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不变”与“自愿、有偿”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是关键。从目前的状况看,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追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农村同样实现了富裕和现代化,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建立。
  
  9月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总书记明确告诉当地百姓: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0月12日下午三时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充分讨论、认真审议、并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如期出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提法。
  《决定》用“三个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即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中国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在30年间经历了数次重大变化。
  自古以来,民众莫不以生为本,以食为天。1978年,在安徽省凤阳县这块土地上,人们为了满足“吃饭”这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谋划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尝试之举,恰是攻入旧体制最薄弱的环节,农民结束了挣“工分”吃大锅饭的日子,生产积极性进发,一场全国性的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实践从此开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一批社队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起来。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并肯定它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产值达到4764亿元,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1980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村的85户农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自我管理。1982年12月,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写入宪法。1988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试行。正如此《组织法》有关参与人员所言:“8亿农民实行自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中国新的乡村治理结构从此逐步形成。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农民经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始风起云涌。有“三农”专家表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在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是对农村要素的一次大重组,它的惊人能量将进一步地显露出来。”
  2006年,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之久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民政优抚费、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计划生育费、民办交通费等相继全部取消。
  到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0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由2.5亿人减少到1500万人;粮食总产量由改革开放前的3000亿公斤增加到5000亿公斤。
  总会有新的问题与改革和发展相互伴生。农村改革,30年间成就巨大,而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大潮中,“三农”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包括广大农村和农民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农村劳动力该怎样转移?城乡统筹的根本矛盾和解决思路在哪里?
  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有关“三农”问题改革发展的新的纲领性文件。
  除去明确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之外,《决定》在加快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制定了四个时间表:
  首先,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的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翻了将近5番。新的目标将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12年内达到约8300元。
  其次,我国现有62万个行政村、3万多个乡镇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 “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进而普遍实现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的目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由此将大幅改善,为现代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奠定重要物质基础。
  另外,《决定》提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的目标,为农民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正如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所指出,此《决定》并非年度性工作部署,也不同于往年农村工作会议上发出的普通文件,而是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做出的一项发展改革重大决定。到2020年,国家将在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之际,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和高度制定农村发展改革新主题,一是为了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二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农村改革,最终走向中国社会全面小康。”
  
  中国报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农村改革制定了新的路线圈。此《决定》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宋洪远:《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着重指出新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二个板块提出未来12年内,也就是到2020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部署和总体要求;第三个板块,也即《决定》的第3-6部分,是对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第一是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第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第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第四是加强党的领导。
  《决定》最主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总体要求和三个任务:
  总体要求就是《决定》的第2部分,明确了推进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和重大原则,三大任务就是《决定》的第3-5部分,包括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这三点之所以是《决定》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其次,要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第三,侧重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既是中央对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前段时间在河南所讲的“三大突破”,也就是指今后12年的农村发展要在这三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报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一直高度关注农村发展和“三农”问题。与之前有关“三农”问题的各项决策相比,此次《决定》有何特色?其对中国农村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何在?
  
  宋洪远:此《决定》并非一个年度性工作部署,也与往年农村工作会议发出的普通文件不同,而是以中央全会的形式做出的关于未来一段时期,具体地说就是到2020年,这12年问的一个发展改革重大决定。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时对于“全面小康”的概念有个解释,也就是要覆盖十几亿人口,覆盖城乡,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建设,这样的“小康”才叫“全面小康”。而“全面小康”能否实现,核心问题是看城乡关系,看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城乡关系是否协调,城乡差距是否能够减少。
  城乡关系是关键。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关键是农村。从目前看,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追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农村同样实现了富裕和现代化,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建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这个《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第一个实践期限也是到2020年。到那时,能否实现这20个字的要求,需要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都能够获得发展,彼此协调,而这之后,实际上也就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
  
  中国报道:《决定》用三个“进入”对农村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指出破除城乡二元时期已经到来。您认为,做出如此判断的主要背景是什么?中央为何在此时提出新的农村改革目标和规划?
  
  宋洪远:当前形势下,召开中央全会,制定农村发展改革主题,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共有九次中央全会涉及农村改革问题。其中,有四次全会的主题直接和“三农”问题有关,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并完成有关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讨论稿;第二次是十一届四中全会,会上讨论通过了三中全会提交的讨论稿,作出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第三次是十五届三中全会,也就是在农村改革20年时对农村问题进行研讨;第四就是十七届三中全会。
  同时,从1982年开始,中央陆续下发过10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些都显示了中央一直很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从当前形势来看,重提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中央是基于两个考虑:
  首先,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总结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第二,就是研讨下一步的农村改革将往何处走,规划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
  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三个具体背景:这是十七大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关注经济改革发展的全会,其主体精神自然要围绕贯彻十七大精神,也即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二,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和面临的形式与问题来看,农村发展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挑战众多,也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当前,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也已经进入新阶段,要实现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同样需要促进农村发展。
  
  中国报道:在这个《决定》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很大的亮点。《决定》指出,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稳定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宋洪远:这就涉及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制度的基石,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政策方针,但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也就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涉及三个要点:第一,经营制度的框架是统分结合。统和分是两个经营层次,一个是分散经营层次,其实践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另一个是统一经营,其形式具有多样性,十七大提出还要继续探索。从目前来看,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都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第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逻辑结构是双层经营层次,但家庭承包经营是基础,是根本,统一经营是为家庭承包经营提供服务的经营形式。第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核心,就是土地承包关系和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承包关系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承包关系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期;稳定的同时,还要引导流转,第二个层次就是在坚持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下,允许流转,但不得改变农地用途,可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关于稳定和流转,是目前被误读最多的内容。强调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有条件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个政策早在1993年,第一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时,就被提出来了。
  
  中国报道:这次强调,和以往有什么变化?特殊强调了什么?
  
