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范围
国学经典,跨越时间长,门类繁多,内容丰富,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本文指的是以省编的学生国学经典读本(专用教材)为主,其它的为辅,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三年级《弟子规》《声律启蒙》,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道德经》《朱子家训》等。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其中最重要的概括为以下三点。
1.教做人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人从呱呱落地,不懂道理,要想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而国学经典,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里面有講“为人准则”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仁爱美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铮铮人格”的“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有“不懈思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等等,这些通过后天学习,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健全人格。
2.快速增加识字数量。据统计,各年级所诵读的国学经典教材中,有近2万多个汉字出现,一、二年级就有近3000个,都注上拼音,学生通过诵读,就会读、认汉字,多数的能会理解,会写,这已超越小学六年的识字水平,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3.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祖国语言之精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无疑就加速了语感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提高了说话能力,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多诵读国学经典的人,必会大大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干好各行各业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还有可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立下志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
三、指导诵读国学经典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首先,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点,在各学段设立不同的国学教材,如在低年级,应以简洁的短语为主,琅琅上口,《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就最为适合,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社会阅历深些,就要学习《道德经》《朱子家训》等。推荐给学生喜欢阅读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好感,乐于与国学经典为伴。
2.创设自由轻松的诵读环境。诵读国学经典,与平时常的语文课有别,在课堂上注重以诵读、唱游为主,不重于深究,只在于能背诵、记住为目的;在课后更自由,轻松,一人或几人小组坐、立、行诵读都可以。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一盆芬芳的芍药花,学生心情舒畅,沉浸在此环境中,就能放开顾忌,大声诵读,侧头侧脑,很投入,这种诵读效率必高。还可允许孩子带着书走进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自由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意境中,或漫步在校园小径上。另外,一些学生普遍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他们的阅读行为往往不能像大人那样很有耐心地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当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时,教师或家长不应急于纠正他们的行为或表示失望。而应该满怀希望看到他们玩一会儿后能自觉投入到聚精会神的阅读活动中,此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师、家长齐参与,以身垂范立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俗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可见榜样的教育力量之巨大。教师在学校带动学生诵读国学,要出声诵读,多调皮的学生也会出声跟着诵读,教师的抑扬顿挫,配合动作,学生也会模仿跟着,教师在平时言语中运用到国学中的名句,学生在说话中也会模仿运用,这种潜移默化,似和风细语,比有声命令、说教都胜似百倍。学生回到家里,在家里诵读国学,就更加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与辅导,家长对学生诵读国学的做法,与教师,就是异曲同工。教师、学生、家长一道读国学经典,或与学生讲讲成语的典故或古代传说,与学生进行古诗文接龙游戏,并一道交流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国学经典,大胆发表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浓,对国学经典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让他终生受用。
(1)诵读式。诵读就是在放声读书,要读出声音来,要集中精神,各种感观齐参与,把其背诵出来。叶圣陶先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反复诵读,既增强语感,加快记忆又可提高对国学文章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学习国学文章的最快,是有效的方法。
(2)递进式。学习国学文章,除诵读外,可结合文章后的注解,把注解串入句子中理解句子,更好地品味各句意思,从而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如,“玉不琢,不成器”,“器”注解是用具,器皿。这里是引申为有用的人才。又如,“弟于长,宜先知”,“弟”通“悌”,指弟弟尊敬哥哥。从而进一步理解句意。年级越高,看注释悟句意,更容易,低年级,教师、家长一定要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步知道句意,记诵就更深、更牢。
(3)故事式。国学,比较概括,言简意赅,要更好地背诵、记忆,就要更好地理解句意,而理解句意,就要理解句中包含的故事。如“冯妇虎,叶公龙”(《声律启蒙》),冯妇与叶公都是被讥讽的人,冯妇,最初以善搏虎为业,后来不再打虎,最后又忍不住打虎,后代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待真龙现身,却吓得魂飞魄散。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在诵读时,通过回忆所包含的故事,就会浮现句式,记得住,记得牢。
