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洞天的周末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美香身材娇小,留着时尚的短发,她踩着高跟鞋、手拎皮包款款而来,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都市白领在洞穴里是什么样子。坐下来聊起洞穴探险,她将连日来加班的疲惫抛之脑后,迫不及待地展示洞穴照片,脸上满是轻松愉悦的笑容。
  她隶属于重庆飞虎探险(救援)队,这是一个上班族自发组织的探险队,洞穴探险只是业余爱好,全队五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四个都是女性,没有一个是娇滴滴的。探险队成立6年以来,在户外资料网上或者探险爱好者那里获取洞穴资源,探洞上百余个,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有活动。张美香从事景观投标的工作,她进队5年了,被队员们亲切叫出了“影子”的外号。
  说也奇怪,影子从不敢看鬼片,第一次进洞,她有对未知的恐惧,对黑暗的不安,然而,她却在洞穴里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通过探索洞穴,她最大的收获,是不再惧怕黑暗,胆子更大了。
  最美妙的洞穴探险:
  黑暗的奇幻世界
  影子探过十几个洞穴,每一次都记忆犹新,然而,洞内景色最美妙的,还属重庆渝北张关乡的“御临洞”,这个洞在探险圈内大获好评,美景可见一斑。
  周末,影子换上一套橙色连体探洞服,头戴头灯头盔,脚上一双高筒雨靴,身上挂着绳索和各式各样的锁扣,倒像是抢修电缆的工人。等收拾妥当,他们就在村民的带领下向洞口出发了。
  洞口掩藏在大片绿色藤蔓之后,极为隐蔽,进洞的过程有些曲折,通过碎石通道,爬过3米高的石台,经过10米深的垂直通道,他们才看到美景。
  白色晶体的钟乳石在头灯的扫射下随处可见,矿物质经过上千万年的水滴累积,从洞穴顶部滴落到地面,形成石钟、石笋、石柱等造型。“哇,你看这个像不像擎天柱?”在经过一处斜坡时,队员“苹果”忍不住对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发出惊叹。这些钟乳石造型各异,有像刚被剥落的花生、正在开屏的孔雀、娇艳欲滴的花瓣……影子觉得,与开发的景区溶洞相比,自己探索的洞穴美景更让她有成就感。
  更美的景色却还在洞底。又耗时2个小时,下降到垂直深度约80米的洞底,影子对洞穴的世界才有了新认识。她涉水爬过一条3米长的狭窄暗河,头灯往水里一照,“天呐,透明的鱼!”影子惊喜地小声叫道,一指长的小鱼内脏清晰可见,从脚边慢悠悠地游走,连岸上的蟋蟀都是透明的。“那里的植物叶子都厚厚的一片,呈淡绿色半透明状,像是翡翠,太萌了。”影子啧啧称奇。
  等看够了过了暗河,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2米高穹状洞顶的封闭洞窟。观察四周,再抬头看看洞顶,有什么东西闪着光。队长多多估摸,应该是某种矿物质,他提醒大家关上头灯,黑暗中上空星星点点,犹如置身浩瀚的太空,漫天繁星伸手可触,震撼得大家说不出话来。影子不再怕黑了,在这样的洞里,她反而寻找到了久违的安全感,对探洞上了瘾。
  最有趣的洞穴探险:
  破解百年传说
  听说渝北有个鬼啼洞很有名,从来没人敢进去,影子五人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
  路上,当地留守老人听说他们要去鬼啼洞,一脸严肃地劝他们:“不要进去,那个洞不太平。每到月圆之时,洞里会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上几辈老人都说有人进去再也没出来过,上百年来没人敢进入这个洞。”
  放在以前,影子听了肯定打退堂鼓了,可随着探洞经验越来越多,影子的胆子也更大了,市内的杀人洞、土匪洞、巨蟒洞她都去过了,鬼啼洞当然不放在心上。她谢过老人的好心,宛如女壮士般,义无反顾地背着装备跟随大队前行。
  来到半山腰的洞口,影子发现一个破旧的祭坛,堆满了香灰。“看来村民深信洞里有鬼怪啊,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破解百年传说了。”影子豪言壮志。洞口很小,影子仗着娇小,第一个钻了进去。影子发现,洞口进去没两步就是一个竖井,难怪有人进来会出不去呢,里面漆黑一片,稍不注意就摔下去了。还好她身上系着绳子,有惊无险。
  她把洞里的情况告知大家,等大家进来后,一起爬下竖井,他们对洞里鬼哭狼嚎的声音有了判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洞里有阴河,里面连接着很多小洞,阴河有大海类似的潮汐现象,里面的水上涨下落会形成压力,使得洞内的声音更大,传出去听着就像鬼怪的叫声。
