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的联欢会上,班上一位平时很闷的男孩为大家即兴表演了一阵狗叫。“汪,汪,汪……”他学得太像了,就真像是一只狗在叫。大家都笑了,新年就要到了,多好的一阵狗叫啊。进入新年以后,学生们不再叫他的名字,遇见他,都在汪汪地叫。这真是大狗也汪汪地叫,小狗也汪汪地叫,这群快乐的孩子啊,他们的头发很黑,他们的嘴唇很红,他们的牙齿很白,他们的身上发出了类似青苹果的味道。在课间,秘密地听见他们在汪汪地叫着,我觉得我很幸福。
金色的句号
乡村生活其实是很寂寞的,所以快乐来了,就像节日一样。每年的乡里文艺汇演就是我们的节日。不过校长还是有要求的。最好能拿锦旗,拿不到锦旗就要拿奖状。锦旗是团体奖,我们几乎没有指望,所以就指望上了奖状,也就是所谓的单项奖。这样的比赛思路就把孩子们的灵感激活了,每年都有令人叫绝的创意。有一年,三(1)班的学生排了一个节目,叫做《绣金匾》。舞蹈的动作是一个女孩子在不停地刺绣,刺绣需要绣匾,可是哪来的一只绣匾呢?谁也没有想到,等到汇演的时候,三(1)班的女生找到了绣匾,她手持着一只怒放的向日葵做绣匾,金灿灿的向日葵把大家的眼睛都晃花了。已经灌浆的向日葵是很重的,手持向日葵的女生脸上都沁出了汗珠。向日葵的花瓣落了一地,像一团金色的句号。
口吃
一位老师回家割稻,我代他的课,我把一条题目讲得很细,同学们都说听懂了。为了检查教学的成果,我叫起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答对了。我又叫起了一位招风耳的少年,他很像童年的我。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沉默不语,我又耐心地讲了一遍,再让他答,但是他还是沉默。我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说:“下课去办公室。”这个少年听了,泪虫子就爬满了脸颊。有位学生小声地说,他结巴。我一下子明白了他沉默的原因。我说:“那你上黑板写吧。”这少年就拿着粉笔上黑板写了,他有点紧张,第一笔可能写错了,也有可能写得不好,他迅速地用自己的巴掌擦去了,再后来,他写得流畅了,少年的字写得很漂亮,使得我写在一边的字那么不合时宜——我擦去了,并建议大家给他鼓掌。在掌声中,这位少年哭得更厉害了,最后竟伏在课桌上哭开了。
跺冰的孩子
学校边的野塘都封冻了,天太冷了,从男生们的种种表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天越冷,那些男生们在向阳的墙上挤暖和挤得越厉害,野塘里的冰也就越厚。后来野塘上面终于可以走人了。我在班上宣布过谁也不许到野塘上跑冰的纪律,但还是有男生悄悄地跑到冰上面溜冰。有一个少年居然还用脚来跺,据学生讲,他一边跺还一边喊,嗨嗨嗨!像是练功,足足跺了二十多下,终于,连鞋带着脚跺进了一个冰窟窿。我来到教室时,他正躲在后面的位置上瑟瑟发抖。我给他换上我的鞋,并把他的鞋带到办公室去烤。烘烤了一堂课才烤好,而当我来到教室里时,这个少年居然穿着我的大鞋在快速地跑呢,瞧他那种疯狂的无所顾忌的样子,真令我怀疑刚才掉下冰塘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少年。
打擦片
乡村学校的场地简陋,体育器材少,因此我的学生们就发明了一个有意思的体育项目,捡一块土坷到校东边的河边打擦片。一块又一块擦片在水面上弹跳着飞行,弹起一个又一个水圈。在我的学生们中,最擅长打擦片的是一位女生,她能够用一块擦片擦出十个水圈,而我,最多只能擦四个水圈。到了冬天,河面冰封了,这时候打擦片就更有意思了,擦片会在冰面上飞行,像一辆子弹车在冰面上高速行驶。有的“子弹车”直接能飞到河对岸。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冰面上布满了土坷擦片,看上去,整个河面就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黑暗中的声音