(4)记事式。通过国学文章的诵读,对中高年的学生,就里面的内容、看法,可写一写提要,谈谈感受,即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强理解及记忆。 另外,还有运用式、联系扩充法、抓“文眼”悟主旨等法。
5.提高国学经典欣赏力,提高阅读效率。我国是有五壬多年的文明古国,歷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要不断提高对经典的欣赏力,增大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露结为霜。”是记述人们依据天文时节自然规律,来进行农事劳作。句句押韵,前后贯通,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
6.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孟母三迁》、“家庭是人生最初之学校”,充分说明环境可以育人。学生身处学校与家庭的时间较多,为提高诵读的效率与质量,就要打造好读书环境,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家、校环境。在学校要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寸土地能染人。”要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书香校园,在校园里、走廊过道横梁,上下楼梯等显眼地方,在班级课室两边、黑板报、图书角等地方张贴各种有关国学的喷画及文章,诗句,谚语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布置国学内容;在家庭中,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精心设计,共同用经典诗文装点自己温馨的家,在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订阅有关国学配套的光盘和磁带,设立专门放置国学材料的专柜等。家、校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7.设立交流平台,正面引导与评价。(1)在班级,每周五中午课前举行20分钟的国学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可看谁背的多、背得熟,谁的感悟深刻,也可进行默写古诗词,国学名句;每周由小组长检查摘抄国学笔记情况,教师再随机检查,可举行国学内容书法比赛,把摘记的好内容,好书法贴在学习园地里,表扬先进,鞭策落后。(2)在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背诵国学经典比赛,至少举行一次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形式可唱游、小品、诵读、抢答、对对句、舞蹈、故事会等,题目涉及作者、释词、句意、整篇等。例如,在举行《三字经》《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小黄香》等朗诵会、故事会,学生都很认真观赏,有些还跟着一起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痴痴入迷。根据表现,评出“书香小组”“书香个人”,颁发荣誉奖状。
另外,在指导诵读国学经典时应注意,教师要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就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国学素质;学校要明确开展国学学习的时间,并且每学期要开展2节以上的国学公开课或研讨课。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范围
国学经典,跨越时间长,门类繁多,内容丰富,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本文指的是以省编的学生国学经典读本(专用教材)为主,其它的为辅,如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三年级《弟子规》《声律启蒙》,四年级《论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道德经》《朱子家训》等。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其中最重要的概括为以下三点。
1.教做人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人从呱呱落地,不懂道理,要想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而国学经典,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里面有講“为人准则”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仁爱美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铮铮人格”的“富贵不能淫,贫溅不能移,……”,有“不懈思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等等,这些通过后天学习,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提高品德修行,健全人格。
2.快速增加识字数量。据统计,各年级所诵读的国学经典教材中,有近2万多个汉字出现,一、二年级就有近3000个,都注上拼音,学生通过诵读,就会读、认汉字,多数的能会理解,会写,这已超越小学六年的识字水平,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3.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祖国语言之精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无疑就加速了语感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提高了说话能力,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多诵读国学经典的人,必会大大提高文化素养,为将来干好各行各业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还有可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立下志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
三、指导诵读国学经典的策略
1.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首先,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年龄特点,在各学段设立不同的国学教材,如在低年级,应以简洁的短语为主,琅琅上口,《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就最为适合,高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社会阅历深些,就要学习《道德经》《朱子家训》等。推荐给学生喜欢阅读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好感,乐于与国学经典为伴。
