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正是发挥博物馆的熏陶教育功能,在给青少年提供最好的参观体验的同时,给予其爱国教育、审美教育,以此来体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本文探讨“互联网+”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发展的联系,就其意义和途径进行分析,旨在为青少年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新发展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机构,是国家和地区展示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互联网+”的思维深刻影响着博物馆的发展与变革,它在引导人们回顾过去、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教育功能也有新拓展空间,这是因为博物馆内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像一个立体的百科全书。利用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学习需求,将其作为青少年教育阵地,一边配合学校教育,一边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素养。那么,博物馆应该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青少年教育的新发展呢?
1推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海伦·凯勒在书中这么理解博物馆——“人类进步所走过的艰难道路,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这说明博物馆就像是人类昨天的脚印、今天的镜子和明天的根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学校不同,它没有规定的课程和顺序,无需完整的课程和学习进度,而是发挥自己教育方式特色进行熏陶教育。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青少年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承担社会文化教育职能的博物馆也需要不断配合学校教育,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及陶冶情操[1]。
比如,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时,为了吸引学生,可以推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专题展览和活动,例如铜陵市博物馆结合自身的地方特色推出了“铜博学堂”“博物馆里的文字”等一系列活动,依托铜陵三千年的矿冶历史设置了青铜文化展厅,通过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轻松愉悦的参观过程中,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知历史、学习知识,启迪未来……
2利用互联网形式,创新展示方式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广大观众的教育部门,近几年,中国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次,每年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博物馆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它所属示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适用于青少年,还有大量的深度博物馆课程。如果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阵地,则需要根据青少年社会经验、社会知识,尽量做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历史深度的问题表面化,历史的问题现实化。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博物馆展览看起来通俗、直观,引起青少年参观字习的兴趣,在展示博物馆教育功能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创新展览方式[2]。
例如,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资源,它的展示是将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直观、生动展示给青少年,所以,为了使博物馆的教育环境更具有立体感,可以把陈列的内容制作成光盘,将历史资料或者视频资料放入电脑和触摸屏之中,按照博物馆展馆的属性将展览内容做成影片,在博物馆内专门成立一个放映室,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征文比赛,启发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3增加陈列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青少年兴趣
博物馆应该是策划为一个有主题、有故事的体验式教学环境,而不是单纯地把展品陈列出来,让大家自己看单品。青少年的教育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但它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对某些问的意识设定好的教育,而是就某种现象引发青少年兴趣,并激发青少年思考,从而培养青少年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3]。
所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讲解,比如以实例文物为介绍,利用借古喻今等方法,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而对年龄比较偏低的青少年,就需要悠久历史变为通俗化或故事化讲解,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属性,利用贴近年龄、贴近心理、贴近兴趣的特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手段,让青少年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内心能产生共鸣。
结语
“博物馆教育”的概念最初源于美国,被称为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作为教育课堂,虽然博物馆课堂中学的是艺术相关知识、人文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但是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通过社会通识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让青少年一边在参观博物馆,一边引导青少年去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中蕴含的美和知识等,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对这些优秀作品的产生初步的个性化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小博.我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2):9-19.
[2] 余金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J].求知导刊,2016(17):39-40.
[3] 張晓瑜,刘效廷.浅谈“互联网+”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4-215.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新发展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机构,是国家和地区展示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互联网+”的思维深刻影响着博物馆的发展与变革,它在引导人们回顾过去、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教育功能也有新拓展空间,这是因为博物馆内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像一个立体的百科全书。利用博物馆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满足人们学习需求,将其作为青少年教育阵地,一边配合学校教育,一边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素养。那么,博物馆应该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青少年教育的新发展呢?
1推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海伦·凯勒在书中这么理解博物馆——“人类进步所走过的艰难道路,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这说明博物馆就像是人类昨天的脚印、今天的镜子和明天的根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学校不同,它没有规定的课程和顺序,无需完整的课程和学习进度,而是发挥自己教育方式特色进行熏陶教育。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青少年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承担社会文化教育职能的博物馆也需要不断配合学校教育,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及陶冶情操[1]。
比如,博物馆在开展教育时,为了吸引学生,可以推出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专题展览和活动,例如铜陵市博物馆结合自身的地方特色推出了“铜博学堂”“博物馆里的文字”等一系列活动,依托铜陵三千年的矿冶历史设置了青铜文化展厅,通过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进程,在轻松愉悦的参观过程中,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知历史、学习知识,启迪未来……
2利用互联网形式,创新展示方式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广大观众的教育部门,近几年,中国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次,每年以超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博物馆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它所属示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适用于青少年,还有大量的深度博物馆课程。如果将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阵地,则需要根据青少年社会经验、社会知识,尽量做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历史深度的问题表面化,历史的问题现实化。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博物馆展览看起来通俗、直观,引起青少年参观字习的兴趣,在展示博物馆教育功能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创新展览方式[2]。
例如,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资源,它的展示是将科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直观、生动展示给青少年,所以,为了使博物馆的教育环境更具有立体感,可以把陈列的内容制作成光盘,将历史资料或者视频资料放入电脑和触摸屏之中,按照博物馆展馆的属性将展览内容做成影片,在博物馆内专门成立一个放映室,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征文比赛,启发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3增加陈列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青少年兴趣
博物馆应该是策划为一个有主题、有故事的体验式教学环境,而不是单纯地把展品陈列出来,让大家自己看单品。青少年的教育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但它不像学校教育,它没有对某些问的意识设定好的教育,而是就某种现象引发青少年兴趣,并激发青少年思考,从而培养青少年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3]。
所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讲解,比如以实例文物为介绍,利用借古喻今等方法,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而对年龄比较偏低的青少年,就需要悠久历史变为通俗化或故事化讲解,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属性,利用贴近年龄、贴近心理、贴近兴趣的特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手段,让青少年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内心能产生共鸣。
结语
“博物馆教育”的概念最初源于美国,被称为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第二课堂,博物馆作为教育课堂,虽然博物馆课堂中学的是艺术相关知识、人文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但是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通过社会通识教育,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让青少年一边在参观博物馆,一边引导青少年去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中蕴含的美和知识等,用已有的人生经验对这些优秀作品的产生初步的个性化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小博.我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9(2):9-19.
[2] 余金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J].求知导刊,2016(17):39-40.
[3] 張晓瑜,刘效廷.浅谈“互联网+”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