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我国各行各业竞相发展,诸多行业亟需计算机人才。鉴于此,我国各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为国家奠定复合型、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以及任务,并指出该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任务;信息化教学
引言: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直线飙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今天,本文就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为主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以及任务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要求高职全体学生认真学习。此门课程的设立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作用的,高职学生在参与此门课程的时候,能够潜移默化地夯实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基础,还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将所学到的知识巧妙融入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高职学生认真学习此门课程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良好基础,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条例。[1]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含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促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此課程的基础知识,有效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够保障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高职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二,促使高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时候能够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例。保障学生在面对不良有害信息的时候,能够正确处理,加以抵制。其三,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科学合理地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查询的相关资料得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教学问题,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明确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课程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此外,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障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比如,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打出五十个字,还应该保障学生能够灵活应用Internet、Windows系统、PowerPoint软件、Excel表格、以及Word文档等。鉴于此,相关部门以及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做好以下教学策略。[3]
3.1 教师应尊重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收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计算机时有快有慢。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比如,A类型的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强,教师就将这类型的学生分为“应用型”;B类型的学生计算机思维较为发散,喜爱钻研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就将这类型的学生分为“科研型”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计算机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促使各类型学生都能够学到相关知识,在课程中都能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类之后,结合各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备课,并且明确好评判各类型学生成绩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4]
3.2 紧跟时代潮流,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计算机教材
有关部门在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的时候,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进而能够将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融合。编写出来的计算机教材能够知道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并且适用于各高职院校,并且教材之中应该要包含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基本结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基础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呈现得淋漓尽致。
3.3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该紧扣当代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而创新变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比如,教师应该将对照实验、析因实验、以及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有机组合,促使实验方法能够趋于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丰富化。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演示型”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而让学生能够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将自身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融入实践,在不断思考以及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实践结果来进行总结概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计算机应用能力。[5]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多个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则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计算机人才的重要渠道,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重视。我国各高职院校负责人应该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并且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目标,进而提出此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加以深化落实。
参考文献:
[1]史军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8,(1):105-107.
[2]蔡兴壮,解皓.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169-170,184.
[3]余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82):148.
[4]张飞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8):53-54.
[5]童鑫.基于"慕课"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9):19-2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任务;信息化教学
引言: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直线飙升。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今天,本文就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为主题进行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以及任务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要求高职全体学生认真学习。此门课程的设立是具有一定意义与作用的,高职学生在参与此门课程的时候,能够潜移默化地夯实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基础,还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将所学到的知识巧妙融入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高职学生认真学习此门课程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奠定良好基础,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条例。[1]
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多种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包含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促使高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此課程的基础知识,有效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够保障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高职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二,促使高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时候能够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观念,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例。保障学生在面对不良有害信息的时候,能够正确处理,加以抵制。其三,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科学合理地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查询的相关资料得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并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教学问题,高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明确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课程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此外,高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障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比如,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分钟之内打出五十个字,还应该保障学生能够灵活应用Internet、Windows系统、PowerPoint软件、Excel表格、以及Word文档等。鉴于此,相关部门以及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应该做好以下教学策略。[3]
3.1 教师应尊重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收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计算机时有快有慢。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工作的时候,应该尊重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类。比如,A类型的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强,教师就将这类型的学生分为“应用型”;B类型的学生计算机思维较为发散,喜爱钻研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就将这类型的学生分为“科研型”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计算机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促使各类型学生都能够学到相关知识,在课程中都能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类之后,结合各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备课,并且明确好评判各类型学生成绩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4]
3.2 紧跟时代潮流,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计算机教材
有关部门在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的时候,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结合高职教育特色,进而能够将计算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融合。编写出来的计算机教材能够知道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并且适用于各高职院校,并且教材之中应该要包含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基本结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基础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呈现得淋漓尽致。
3.3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该紧扣当代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紧跟社会发展脚步,进而创新变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方法。比如,教师应该将对照实验、析因实验、以及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有机组合,促使实验方法能够趋于多元化、多样化、以及丰富化。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落后的“演示型”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而让学生能够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将自身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融入实践,在不断思考以及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实践结果来进行总结概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做好自身铺路搭桥的引导工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计算机应用能力。[5]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多个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发展,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则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计算机人才的重要渠道,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重视。我国各高职院校负责人应该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并且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目标,进而提出此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加以深化落实。
参考文献:
[1]史军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8,(1):105-107.
[2]蔡兴壮,解皓.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169-170,184.
[3]余梅."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82):148.
[4]张飞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8):53-54.
[5]童鑫.基于"慕课"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