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理配置和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关系到高等学校教育的质量。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并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指与高等教育活动相关的人财物,无形资源指办学的声誉与理念,这些被称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合理配置与储备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保障。因此,合理利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1.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教育资源配置,即高等院校从不同渠道获得教育资源,将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学校各业务都能顺利进行。
2.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功能,但这不是它的主体功能。其主体功能指推动人的发展,使人适应社会需求,只有完成教育主体功能才能实现其他功能;若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实现其主体功能,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话,那么这是失败的。因此,在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应满足两者,才算成功。
(2)透明性原则
这指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标准,即明确且公开。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需建立在工作透明与公开的基础上。国家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合理、公开的标准,才能确保教育竞争制度公正、公平,才会形成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各高校才会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比拼,而不是投机倒把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赢取竞争的胜利,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改进和提高。
(3)公平性原则
公平是指接受教育的机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相同条件下,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大家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相等;其次,参与教育的机会平等;最后,对生活的影响平等。
(4)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是指教育资源配置的筹集与使用利于高校发展。目前,教育需求量的增加与教育资源的供给产生的矛盾逐渐加剧。要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就必须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配置發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5)系统性原则
系统配置,使教育资源配置在规模和质量、结果与效益等方面实现最大化。高校通过调整办学规模,可降低办学的成本;同时在学校结构上,依据专业比例进行分配,使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准确地进行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教学资源配置国内外理论研究情况
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问题早已被西方国家注意,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文,在教育资源受到极大关注时,提出建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列出了几个模式,在教育政策上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通过分析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后来高等学校办学提供了借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使资源和空间成为办学的关键,因此,评估体系开始被注重,通过分类对高校进行定位,提出质量标准和效益标准,重视办学追求与特色,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
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对高等教育办学资源利用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验验证分析手段。分析一系列数据,笔者得知,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呈现一种向外延深的发展态势,高校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不当,因规模效益低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还有一些针对高校财力资源配置的研究,以众多学校的经验数据,建立关于学校产出、效率指标等参数的拨款公式,对如何公平、透明、有效分配财力资源进行尝试。甚至有研究表明,基金的实行将有望逐步改变高校对行政部门的从属地位,从而拥有独立的法人。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统筹分配,且与政策统一起来,改变了权利分割的局面,还有利于提高拨款效益、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实现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1.资源较为短缺
在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院校也在逐步地发展,教育资源需求也在增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对资源的投入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不符。第二,社会和市场对教育支持有限,且高校自己获取资源的能力较低。第三,高等院校自身的物质、人力,以及财力不足,造成需求比例失衡,有的学校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比较少而无法实现学校的扩张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因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教育资源上的需求。
2.教育资源的结构问题
高等院校的发展有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主要是过于注重有形资源,而不注重无形资源;内部问题,主要为各自为政,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低。
在人力资源上,结构不合理;财力资源上,资金来源单一,资源短缺,甚至有浪费现象;物力资源上,共享率较低,包括重复购置和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浪费。
3.教育资源产权结构较为单一,归属不够清晰
就我国目前而言,产权问题已成为配置资源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受产权理论中“谁拥有谁受益”原则的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没有一个明确的产权归属,必然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另外,中国教育一直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甚至有人,把教学当作一种商业经营,“谁办学、谁管理、谁出钱以及谁所有”,使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4.配置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采用“君主制”来配置教育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模式的单一,不仅体现在外部,也体现在内部。这使高校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引发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导致缺乏相应的服务社会动力,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得不到扩大与优化。
四、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1.配置模式
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应有新的配置模式。如以经济核算为导向的模式:第一,通过高校结构的结合,计算出各部门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形成一套包括费用、收益、效益在内的核算制度。第二,以经济效益为主,结合市场的规律,并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中心工作与重点任务,增强高校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三,重构财务业务线,建立一条适合教育资源配置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核算为主、支出核算为辅,将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2.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1)办学多元化
首先,国家与政府通过制订相关投资法规,确保高等院校的教育资金充足,提高高等院校教育的投资比例。其次,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吸引社会与企业的教育投资,吸收各方面的资金,并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最后,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奖励制度,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投资,如各种激励措施、技术支持和名誉鼓励等。此外,高校自身的创新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同时,可以加大校企之间的合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加强对学校内部资源的管理
学校内部的管理潜力无穷,充分挖掘可减少教育成本,同时引入企业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管理经验加以使用,实施对目标成本的管理,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增加对资源的供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学校也可采取责任制度,分解学校总目标的成本预算,按责分配,明确各科室和部门的责任。
3.物力资源的配置
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控制和调节各种资源的使用,科学地管理与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加强企业和學校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共享。首先,各高等院校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促使大学城区域范围内各个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共同协商院校间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可行性政策,推动各个学校之间的发展。其次,高等院校通校企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够。对此,加大学校和相关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资源。
4.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筹码。如提高教师的待遇,好的待遇条件才能为学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对以往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以便留下更多人才。
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制订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与职称评审标准,构建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评审时,评审部门相对独立,不受干扰,从而凸显高校教育的特点。此外,教师考核工作也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使考核工作准确、客观与公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显得尤其重要,这关乎学校的资源和教学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为凸显其办学特色,提高人才质量和科研水平,应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顾玉林,王成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大家,2010(14):212-213.
[2]张丽萍.试论我国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黑河学刊,2012(9):77-78.93.
[3]刘青,廖碧波.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02-103.
[4]王钱静.试论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J].知识经济,2011(22):161-161.