晚自习经常停电,在乡下停电是常事。那天上晚自习就停电了,校园里一片黑暗,恰巧校园里老掉了牙的发电机也坏了,所以我就在黑暗中继续上课,我的学生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我的学生,但是我觉得学生们明亮的眼睛像星星,我在面对着明亮的星座上课,我顿时感觉到我的声音在黑暗中有了一种玉质。后来,电来了,灯光炸开,学生们的头发变得像墨一样黑,像是春雨过后的植物,动人又动情。
一条黑狗叫小三
黑狗是班上的一个男生带来的,上学的时候,它跟着跑过来,放学时,它又跟他走。这个少年还会打唿哨。唿哨长黑狗做一种姿势,唿哨短黑狗做另一种姿势。它还在上课前像值日老师一样,用鼻子闻闻每一个来上学的同学的裤腿。有的学生烦他,踹了他一脚,它也不恼,退到一边去,见到下一个同学,又是一番亲热。
这黑狗的名字叫小三,其他同学后来干脆也叫这个少年为小三。小三,小三,小三,真不知道,是唤人还是唤狗。
我有一次看到静伏在地下的黑狗,就试着叫一声,小三!没想到在教室里写作业的那个少年满脸通红地站起来,他还迟疑着走到我面前,弄得我拼命忍住笑。一直等到他走后,我才大声地笑了出来
挤暖和
天再冷的时候,学生就朝太阳下钻了。他们聚在一起,然后不约而同地分成两派,开始“挤暖和”,他们真的像两群初生的牛犊,头对头地抵着——听着他们嗷嗷地叫,真是吃奶的力气也挤出来了。回到教室里,他们都像一只只羽毛凌乱的鸟儿,兴奋到半节课后才安静下来。
由于县里其他学校发生了好几起意外事故,所以校长不允许学生“挤暖和”。在校长的高压和我们大呼小叫下,学生们开始“化整为零”,一对一地挤——其实不是挤,而是两个人作“完全弹性碰撞”,像两条龙的角力。嘿。嘿。嘿嘿。一声高似一声,还是有节奏的。
如果好久也不见校长出来管,两条龙后面就迅速跟上了很多人,孩子们鼓着腮帮,把力运向一侧,然后一撞——把力量一直传递到领头的大个子男生肩上。挤的目的不是胜利,而在于取暖。我曾在班上讲汉语中有意思的特例词。我举出了“吃食堂”、“打酱油”、“晒太阳”等词,有个学生见机行事,说出了“挤暖和”。
挤暖和,多好的词啊,牙膏的清香一样,用力挤,“暖和”就挤出来了。
发稿编辑/金晶
金色的句号
乡村生活其实是很寂寞的,所以快乐来了,就像节日一样。每年的乡里文艺汇演就是我们的节日。不过校长还是有要求的。最好能拿锦旗,拿不到锦旗就要拿奖状。锦旗是团体奖,我们几乎没有指望,所以就指望上了奖状,也就是所谓的单项奖。这样的比赛思路就把孩子们的灵感激活了,每年都有令人叫绝的创意。有一年,三(1)班的学生排了一个节目,叫做《绣金匾》。舞蹈的动作是一个女孩子在不停地刺绣,刺绣需要绣匾,可是哪来的一只绣匾呢?谁也没有想到,等到汇演的时候,三(1)班的女生找到了绣匾,她手持着一只怒放的向日葵做绣匾,金灿灿的向日葵把大家的眼睛都晃花了。已经灌浆的向日葵是很重的,手持向日葵的女生脸上都沁出了汗珠。向日葵的花瓣落了一地,像一团金色的句号。
口吃
一位老师回家割稻,我代他的课,我把一条题目讲得很细,同学们都说听懂了。为了检查教学的成果,我叫起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答对了。我又叫起了一位招风耳的少年,他很像童年的我。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沉默不语,我又耐心地讲了一遍,再让他答,但是他还是沉默。我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说:“下课去办公室。”这个少年听了,泪虫子就爬满了脸颊。有位学生小声地说,他结巴。我一下子明白了他沉默的原因。我说:“那你上黑板写吧。”这少年就拿着粉笔上黑板写了,他有点紧张,第一笔可能写错了,也有可能写得不好,他迅速地用自己的巴掌擦去了,再后来,他写得流畅了,少年的字写得很漂亮,使得我写在一边的字那么不合时宜——我擦去了,并建议大家给他鼓掌。在掌声中,这位少年哭得更厉害了,最后竟伏在课桌上哭开了。