  宋洪远:与过去相比,在稳定问题上,有两点不同。第一是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和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承包权。过去我们提的是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次则针对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不充分,导致在某些地方,出现侵害农民土地经营承包权等现象,要给农民充分赋权。第二,更加充分明确了要把这几个权力都给农民。《决定》指出,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这些都要交给农民。
  第二个不同,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长久不变,主要变化是“长久”,过去是“长期不变”,现在变成“长久不变”,政策取向变得不一样。目前,经营承包期已经走了两轮,下面开始第三轮,第一轮是15年,叫做相对短期,第二轮是30年,叫做相对长期,现在,要从长期到长久,也就是给农民吃了_一个更加稳定的定心丸,“稳定”的内涵就包括这两个方面:赋权更加充允承包期长久不变。
  再说流转。按《决定》所指,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必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这六字原则早就提出,但到十七大报告里,把六个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过去我们一直讲依法、有偿、自愿,现在改为依法、自愿、有偿,因为流转的前提是尊重法律,核心是尊重农民流转的意愿,然后转让双方谈判,改动后,更强调农民意愿。
  所以,允许流转,不论是方式还是主体,都是允许农民依托这个形式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是流转土地的主导者;同时,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和所有者权属,不能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利,不能把用于承包的农地用于房地产,发展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不是房地产的规模经营。
  并非像众多媒体热炒的那般,似乎中国土地制度将要“放开”,在《决定》里,对土地依旧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中国报道:关于土地制度本身。是否也有很多误读呢?
  
  宋洪远:是的。要搞清楚土地制度,首先要清楚目前农村土地属性,因为国家对不同属性的农村土地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
  目前农村土地按照属性分为四类:一类是集体所有的,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土地,承包给农户使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称为承包地;第二类是集体所有的,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严格控制面积,无偿分配给农户使用的宅基地;第三类是集体建设用地,比如乡政府或者村庄规划的建设用地;第四类是,前三类土地都依国家公益性工程建设需要而被征用的部分,叫做国家建设用地。
  对这四类不同的土地,国家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但不论哪里的土地,《决定》的第三部分第二条都清楚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当前,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是关键。
其他文献
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贵州省率先抢滩大数据,架设新引擎。如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经代替“山水甲天下”成为贵州省的“新名片”。  截至2016年1月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同省内139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上述机构所涵盖的会员数量超过12000家。2016年,交易所将继续深耕贵阳,向贵州省内各地州市推进,计划在年底前与500家以上机构实现战略合作。  与此同时,交易所将通过举办大数据相关论坛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外部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然而,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相比,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依然很弱。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
2008年,一南一北有两个报社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30年的阅读推选活动,主旨大抵一致:30年中有哪些书深刻影响过中国人。很凑巧,这两个报社都是商报,南边是《深圳商报》,北边是《中国图书商报》。深圳商报社办了一个“30年30本书”的活动。具体操办这个活动的是该报社的“文化广场”主编胡洪侠和他的同事们,胡洪侠是河北人,人称“胡大侠”,而他的同事也都以北方人居多;中国图书商报社办的活动叫“30年最具影响力
插图/丁得  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有两句非常流行的话,第一句话是“国家间最重要的区别是管治的程度,而不是政府的形式”,第二句话是“不是所有的好事情都会一起到来”。  其中第二句话也被称作“亨廷顿悖论”,也就是说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社会稳定很难两全。几十年来,这个悖论被众多发展中国家反复验证,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等反政府运动浪潮不断涌现,革命浪潮过后,政权易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  中国则成为
一把抓住竹鼠的尾巴,熊永红把这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倒立着提了起来。她在竹鼠的腹部按了几下,叹了口气,又缓缓把它放回养殖箱。进入繁殖期快一个月了,熊永红养的竹鼠还没有怀上。  熊永红是江西兴国县崇贤乡北胜村的村民。两年多以前,她的丈夫突发脑溢血,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还让这个四口之家欠下了五万多元的债务。从那以后,本就因眼疾没有外出打工的熊永红成为了全家唯一的劳动力。她一面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一面拉扯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拥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广大企业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并就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五点希望,希望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
近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市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推进会。携手扶贫部门集中开展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精确预防和精准打击,并出台《西安市检察机关、西安市扶贫部门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目前,西安市已建立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线索移送查办配合机制,实现扶贫部门12317举报平台与检察机关受理平台的粘合。12317举报平台收到的涉及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举报线
如果记者都纷纷退却,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谁去发挥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谁去报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伤及社会成本的事情?    2008年12月25日,《南方周末》与国内传媒同行联袂推出“2008年度十大评论”。其中位列第九名的,为《东方早报》2008年10月13日刊登的《为什么娄烦的真相还在被删除》一文,作者署名“长平”。  针对2008年8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尖山铁矿排土场发生重大垮塌
【摘要】情景教学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轻松学习英语。本文中,笔者介绍了几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情景设计,也简略阐述了情景设计的注意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情景;兴趣  【作者简介】徐永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交通、通信和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员往来也多了起来,每年出国的中国人和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数以千万计,在这种大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