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活动中良好规则意识培养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也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一种制度。我们的社会也是由种种的规则维持着秩序,而有续的规则使我们生活的社会更有条理。因为规则具有绝对的或相对的约束力,而大多数幼儿在入园前主要生活在家庭,过的是一种相对自由,关爱较多,拘束较少的生活。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接触的新环境里蕴涵着各种规则,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中也要遵循一些必要的规则。而幼儿对为什么环境中必须存在规则,规则有什么内容,规则有哪些作用,以及应该怎样执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清楚。因此,对幼儿从小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理解接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规则,形成一种自主意识,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幼儿年龄虽小,但也可以感受体验规则的好处,从而自主的遵守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通过对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大班幼儿具有规则意识,理解规则的意义,懂得有规则必须遵守,能愿意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并知道有规则才和谐。
  一、理解规则,让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规则不在于多或少,而在于是否合理和必要。
  利用谈话让幼儿认识规则,我们先让幼儿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帮助幼儿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对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减少盲目性。
  利用图标让幼儿理解规则,所谓图标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的和要求的合理性。例:班上有一箱新的桌面玩具,孩子们欢呼雀跃,一拥而上。这时我说:“就一箱积木,大家一起玩够不够?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大家都玩到新玩具,又能不争不抢,玩得高兴呢?”于是幼儿积极商议,自定出了规则:一组一组轮流玩;一天一天轮流玩;每次玩15分钟;如有争抢,暂停一次;如不爱护,暂停一次。因为规则是自定的,所以活动中他们能主动认同规则,相互监督,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在这里他们就是主人。
  规则简捷精炼让幼儿便于记忆,充分发挥教研组长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能力,每人制定一个规则意识的小专题。例如:小班刘岩老师的小专题是:有序洗手的组织问题,并配合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中班王静老师的小专题是:进餐规则的思考要点,也配上了孩子们喜欢的拍手谣,这样简单的小儿歌通俗浅易,幼儿易于理解,并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之后,教研组长组织本年龄组的教师,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培训,经验共享的同时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研究的热情。
  二、实践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性行为
  专门练习巩固加深,很多规则是比较细致的,幼儿光是知道,不进行练习,那只是“纸上谈兵”。比如上下楼的问题,在制定出规则后我们立即组织幼儿一项一项地练习规则提出的要求,通过连续四次的练习,幼儿做到了动作迅速,队伍有序,靠右走,象小解放军一样。
  日常训练长期持久,对某一规则学习之后,还要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才能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形成习惯。规则的培养还要长期持久,老师和保育员之间要保持一致,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老师高兴了,就让幼儿放任、松懈,老师生气了,就严加管教。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有一次排队倒开水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插队,遭到了小朋友的反对。我拿起水杯排在了队伍的最后一个,“老师喝水也要排队呢!”那几个插队的孩子也不好意思了,排起队来。
  三、赋予权利,制约违反规则行为
  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也具备了相应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我们在班上设立了多种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喝茶、洗手的卫生管理员等等,使孩子多方面地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提高自觉遵守的能力。
  让经常容易违规的幼儿当管理员。如张宣小朋友,特别喜欢撕书,常常会把自己喜欢的图撕下来。于是我和他进行了交谈,请他当图书管理员,那天,他认真地管理图书,还提醒别人爱护图书。以后我常请他做管理员,他也逐步改掉了撕书的坏习惯。
  四、学会控制,体验违反规则的后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体验后果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中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帮助幼儿内化规则,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平时在组织活动前,我们与小朋友约法三章,如有违反则将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区域活动时,违规者将取消在这个区玩的资格;玩玩具时不懂得爱惜,则连续一段时间不能玩这个玩具。当然这些违规条例也是与幼儿一起制定共同执行,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增管理,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五、家园共育,让规则意识渗透到幼儿生活
  争取家长的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教育讲座、知识少龙等。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的实行。
  通过对大班幼儿生活活动中良好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以及和孩子们通过大量的交谈、讨论、情境表演、故事讲述、各种比赛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懂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幼儿深刻地理解规则,主观上认可,知道规则必须去遵守。同时促进了养成教育,并做好幼小衔接。如会按指令行事,增强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经过近两年的规则意识培养,大班幼儿普遍具有了规则意识,极少数自控能力差的幼儿也能在同伴的影响及老师的提示下遵守规则执行规则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能理解规则的意义,懂得有规则必须遵守,愿意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并知道有规则才和谐。
其他文献
测井学科的发展与创新,没有其它捷径,只有依赖于岩石物理学和油藏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加强,依赖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突破.精细描述井及其周围地层的地质特性,是测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保证物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许多初中的学生感到物理难学,课堂上不愿听,教师费尽心思,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不少学生反感物理老师的不正常的现象,造成师生关系僵化的现象,教学效果差。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学过程要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