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语——兰花

来源 :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有一位禅师外出,嘱咐留在寺里的弟子好生照管寺中的兰花。谁知禅师走后,天气突变,弟子们不及防备,兰花因此被伤损了。禅师回来后,弟子们都惴惴不安,而禅师却平静地将兰花重新栽培好,对弟子们说:怎么能为生气而种兰花呢?
  兰花,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花。在古代,兰被称为兰蕙,“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人们总是将花卉与美人联系在一起,但兰花却是一个例外。美人一类的比喻是少之又少。因为,在古代,人们就把兰花视为品德高尚的君子。
  这种观念大约是从屈原那里开始的。这位后人无比景仰的君子在他的不朽名篇《离骚》中说自己“既滋兰九畹,又树蕙百亩”。在古代,一畹为十二亩,种一百零八亩的兰、一百亩的惠,这多半是艺术的夸张,诗人其实是借此比喻自己品德的高洁。
  据说孔子游历诸国,偶见芳兰茂盛,心生感慨,叹息说:“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他以兰自拟,叹息生不逢时,还停车鼓琴做《猗兰操》。
  “兰当为王者得。”牡丹向称花王,而兰则被称之为“有其德而无其位”的花中“素王”。就连兰花的幽香,都与其他花香不同,被称之为“王者之香”。
  也正因君子比德以兰,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多为兰痴醉,常常称兰为友。我们都知道“岁寒三友”之说。这三友分别是竹、梅、松。而与兰为友,更远胜此三友。正是所谓“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
  也正是因为视兰为友、兰如君子,国人对兰的审美也与其他花卉大相径庭。
  所有的花都以花色灿烂为佳,兰的花虽然也有红黄桃复彩等各色各形,但“黄为贵,红为稀,素为珍,绿为上”。国人所欣赏的,正是兰花不与群芳争艳,素净高洁的品行。虽有幽香远播,却甘于平和。因此与草叶同色的小小绿花,反而是兰中上上之品。此外,无论兰花是何种色彩,总是以“素心兰”无杂无斑为佳,花瓣花舌花蕊,任何一个位置都必须色晕纯粹、姿态中正内秀。甚至认为兰叶之美远甚兰花。在中国绘画里,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也无论画作如何用色,画中的兰,叶片总是比花更为夺目,一枝枝飘逸修长,柔韧舒展。
  兰花的品级,直接与男子的官爵画上了等号。与自古形成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一样,兰也按九品十八级排序。据嘉兴人杜筱舫所著的《艺兰四说》中写来,分别是梅瓣素、水仙素、荷花素、梅瓣、仙瓣、荷瓣、团瓣素、超瓣素、柳叶素。历史上的养兰人,不但有名士隐者,也多有官员贵族,杜筱舫本人就是一名有相当级别的官员。“兰品如官品”的含义也就再鲜明不过了。也正因此,对兰就有了“开品”“花格”“花守”等严格的要求。
  因为这种种的原因,自古以来,种兰者也就多以男性为主。
  以花入名,自古皆然,爱兰的中国人总会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兰”,带兰字的名字,如今多见于女孩,但在典故里,兰花所至之处,却预示着得生贵子。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鲁宣公三年》的记载:说郑文公妾燕姞在梦中见天神送兰为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因梦征而取名为“兰”,他就是后来的郑穆公。从此以后,“梦兰”、“兰征”、“燕梦征兰”……就成为得生男儿的譬喻。
  爱兰者众,种兰者当然也是人数众多。第一个种兰的人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了,而据《越绝书》记载,早在屈原大夫作《离骚》之前二百多年,越王勾践就已经种兰于绍兴兰渚山。以此算来,那也至少是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勾践种兰往后又过了八百年,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祀之日,书圣王羲之与友谢安等共四十一人齐集兰渚山宴饮流觞,诗咏唱和汇编成集,王羲之并为之作序,这就是流芳后世的《兰亭集序》。明代徐渭为此作诗说:“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
  养兰花的人都有一种共识,即“洋兰”以色引人,以形诱人,“中国兰”却以品为尊,花品与人品相得益彰。
  正可谓,美德无止境,花品无顶峰。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圆柱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学习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它们有着明显的不同,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分析、推理、想象、发现等探究
写作文难吗?不难的话,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作文吧!难的话,也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作文吧!“亲子同台”栏目热情邀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写作文噢,酷吧?!  栏目要求: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同时写作文,爸爸或妈妈可以与孩子写一样的题目或相同的题材,比如写同一件事,写同一个人,写共同的经历,或者写同样的话题,等等。同时也请爸爸或妈妈写上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文的过程、感悟、得失等。  看到这则启事的同学,赶紧邀请爸爸妈妈一
从我家北边的窗户往外看,可以看到两块车棚顶。车棚顶的一侧连着一幢老旧公寓的二楼阳台,阳台很破很小,还有几根栏杆断了,很是煞风景。  这二楼的主人似乎很爱养猫。起初只是一两只,呆呆地立在阳台栏杆上望着崭新的车棚顶,倒也无趣。可有一年秋季,这猫开始了繁殖,一下从一两只迅速增长到五六只、七八只,阳台与车棚顶热闹起来了,看它们打打闹闹几乎成了我每天的功课。  猫的花纹有很多种。小猫多是白底黑斑,活泼可爱,
纹身,又称刺青,是用带有颜色的针刺入皮肤底层而在皮肤上制造一些图案或字眼出来。即指刺破皮肤,在创口上敷用颜料,使身体带上永久性花纹或标记。  “纹身”一词源于南太平洋土著居民在身上刺涂花纹的习俗,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为了评定族群和阶级发明了纹身,并以此注定了人一生的命运。当时纹身在欧洲和亚洲也相继出现,更多被用于囚犯和奴隶的识别上。中国的纹身记录在3500年前的囚犯身上,被称为“黥”或者“墨
木偶戏,古代习称傀儡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木偶是俑,在商周时代已被用于殉葬。歌舞俑的出现,是俑向表演形态迈进的重要一步。但是,最初的歌舞俑仍然是用于殉葬。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曾发掘到歌舞俑和乐俑等,但这类俑本身还不能活动。1979年春,山东莱西县发掘出两座汉墓,其中有一具非常奇特的木偶人,与真人等高,可坐,可立,可跪。说明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可以操纵活动
“我等你!”这是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啊!我喜欢这句话,更喜欢说这句话的人。  等你一起回家  “丁零零……”放学了,我背起书包,正要与好朋友程程一起回家,老师却走到我的跟前,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说:“你到我的办公室去一下。”我有点儿紧张,怎么了?我犯错误了吗?  程程明白我的心情,冲我笑了笑,说:“没事儿!我等你!我们一起回家。”然后程程就站在教室门口望着我。  我跟着老师走进办公室。老师从办公桌里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