  队长观察,洞里小洞、暗河太多,为安全起见,他们没有一探到底,指挥队员们尽早撤离。影子五人毫发无损地从洞里出来,当地村民又惊又喜,得知里面的情况,大家对他们佩服不已。
  最危险的洞穴探险:
  战胜自己的恐惧
  洞穴探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次出发前,影子都会告知家人行程安排,因为进洞后没有手机信号,家人找不到人会着急,这也是洞穴探险的一个规矩。不过,洞穴探险中,危险如影随形,遇到成片的蝙蝠扑面而来都是常有的事儿,稍不留神操作不当,都会面临洞穴坍塌或者摔进洞井的险境。
  有一次,在重庆彭水县探险杯子洞,洞口在峭壁半山腰,他们只能从山顶往下进洞,这次探洞伊始就具有高难度挑战性。固定好绳索从山顶下滑,影子能攀着石壁还比较安心,等抵达洞口,下降到洞底还有50米高,影子再无石壁依靠,垂在空中唯有紧紧抓住绳索,轻微的风都能让她摇摆,十分危险。
  影子手脚无着力点,无法控制身体重心,她毫无安全感,第一次慌了神开始害怕,心里一紧,在洞口迟迟不敢下降。多多在下面并不催促,给她加油鼓劲,影子自己也在说服自己,一直吊着太耗体力,结果也得摔死。现在上不去又下不来,拖延时间还是自己吃苦。她回忆自己学过的探洞技术,克服心理障碍,小心翼翼地开始下降。50米的高度她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底,紧张得满头大汗。
  影子算幸运的,说起探洞危险,队员们都心有余悸。2008年,多多曾经在洞穴里经历了汶川地震。地震发生时,他和几个朋友正在市内一个洞子里,感觉洞里有火车汽笛一样的声响,洞里的碎石哗哗往下掉,像下石头雨,好在大家都戴着头盔,又躺在安全处,没被埋在洞里算十分幸运了。
  探洞所需的,正是那份冒险精神,以及每次发现美景时,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
  洞穴探险
  洞穴探险,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名词,它意味着你只靠几根绳索和灯具,就要在地下深处的黑暗洞穴里,进行前途未卜的探测。迄今为止,洞穴探险活动因为其难度和高危性,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和挑战性的户外活动之一。这项极限运动可不是小孩过家家,小到绳索打结,大到打点、安全扣的固定,每一個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全。
  洞穴探险在发达国家发展已经成熟,具有全国性的洞穴协会,洞穴俱乐部繁多。而中国近几年才在民间流行起来,一些探险俱乐部和民间团体开展了探洞项目。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精神的运动,至少需要3~5人协作,在探洞之前,都要进行专业的SRT单绳技术等训练。
  我国的探洞活动集中在西部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等省市有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庞大洞穴群,对于洞穴探险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天堂。
其他文献
领导变成丈母娘  都说丈母娘不好伺候,李悦却从来不觉得,因为,当年他是丈母娘钦点的女婿。  那时,李悦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颇受未来丈母娘——老领导李红的青睞。一方面是因他谦虚、勤奋肯干,不像其他年轻人,轻浮、爱偷懒;另一方面,也因李红无意中得知他从小就没了父母,与姐姐相依为命,因而心中陡升怜悯,自然也就多了几分照顾。  李悦没有令李红失望,不到两年,就成长为公司小部门的得力领导。李红退休后,
期刊
锋哥:  你好,我是一名年收入为7万多的普通职工。在家庭理财方面,之前买过股票,也买过基金和保险,所幸运气不错,略有小赚。对未来的理财之路,我也准备延续这种理财方式。可在这件事情上,太太与我矛盾丛生。她反驳我说,参照老一辈儿传下来的经验,将钱存入银行才是最保险的方法。为了这事儿,她坦言“不答应,不作休”。  但我考虑到如果没有理财投资,将来钱真的不够用,何况我正计划明年买车。请问,银行存款是否也可
期刊
大人们对愤怒的包容度远远低于自己的预估。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都会觉得不舒服,尤其在看到自己孩子生气时,更是无法忍受。  我经常听到父母们对生气或哭泣的孩子说:“别哭了!”“这有什么好哭的!”这种做法来源于父母们自己的童年经历——那时他们就是被这样要求的。但很少有父母明白,让感到委屈、伤心、生气的孩子“别哭”,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发泄愤怒本来是孩子最自然、健康的学习控制情绪的方式,父母
