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豪迈与《饮马长城窟行》的悲凉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y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组诗《从军行》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王翰最长的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与《饮马长城窟行》分别反映了其作者在边塞诗创作中情感基调的不同、语言风格的差异,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中不同的思想侧重点,体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王昌龄 王翰 边塞诗 比较分析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期,尤其是边塞诗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难以超越的高度。唐代边塞诗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积极进取的,另一种是反思讽刺的,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繁荣。王昌龄(约698—756)和王翰(约687-726)都属于初唐与盛唐过渡时期的诗人,相差不过一代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是积极进取型边塞诗的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王翰为数不多的边塞诗中最长的一首,虽然不如他的《凉州词》那样家喻户晓,却最能反映其边塞诗水平。因此选取这两首诗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起到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的作用,更好地对王昌龄与王翰边塞诗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一、“由衷入喜”与“由喜入哀”的不同情感基调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王昌龄的《从军行》
  七首诗也是七幅图画:第一首是戍卒思乡图,由边塞情景勾起思乡之情;第二首是军中乐舞图,在乐舞中激起了无尽的边愁;第三首是寥廓战地图,凸显了将军与战士之间的袍泽真情;第四首是沙场誓师图,将士们豪言壮语,表达了抗击外敌的决心;第五首是首战告捷图,唐军骁勇善战,为国家又立新功;第六首大将受敕图,将军手持宝剑,渴望驰骋沙场;第七首是边关布防图,边塞景色苍凉悠远,回味无穷。七幅图画内容各有侧重,在同一个主题下和谐统一。前三首的基调是悲凉的,是忧伤的,从乡愁到边愁,但是其中还夹杂着将帅对士卒的关爱,这是一种亲切的袍泽之情。因为有了这种袍泽之情,所以感情是哀而不伤,因此,第四首到第六首的积极进取的情感抒发出来是自然的,这种从忧伤到昂扬的转折不是突兀的,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到“已报生擒吐谷浑”捷报传来的喜悦再到“辞居一夜取楼兰”的豪隋壮志,组诗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峰。最后一首写边塞景色,以“马踏深山不见踪”的景色结尾,诗歌情感平复,淡淡的边愁与开头相呼应。整组诗一气呵成,情感由一开始的忧伤到后来的昂扬向上,最后平复,情感过渡自然,不着痕迹,由哀入喜,恰似一首钢琴协奏曲。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
  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溅血染朱轮。
  归来饮马长城窟,长城道傍多白骨。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黄昏塞北无人烟,鬼哭啾啾声沸天。无罪见诛功不赏,孤魂流落此城边。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富国强兵二十年,筑怨兴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一朝祸起萧墙内,渭水成阳不复都。
  ——王翰的《饮马长城窟行》
  这是一首典型的歌行体七言诗歌,十四联二十八句,体量与组诗《从军行》相当。开头四句写少年意图作大将,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立下了“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的远大理想;中间八句则描写了沙场征战的血雨腥风,刻画了奋勇杀敌的形象;后面十六句则写归来时饮马长城窟,见古战场的荒凉,引出耆老的答话,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秦始皇修筑长城徭役繁重而导致亡国的讽刺,整首诗由少年“走马西击长城胡”的豪迈到“长城道傍多白骨”的凄凉,最后引出“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实亡秦非北胡”的批评讽刺,由喜人哀,从少年壮志到历史反思,由个体经历到历史情感,悲凉古朴,荡气回肠。
  “由哀入喜”,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把盛唐边塞的气象表达得淋漓尽致,喜悦中夹杂着边愁,边愁的忧伤情绪却不能阻挡这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展现,体现了盛唐气象;“由喜人哀”是王翰对于历史和战争的反思,在战争胜利的同时对战争与人进行冷静的思考,在一个昂扬向上的时代冷静地反思战争,在盛世提出危言,总结历史教训,体现了时代对不同意见的包容,这是文化自信,是一种伟大的精神。盛唐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王昌龄的《从军行》是感性的抒发,王翰的《饮马长城窟行》是理性的思考。
  二、“工于格律”与“明白如话”的不同风格
  众所周知,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唐代七言绝句中是博得头魁的,在历代诗评家的眼中,王昌龄的七绝不亚于李白。王昌龄善写七绝,七绝作品留下的也最多,足足有七十四首,而《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在王昌龄以前,也有不少的诗人写作,但除了杨炯采用了五言律诗的格式,诗人们大多采用的是“五古”和“七古”的格式,而王昌龄采用七言絕句的组诗形式写乐府旧题,则是前所未有的。
