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真能禁止吗?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初,住建部发布《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这是在1995年发布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后首次出台新政,将于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新政规定如果将原来的房间分隔成多个小间出租,将会受到最高3万元的罚款。并且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不得单方随意提高租金。此项政策一出台,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生存权力不能忽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出台的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当往日外来人口聚居的“城中村”,在推土机下渐渐消失殆尽之后,外来人口“群租”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管理者眼中的“沙子”。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方面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房屋周边居民投诉与不满成为城市管理者“整治”的对象。为此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各种政策,虽然备受社会质疑,但是,很显然,住建部支持和采纳了各地政府的做法,明确将限制“群租”写入了规范租房新规,从而也让各地整治“群租”便“有法可依”了。
  为租房者的切身利益着想,为了让房客住在没有安全隐患的房子里,诸如此类整治“群租”的堂皇理由,再去反驳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事实摆在面前,谁都看得见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凡经济条件许可,肯定没有人愿意选择与那么多人“群租”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空间里。相关部门不能无视弱势群体微薄的收入,与城市房屋售价甚至是租价之间的悬殊差距。在“城中村”被一个接一个推倒的情况下,再不让他们“群租”,让他们住哪里呢?
  “群租”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一种被动的无奈。更何况,“群租”本身并没有原罪,那些所谓负面因素,更多情况下只是缺少政府服务的结果。一刀切地限制“群租”,说到底只是基于政府管理便利的一种“懒政”,是管理者为了推卸自身责任而不顾他人生存困境。然而,政府的义务不只在于给外来人群发号施令提出要求,更在于想办法让他们在城市中获得更为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应该看到,在人口自由流动的当下,国民完全有权在自己的国家里自由迁徙,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对一座城市而言,它没有权利选择准入或拒绝某个合法公民,而只能是被动等待所有合法公民去自由选择。因此,在自己心仪的城市里居住,是一种不容剥夺的生存权利。“群租”作为实现这项生存权利的最低端选择,管理者是没有权力动辄限制或者禁止的,而只能用合理的公共住房福利去置换,除非政府能给他们提供更便利、更便宜的住房,否则限制“群租”就没有合理性可言。
  在生活面前,“群租”式蜗居绝对是一种充满艰辛的无奈;在公权面前,“群租”式蜗居却又绝对是一种不容侵犯的权利。当限制“群租”的部门规定遭遇公民“我租不起房怎么办”的质疑时,政府部门说“那我不管”就能过得去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容忍“群租”之恶,不仅是人文关怀需要,更是政府责任使然。
  
  分割租房凸显保障能力不足
  这种禁止分隔租房的行为,与禁止老百姓跑步挤公共汽车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空间利用上有相通之处。在春运等高峰期,运力紧张时,别说一票难求,就是能混上车弄个站票也难能可贵,不是公众都喜好这个挤,实则是出行急迫的无奈之举,更是供不应求的别无选择。否则,谁不希望宽宽松松、从从容容出行呢?
  租房又何尝不是如此?又有哪个不愿意住得更宽敞、更舒服呢?奈何房源有限、房租随房价一路狂飙,供应紧张、经济的压力,让蜗居、蛋居之类的行为艺术不停上演,而拼居现象则成了租房客们最普遍、最经济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讲,拼居与分割租房无本质的区别,都是将空间的利用率达到最高的程度,所不同的是,分隔后的房间可能空间很小,但就隐私保护方面,无疑还有其有利的一面。
  当然,分割房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点与站票乘车的挤踏隐患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只是不解的是都是基于特殊的需要,何以会对分割租房课以重罚?也许是由于租房市场秩序混乱,不开设罚款事项不足以显示手段的强硬。
  然而,无论是站票乘车,还是分割租房,凸显的都是保障能力的不足。对于分割租房这个本源于租房困难以及房租贵的问题,有关部门不是千方百计地在增加供给、强化保障上面做文章,而是一味地将监管的责任向外推,这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难以抑制困难租房群体租用最小、最经济住房的冲动。
  相反,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可以预见的是,这分割租房处罚是一个无法得到很好执行的法律条款,执行得过紧,可能使房租市场产生萎缩,过松则有可能使规定流于形式,如若是选择性地执行还有可能沦为某些人以公权谋私的工具。制定这样一个没有遵守现实基础的法规条文,无疑背离了立法本身的初衷,是毫无意义的。
  
  规范租房需科学调控
  住建部此番对租赁办法的修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意在打击弊端重重且日益泛滥的群租现象,从源头阻绝安全隐患。无疑,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现规范化管理,这是房屋租赁市场最终实现有序化的必然路径。单从《办法》规定的环境与空间要素看,这样的环境自然是群租那逼仄空间远所不能及的,不过,这个《办法》充其量只是确立了一个供人遐想的美好图景,却回避了最为关键的租金管控与市场调控两大问题。很简单,如果既有租赁资源大幅收窄,出租的最低标准又大幅提升,又怎会不导致租房成本的飙涨?
