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为德育实施者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只有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教书育人。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就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一、摆事实 讲道理
这是开展德育工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懂得是这么回事,他们才能自觉去履行。摆事实、讲道理,方式多种多样。如解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说明某项规章制度,就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当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就可以采用报告或讲座的方式;当学生对某些社会道德问题有些看法,但又不明确、不全面时,就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为让事实说话,通过接触实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可以用参观的方式。
二、学榜样 树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学生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伟人、英雄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进而不断比照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尤其要指出的是,教师、家长肩负着培育青少年学生的重任,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重实践 勤锻炼
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所以,实践锻炼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当前,不少学生嘴上说得好听,实际品德却很差,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总之,我们既要坚持说服教育,又要注重实践锻炼。
四、常反思 修养性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因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年级越高,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特别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如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品德中的弱点,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置于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用以自警、自律、自励,从中获得教益。此外,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习惯,掌握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我批评的能力。
五、多表扬 巧批评
这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但表扬要实事求是,要有现实的良好表现,要着眼于一个人的发展、进步,还要考虑大家的意见和情绪,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适时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认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明确努力的方向。批评要弄清事实,要慎重和恰当,不能主观主义、随随便便、不讲分寸。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并非只有板起脸孔训人一种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讲究艺术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六、创情境 善诱导
人的不同性情是由不同的环境陶冶而成的。我国古代教育很重视用陶冶的方法。孔子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孟子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今天,通过创设良好情境,进行积极陶冶,已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既不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和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功能,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给学生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例如:有的后进生对教师说理反感、听不进去,这时便需要从关怀入手,以自身高尚品德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水滴石穿,最终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
一、摆事实 讲道理
这是开展德育工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懂得是这么回事,他们才能自觉去履行。摆事实、讲道理,方式多种多样。如解释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说明某项规章制度,就可以采用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情感,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当学生思想认识上有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就可以采用报告或讲座的方式;当学生对某些社会道德问题有些看法,但又不明确、不全面时,就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为让事实说话,通过接触实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可以用参观的方式。
二、学榜样 树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学生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伟人、英雄和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品德和光辉的形象,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进而不断比照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尤其要指出的是,教师、家长肩负着培育青少年学生的重任,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表现,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重实践 勤锻炼
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所以,实践锻炼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当前,不少学生嘴上说得好听,实际品德却很差,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总之,我们既要坚持说服教育,又要注重实践锻炼。
四、常反思 修养性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因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年级越高,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特别需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如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品德中的弱点,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置于自己经常看得到的地方,用以自警、自律、自励,从中获得教益。此外,我们还要从小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习惯,掌握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我批评的能力。
五、多表扬 巧批评
这也是开展德育工作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但表扬要实事求是,要有现实的良好表现,要着眼于一个人的发展、进步,还要考虑大家的意见和情绪,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效果。适时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认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明确努力的方向。批评要弄清事实,要慎重和恰当,不能主观主义、随随便便、不讲分寸。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并非只有板起脸孔训人一种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讲究艺术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六、创情境 善诱导
人的不同性情是由不同的环境陶冶而成的。我国古代教育很重视用陶冶的方法。孔子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孟子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今天,通过创设良好情境,进行积极陶冶,已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既不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和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功能,然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给学生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例如:有的后进生对教师说理反感、听不进去,这时便需要从关怀入手,以自身高尚品德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水滴石穿,最终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