  《从军行》严格遵守格律,每一首单拿出来都是一首极佳的绝句,组合起来,又是一首完整的乐府诗,它打通了律诗和乐府诗的界限,兼具这两种属性,但以七言绝句属性为主,因为它是格律诗的对仗语言,包含了大量的格律诗意象,运用了较合理的典故,他抛弃了乐府古诗着重叙事的手法,不专注叙事,叙事为抒情服务。王昌龄的七绝炼字功力深厚,在这组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他文献
摘 要:瞿秋白汉语现代化探索意义下的文字改革是他第二次赴俄期间正式启动的。他的中国字拉丁化方案是对“赵氏方案”做“相当的修改”,约花“一年的时间”完成的。“瞿氏方案”吸纳了瞿秋白“字眼”(“词儿”)研究的成果,对声调做大刀阔斧的“模糊处理”,简明便利,是后来“新文字运动”的理论基础。所以,从本质上说,“瞿氏方案”并非一个精确的现存汉语的实录描述方案,而是一个未来汉语规划建设方案。瞿秋白在民国汉语规
摘 要: 刘呐鸥以都市题材而在文学界占有一席,贴合着他成长的背景,其文字当中流淌的是对于现代主义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男男女女的开放式描摹。联系时代探索,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玲玉究竟是哪国女性,但是她是具有打破传统的成长背景的,这是一次西式的现代的,个人本位化了的意识注入东方式的传统思维,原本的理性被激情而来的“爱情”部分隐蔽,由是无法步入情感的正规。本文主要从《热情之骨》一文中分析都市题材文学的创作以及生
摘 要:BBC热播剧《波达克》(Poldark)是一部典型的唯美励志型英剧。该剧以男主人公罗斯·波达克从抗美战场幸存下来后返回家乡康沃尔郡为线索,展现了以康沃尔郡为代表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伦风情。剧作所呈现的美轮美奂的英伦史画,让观众从不同层面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并与之共鸣;可谓风情之美与目谋,音乐之美与耳谋,人性之美与心谋,励志之美与神谋,其美感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走向了“悦志悦
摘要:豫剧艺术曾经拥有极强生命力,但在当下的电子媒介时代遇到了挤压。只有争取更多的关注,焕发出新的活力,摆脱旧有规范的束缚,适应时代,不断创新,才能找到合适的发展途径。《风雨故园》在叙事方面的创新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为豫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豫剧叙事 《风雨故园》 人文关怀 文学修辞  中国戏剧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剧种有五大类: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作为中国戏剧五大类之一的豫
摘 要:《鸿门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司马迁通过对刘邦、项羽二人的刻画使得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通过纵横内外的历史刻画将二人写活,在横向、外部的博弈中,通过“三问”和“两默然”凸显二人性格的不同,在纵向、内部的斗争中,通过“有序”与“无序”的集团指挥彰显刘邦的过人与谋略,通过这样的历史刻画,让我们对《鸿门宴》的解读有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鸿门宴》 刘邦 项羽 历史刻画  一
摘要:南粤特有的地理环境影响了苏轼,触发了他的生命意识,使苏轼写出独特的作品,增益了苏轼的诗库,同时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巨擘,亦增广了南粤文化的内涵,促进南粤文化的发展。本文试图探寻苏轼贬粤时所作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关键词:苏轼 南粤诗 文学地理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便于时用,文化者宜于咏歌”。地域环境的差异
摘 要: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每个作家都有着不同的表达。身为母女的蒋韵和笛安,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将以《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为例,从爱情追求、人物气质、成长体验等方面论述书中不同的爱情观。  关键词:笛安 蒋韵 爱情观  一、爱情追求与人物气质  笛安作为“80后”作家,拥有当代年轻人的先锋与勇敢。在《告别天堂》中,这种先锋与勇敢就变成了激烈轰动、敢爱敢恨、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书中无论是作者
摘 要:鲁迅的名作《雪》蕴含着的充盈而深邃的思想,充分地融入富有意趣的象征性形象之中。它以空间比喻时间,暖国象征着已土崩瓦解的繁盛帝国时期,而朔方则象征着蓬勃发展的民国革命热潮;以“南国风光”象征“帝国陨落”,以“北国之雪”象征未来革命形势之下“理想现实”的重构。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话语蕴藉,以含蓄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感动读者,成为穿越时空隧道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鲁
摘要:《情人》所开创的叙事策略在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焕发出独特的风韵。从《情人》到《黄金时代》,王小波传承了杜拉斯的叙事策略。通过小说的技巧构筑了双重的时空结构,思维在二者之间跳跃,诉说着真实的生命体验,并借由“他说”的形式牵引出被叙述者的感受,将二人的感受融合在一起,达到浑融的境界,生成出诗意的气质。  关键词:叙事策略自传性他说  当论及自己的师承时候,王小波盛赞杜拉斯,称自己对于现代小说的看
摘 要: 电影《坏小子》延续了金基德导演一贯的阴郁风格以及关注边缘人诉求的主题。影片中所充斥的野蛮的性与血腥的暴力奇观,从来都是妓女、混混等边缘人寻求自我定位的手段,他们在黑暗中的不放弃才是隐藏在奇观下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们的不放弃恰好展现了韩国社会制度中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作者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以及符号学等方面分析影片。  关键词:边缘人 作者论 精神分析 女性定位 奇观  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