跺冰的孩子
学校边的野塘都封冻了,天太冷了,从男生们的种种表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天越冷,那些男生们在向阳的墙上挤暖和挤得越厉害,野塘里的冰也就越厚。后来野塘上面终于可以走人了。我在班上宣布过谁也不许到野塘上跑冰的纪律,但还是有男生悄悄地跑到冰上面溜冰。有一个少年居然还用脚来跺,据学生讲,他一边跺还一边喊,嗨嗨嗨!像是练功,足足跺了二十多下,终于,连鞋带着脚跺进了一个冰窟窿。我来到教室时,他正躲在后面的位置上瑟瑟发抖。我给他换上我的鞋,并把他的鞋带到办公室去烤。烘烤了一堂课才烤好,而当我来到教室里时,这个少年居然穿着我的大鞋在快速地跑呢,瞧他那种疯狂的无所顾忌的样子,真令我怀疑刚才掉下冰塘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少年。
打擦片
乡村学校的场地简陋,体育器材少,因此我的学生们就发明了一个有意思的体育项目,捡一块土坷到校东边的河边打擦片。一块又一块擦片在水面上弹跳着飞行,弹起一个又一个水圈。在我的学生们中,最擅长打擦片的是一位女生,她能够用一块擦片擦出十个水圈,而我,最多只能擦四个水圈。到了冬天,河面冰封了,这时候打擦片就更有意思了,擦片会在冰面上飞行,像一辆子弹车在冰面上高速行驶。有的“子弹车”直接能飞到河对岸。当上课铃响的时候,冰面上布满了土坷擦片,看上去,整个河面就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黑暗中的声音
晚自习经常停电,在乡下停电是常事。那天上晚自习就停电了,校园里一片黑暗,恰巧校园里老掉了牙的发电机也坏了,所以我就在黑暗中继续上课,我的学生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我的学生,但是我觉得学生们明亮的眼睛像星星,我在面对着明亮的星座上课,我顿时感觉到我的声音在黑暗中有了一种玉质。后来,电来了,灯光炸开,学生们的头发变得像墨一样黑,像是春雨过后的植物,动人又动情。
一条黑狗叫小三
黑狗是班上的一个男生带来的,上学的时候,它跟着跑过来,放学时,它又跟他走。这个少年还会打唿哨。唿哨长黑狗做一种姿势,唿哨短黑狗做另一种姿势。它还在上课前像值日老师一样,用鼻子闻闻每一个来上学的同学的裤腿。有的学生烦他,踹了他一脚,它也不恼,退到一边去,见到下一个同学,又是一番亲热。
这黑狗的名字叫小三,其他同学后来干脆也叫这个少年为小三。小三,小三,小三,真不知道,是唤人还是唤狗。
我有一次看到静伏在地下的黑狗,就试着叫一声,小三!没想到在教室里写作业的那个少年满脸通红地站起来,他还迟疑着走到我面前,弄得我拼命忍住笑。一直等到他走后,我才大声地笑了出来
挤暖和
天再冷的时候,学生就朝太阳下钻了。他们聚在一起,然后不约而同地分成两派,开始“挤暖和”,他们真的像两群初生的牛犊,头对头地抵着——听着他们嗷嗷地叫,真是吃奶的力气也挤出来了。回到教室里,他们都像一只只羽毛凌乱的鸟儿,兴奋到半节课后才安静下来。
由于县里其他学校发生了好几起意外事故,所以校长不允许学生“挤暖和”。在校长的高压和我们大呼小叫下,学生们开始“化整为零”,一对一地挤——其实不是挤,而是两个人作“完全弹性碰撞”,像两条龙的角力。嘿。嘿。嘿嘿。一声高似一声,还是有节奏的。
如果好久也不见校长出来管,两条龙后面就迅速跟上了很多人,孩子们鼓着腮帮,把力运向一侧,然后一撞——把力量一直传递到领头的大个子男生肩上。挤的目的不是胜利,而在于取暖。我曾在班上讲汉语中有意思的特例词。我举出了“吃食堂”、“打酱油”、“晒太阳”等词,有个学生见机行事,说出了“挤暖和”。
挤暖和,多好的词啊,牙膏的清香一样,用力挤,“暖和”就挤出来了。
发稿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