2.创设自由轻松的诵读环境。诵读国学经典,与平时常的语文课有别,在课堂上注重以诵读、唱游为主,不重于深究,只在于能背诵、记住为目的;在课后更自由,轻松,一人或几人小组坐、立、行诵读都可以。如,在学生阅读时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孩子的书桌上放一盆芬芳的芍药花,学生心情舒畅,沉浸在此环境中,就能放开顾忌,大声诵读,侧头侧脑,很投入,这种诵读效率必高。还可允许孩子带着书走进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自由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意境中,或漫步在校园小径上。另外,一些学生普遍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他们的阅读行为往往不能像大人那样很有耐心地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当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时,教师或家长不应急于纠正他们的行为或表示失望。而应该满怀希望看到他们玩一会儿后能自觉投入到聚精会神的阅读活动中,此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肯定,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步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教师、家长齐参与,以身垂范立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俗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可见榜样的教育力量之巨大。教师在学校带动学生诵读国学,要出声诵读,多调皮的学生也会出声跟着诵读,教师的抑扬顿挫,配合动作,学生也会模仿跟着,教师在平时言语中运用到国学中的名句,学生在说话中也会模仿运用,这种潜移默化,似和风细语,比有声命令、说教都胜似百倍。学生回到家里,在家里诵读国学,就更加离不开家长的督促与辅导,家长对学生诵读国学的做法,与教师,就是异曲同工。教师、学生、家长一道读国学经典,或与学生讲讲成语的典故或古代传说,与学生进行古诗文接龙游戏,并一道交流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国学经典,大胆发表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变得更浓,对国学经典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让他终生受用。
(1)诵读式。诵读就是在放声读书,要读出声音来,要集中精神,各种感观齐参与,把其背诵出来。叶圣陶先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反复诵读,既增强语感,加快记忆又可提高对国学文章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学习国学文章的最快,是有效的方法。
(2)递进式。学习国学文章,除诵读外,可结合文章后的注解,把注解串入句子中理解句子,更好地品味各句意思,从而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如,“玉不琢,不成器”,“器”注解是用具,器皿。这里是引申为有用的人才。又如,“弟于长,宜先知”,“弟”通“悌”,指弟弟尊敬哥哥。从而进一步理解句意。年级越高,看注释悟句意,更容易,低年级,教师、家长一定要加以引导。让学生逐步知道句意,记诵就更深、更牢。
(3)故事式。国学,比较概括,言简意赅,要更好地背诵、记忆,就要更好地理解句意,而理解句意,就要理解句中包含的故事。如“冯妇虎,叶公龙”(《声律启蒙》),冯妇与叶公都是被讥讽的人,冯妇,最初以善搏虎为业,后来不再打虎,最后又忍不住打虎,后代以“冯妇”代指重操旧业者。叶公子高自称喜欢龙,待真龙现身,却吓得魂飞魄散。后代便以“叶公”代指表面爱好而并非真正爱好的人。在诵读时,通过回忆所包含的故事,就会浮现句式,记得住,记得牢。
(4)记事式。通过国学文章的诵读,对中高年的学生,就里面的内容、看法,可写一写提要,谈谈感受,即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强理解及记忆。 另外,还有运用式、联系扩充法、抓“文眼”悟主旨等法。
5.提高国学经典欣赏力,提高阅读效率。我国是有五壬多年的文明古国,歷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要不断提高对经典的欣赏力,增大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露结为霜。”是记述人们依据天文时节自然规律,来进行农事劳作。句句押韵,前后贯通,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
6.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孟母三迁》、“家庭是人生最初之学校”,充分说明环境可以育人。学生身处学校与家庭的时间较多,为提高诵读的效率与质量,就要打造好读书环境,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家、校环境。在学校要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寸土地能染人。”要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书香校园,在校园里、走廊过道横梁,上下楼梯等显眼地方,在班级课室两边、黑板报、图书角等地方张贴各种有关国学的喷画及文章,诗句,谚语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布置国学内容;在家庭中,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精心设计,共同用经典诗文装点自己温馨的家,在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订阅有关国学配套的光盘和磁带,设立专门放置国学材料的专柜等。家、校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7.设立交流平台,正面引导与评价。(1)在班级,每周五中午课前举行20分钟的国学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可看谁背的多、背得熟,谁的感悟深刻,也可进行默写古诗词,国学名句;每周由小组长检查摘抄国学笔记情况,教师再随机检查,可举行国学内容书法比赛,把摘记的好内容,好书法贴在学习园地里,表扬先进,鞭策落后。(2)在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背诵国学经典比赛,至少举行一次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形式可唱游、小品、诵读、抢答、对对句、舞蹈、故事会等,题目涉及作者、释词、句意、整篇等。例如,在举行《三字经》《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小黄香》等朗诵会、故事会,学生都很认真观赏,有些还跟着一起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痴痴入迷。根据表现,评出“书香小组”“书香个人”,颁发荣誉奖状。
另外,在指导诵读国学经典时应注意,教师要培养学生学国学的兴趣,就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国学素质;学校要明确开展国学学习的时间,并且每学期要开展2节以上的国学公开课或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