[5]马瑞华.浅议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科教导刊,2012(1):199-200.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指与高等教育活动相关的人财物,无形资源指办学的声誉与理念,这些被称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基础。合理配置与储备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保障。因此,合理利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1.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
教育资源配置,即高等院校从不同渠道获得教育资源,将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学校各业务都能顺利进行。
2.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教育有一定的经济功能,但这不是它的主体功能。其主体功能指推动人的发展,使人适应社会需求,只有完成教育主体功能才能实现其他功能;若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实现其主体功能,使人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话,那么这是失败的。因此,在配置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应满足两者,才算成功。
(2)透明性原则
这指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标准,即明确且公开。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需建立在工作透明与公开的基础上。国家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要有一个合理、公开的标准,才能确保教育竞争制度公正、公平,才会形成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各高校才会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进行比拼,而不是投机倒把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赢取竞争的胜利,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改进和提高。
(3)公平性原则
公平是指接受教育的机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相同条件下,不管农村还是城市,大家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相等;其次,参与教育的机会平等;最后,对生活的影响平等。
(4)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是指教育资源配置的筹集与使用利于高校发展。目前,教育需求量的增加与教育资源的供给产生的矛盾逐渐加剧。要解决这种供求矛盾,就必须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配置發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5)系统性原则
系统配置,使教育资源配置在规模和质量、结果与效益等方面实现最大化。高校通过调整办学规模,可降低办学的成本;同时在学校结构上,依据专业比例进行分配,使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准确地进行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教学资源配置国内外理论研究情况
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资源配置与利用的问题早已被西方国家注意,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文,在教育资源受到极大关注时,提出建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列出了几个模式,在教育政策上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通过分析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后来高等学校办学提供了借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使资源和空间成为办学的关键,因此,评估体系开始被注重,通过分类对高校进行定位,提出质量标准和效益标准,重视办学追求与特色,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
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对高等教育办学资源利用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验验证分析手段。分析一系列数据,笔者得知,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呈现一种向外延深的发展态势,高校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不当,因规模效益低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还有一些针对高校财力资源配置的研究,以众多学校的经验数据,建立关于学校产出、效率指标等参数的拨款公式,对如何公平、透明、有效分配财力资源进行尝试。甚至有研究表明,基金的实行将有望逐步改变高校对行政部门的从属地位,从而拥有独立的法人。这样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统筹分配,且与政策统一起来,改变了权利分割的局面,还有利于提高拨款效益、体现公平、透明的原则,实现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三、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1.资源较为短缺
在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院校也在逐步地发展,教育资源需求也在增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家对资源的投入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不符。第二,社会和市场对教育支持有限,且高校自己获取资源的能力较低。第三,高等院校自身的物质、人力,以及财力不足,造成需求比例失衡,有的学校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比较少而无法实现学校的扩张和教育资源的投入,因而无法满足学生在教育资源上的需求。
2.教育资源的结构问题
高等院校的发展有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外部问题主要是过于注重有形资源,而不注重无形资源;内部问题,主要为各自为政,教育资源的使用率低。
在人力资源上,结构不合理;财力资源上,资金来源单一,资源短缺,甚至有浪费现象;物力资源上,共享率较低,包括重复购置和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浪费。
3.教育资源产权结构较为单一,归属不够清晰
就我国目前而言,产权问题已成为配置资源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受产权理论中“谁拥有谁受益”原则的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没有一个明确的产权归属,必然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另外,中国教育一直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甚至有人,把教学当作一种商业经营,“谁办学、谁管理、谁出钱以及谁所有”,使得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4.配置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采用“君主制”来配置教育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模式的单一,不仅体现在外部,也体现在内部。这使高校缺乏创新进取意识,引发教育经费供给不足,导致缺乏相应的服务社会动力,使教育资源的配置得不到扩大与优化。
四、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1.配置模式
在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应有新的配置模式。如以经济核算为导向的模式:第一,通过高校结构的结合,计算出各部门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形成一套包括费用、收益、效益在内的核算制度。第二,以经济效益为主,结合市场的规律,并由学校统一管理其中心工作与重点任务,增强高校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三,重构财务业务线,建立一条适合教育资源配置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核算为主、支出核算为辅,将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2.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1)办学多元化
首先,国家与政府通过制订相关投资法规,确保高等院校的教育资金充足,提高高等院校教育的投资比例。其次,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吸引社会与企业的教育投资,吸收各方面的资金,并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最后,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奖励制度,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投资,如各种激励措施、技术支持和名誉鼓励等。此外,高校自身的创新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同时,可以加大校企之间的合作,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加强对学校内部资源的管理
学校内部的管理潜力无穷,充分挖掘可减少教育成本,同时引入企业一些先进管理经验,并将这些先进管理经验加以使用,实施对目标成本的管理,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增加对资源的供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学校也可采取责任制度,分解学校总目标的成本预算,按责分配,明确各科室和部门的责任。
3.物力资源的配置
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控制和调节各种资源的使用,科学地管理与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加强企业和學校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共享。首先,各高等院校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促使大学城区域范围内各个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共同协商院校间资源共建和共享的可行性政策,推动各个学校之间的发展。其次,高等院校通校企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够。对此,加大学校和相关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资源。
4.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筹码。如提高教师的待遇,好的待遇条件才能为学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对以往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以便留下更多人才。
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制订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与职称评审标准,构建合理且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评审时,评审部门相对独立,不受干扰,从而凸显高校教育的特点。此外,教师考核工作也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使考核工作准确、客观与公正。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显得尤其重要,这关乎学校的资源和教学质量。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为凸显其办学特色,提高人才质量和科研水平,应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进高素质人才,以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顾玉林,王成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大家,2010(14):212-213.
[2]张丽萍.试论我国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黑河学刊,2012(9):77-78.93.
[3]刘青,廖碧波.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1):102-103.
[4]王钱静.试论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J].知识经济,2011(22):161-161.
[5]马瑞华.浅议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科教导刊,2012(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