就会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乐趣无穷。又如教学《染纸》,在用染纸作品做衣裙时,安排了这样的情境:几位小朋友扮成了“卖布老板”在大声叫喊,招揽生意。其余学生成了“买家”挑选自己满意的“布”(老师预先准备好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染纸)。制作完毕后,模拟时装表演展示创作成果。
(四)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在纸上的空间组合,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观者的心灵。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形成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美术教学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欣赏教学中伴随着音乐的渲染,能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教《童年》(人教版)一课时,由于性质是儿童画作品,我选择了清新欢跃的儿童歌曲作为情境烘托,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交流和理解。我想到了《童年》这首歌。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爆满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五)分组探究,在情境中合作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自己动手,也喜欢独立思考,更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挖掘教材内容的新意,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互动中制作,在合作中彼此欣赏,在评述中得到审美体验。让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无形的内驱力。例如在教学《魔幻的颜色》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请来三个好伙伴(利用课件: 摇摇摆摆走出红、黄、蓝,现在老师用这三个伙伴给你们变个魔术,请仔细观察(变),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其中两个伙伴交朋友看会变出什么奇妙的结果?等会儿老师请小组长汇报你们小组变出了什么色?”这样通过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学习让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并自己动手尝试调色,从中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孩子们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对新课改的发展及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针对教材内容、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的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