  针对房租不断爬高的现象,住建部曾将问题归咎于中介的贪婪。贪婪,只要没违法,也只能算是利润最大化的表现,无可厚非。中介能够呼风唤雨地推涨房租,恐怕在房租飙升的背后,不难看到地方政府那忙碌的身影。并且为维系疯狂的房市,还不乏地方借此加大对城市廉价房屋出租主力的城中村改造力度。当低端房客赖以栖身的城中村被迅速消灭,房租又岂能不涨?
  对许多房客而言,租住环境的舒适度当然重要,但成本同样重要。住建部修订《办法》的确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对于核心的租金问题缺乏深入约束。要想构建起能够足以给予房客归属感的房屋租赁机制,一方面法律必须加大对房客的保障力度,保证他们的私人空间不受他人肆意侵犯。尤其在房租问题上,占有更为充分的博弈权;另一方面,必须从市场角度,保证市场出租房源的充足性,直至将房屋租赁问题上升至民生高度,科学调控。
其他文献
@财经网 吴敬琏在近期亚布力论坛上指出,新加坡大致上是福建省的移民组成的,但是在英国殖民时代把西方的法制框架引进来。所以它是一个很特别的威权主义的法制国家,一方面国家政府强大有力,另一方面它还要走法律程序。  @吴敬琏 很多人还在说我们应该学新加坡。但是在早期阶段,如果说在20世纪我们学新加坡,用俄国式威权主义治理国家。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新加坡这一套,以至于拓展到整个苏南地区,这个起到很好的作
期刊
“战略”一词源于兵法,指战争、战斗,策略、计划。《左传》和《史记》,用“战略”一词指军事指挥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不同利益和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虽无硝烟,却很激烈的战争。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相互之间争夺顾客、抢占市场、超越对手,形成市场竞争行为。在民企与国企的兼并过程中,发展战略整合更加凸显魅力。    企业并购战略说些什么事?  1.战略分析。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战略主体和今
期刊
“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与效率在我国多种经济所有制结构中持续保持领先格局,但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100强的数量持续下滑。”这是去年2010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大企业高峰论坛上,主办方对外界发布的信息。并且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跟踪调查,这几年来,在中国企业100强中民企数量仍旧持续下滑。  对此,不少民营企业的掌舵者表示,企业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他们的生存除了有来自政策、官员、百姓、伙伴、资源管理者等外部
期刊
有着“末日博士”雅号的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近日在著名评论网站“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文章,对中国经济做出惊人预测,称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在2013年严重放缓,遭遇“硬着陆”。    “乌鸦嘴”恐难灵验  鲁比尼是个名人,曾经成功预测到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崩盘及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但彼一时此一时,这一回鲁比尼这个“乌鸦嘴”可能不灵验了。  鲁比尼看空中国经济
期刊
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 立于历史维度的观察,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引人关注的战略决策之一。我们从此告别GDP崇拜,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这当然很振奋人心,然而,从宏伟的蓝图规划到实际的贯彻落实,距离仍显遥远。如何满足决策者政治蓝图之期望,如何更好解决民生难题都是引人关注的主题。    GDP崇拜至此画上了句号  “这将是我
期刊
古往今来,社会上一直把买卖人称作“商人”。今天,人们因为商人能赚到巨额财富而越发关注他们。毋庸置疑,不少商人已经开始拥有了大笔财富,并且组建了相关企业,雇用了自己的员工。人们开始更改对这批人的称谓,以“企业家”名之。从这点来说,每一个民营企业家都是商场上的成功者,但反之并不是每一个商人都能被称为企业家。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呢?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做得更好,从而变得
期刊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自2012年1月1日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及时完善方案,择机扩大试点范围。《试点方案》明确改革试点的主要税制安排:  1.税率。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2.计税方式。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
期刊
走进上海奇士企业,“党员先锋模范岗”的牌子静静地在伫立在办公桌上,默默无言中有一份力量;每一位党员的胸口会有一块胸牌,上面印着“我是共产党员”,提醒着每一位党员入党宣誓承诺的那份责任。  在工商联工作时间长了,接触企业多了,一些场景和画面经常浮现在眼前,奇士企业“党员先锋模范岗”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场景曾几何时,我们在国有企业见过,在机关事业单位见过,如今,一家发展了20多年的民营企业,
期刊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逐年扩展,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渐渐地影响着上海人的生活。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租界之后,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从母国进口了大量的商品,从日用器具到调味佐料,都在进口之列,其中自然也包括英国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咖啡。    欧风西雨带来咖啡豆  有关中国人对“咖啡”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同治五年(1866)。当时18 岁的汉
期刊
3月12日下午,普陀区工商联由党组书记徐志平带队赴虹口区工商联学习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工商联推进特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共同推进工商联工作更好发展。近年来,虹口区工商联在助推非公企业“走出去”、“新生代”培养、文化行业商会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双方还就代表人士工作、商会基础建设、青年创业者培养、2013年重点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共享经验成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