期刊
每次回国我都很容易看到以下情景:年轻的父母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父母都会对我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要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对我说:“我们家很民主的,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少干涉他。”
期刊
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觉得疲累?为什么你花了好几万元去岛国度假并没有增加生活热情?因为你没有明白休息的含义,它并不意味着一个饱觉、一阵疯玩、到KTV释放饭后的一串饱嗝。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恢复体力,放松神经。  补瞌睡对脑力脑动者没用  对脑力劳动者来说,补瞌睡毫无作用。当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我们叹道:“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但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
期刊
《秘密》改编自日本推理小说大师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据说原著写得相当精彩,而电影同样毫不逊色。导演泷田洋二郎虽以拍情色电影出道,却才华横溢,代表作《入殓师》一度问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获得广泛关注。  电影一开始讲述的是,年届五十的杉田平介原本有着幸福的三口之家,太太直子贤惠体贴,女儿藻奈美年轻漂亮,而他自己工作稳定、收入丰裕。可在太太和女儿的外出旅行中,一场车祸,彻底改写了三个人的命运。  车祸发生
期刊
夫妻之间常有争执,时常演变为相互批评。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棱角,两个人走在一起,必然就有相互打磨的过程。在批评的最初,对方示弱,自是能维持一时太平。若是对方不管不顾,竭力反驳,便是一场不依不饶的口舌之争。  批评不会平白无故,总有一方先做错了事,才会引起争执。不过要是批评的一方言辞太过激烈,语气过于严重,便会激怒对方,从而伤害到夫妻间的和气。  批评并不等于是指责对方。只是有的时候,夫妻常把批评
期刊
去年10月,14岁的刘言捧回国际象棋世界青少年冠军赛14岁组冠军奖杯,从南非班德回渝,这是他学棋以来取得的最高奖项,班德也是他目前走得最远的城市。1.6米的个子,稚气脸庞,还未完全成熟的声线,这个戴着黑镜框的瘦弱男孩让人很难联想到他独自提着行李奔走于各个城市甚至国外的场景。  从6岁开始国象征战以来,刘言已经走过4个国家以及国内外19个城市,这样的经历对刘言来说不仅扩宽了他的国际视野,长期的独自参
期刊
真性情、有个性  出生于江苏南通的张嘉佳是个性一代“80后”的排头兵。  学生时代的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南京大学的同学开玩笑地说他是恃酒放旷,犹如嵇康。他“拉风”到哪个程度?据说,张嘉佳进了南大一两年以后,学校里流传起了这样一个段子——校长蒋树声在新生入校的时候会说:“进南大有两个人的名字一定会经常听说,一个叫蒋树声,一个叫张嘉佳。”  张嘉佳在大学时的“拉风”,其实有迹可循。大二时,他去电视台
期刊
很多家长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像位“小天使”,有时候调皮得却如同“恶魔”?那是因为孩子在相应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行为或者行为规范。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了解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人们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  2岁孩子“不”字当头,  占有欲强  2岁孩子打滚撒赖,一意孤行,自私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