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 一路坚挺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一年中,房地产行业可谓是众矢之地。
  首付提高、利率提高、银根紧缩、清查囤地囤房、限期开发、加大土地供应、征收房屋保有税收——众多的调控组合拳如此密集地针对一个行业推出,不仅仅是在我国,哪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从太和顾问的调研来看,虽然市场环境有较大变化,但是由于薪酬调整的滞后性,以及新政执行的效果尚未完全展现,众多企业面对新政的态度仍未明朗,所以地产行业薪酬所受影响有限,依旧搭着牛市的顺风车一路看涨。
  但是随着新政的贯彻和公司战略的调整,2008年的房地产企业精英们将会过得很不轻松。
  
  整体薪酬增长依旧
  
  根据太和顾问调研的数据显示, 2006-2007年的增速为10.3%,高于去年的8.9%和前年的9.4%,为近几年的高点,略显积极的增长趋势和结构性增长是地产行业近几年薪酬给付日趋合理的标志。
  首先与大型上市企业的整体带动密不可分,同时中小型企业被不断整合,所以整体薪酬的增长可想而知;其次,薪酬的调整具有其滞后性,以及会受一定人为因素影响,根据研究,市场中的变化至少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才会在HR管理及薪酬给付上具体体现出来。
  可以说,除了个别受调控影响的“重灾区”,2007年的房地产行业的薪酬依然坚挺。
  从变动收入所占比例的增加体现出绩效考核正逐渐成为企业薪酬调控的重要手段,高变动薪酬比例成为了房地产行业薪酬结构的主旋律。特别是二级城市中的地产企业,强力高效的激励政策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同时地产企业加大了福利方面的比例,营造健康的公司文化,尤其是针对于外派人员的福利增长尤为明显,成为各大地产企业HR保留优秀员工的有力手段。
  
  二类城市增长迅速
  
  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已经不同以往,随着首付款“门槛”的提高,以及过高的房价,使得大部分购房者选择了观望,尤其是在价格虚高的一类城市尤为明显。土地储备取代销售成为房地产业迅速积累财富的最佳途径,也促使房地产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海外热钱的天堂。为了抢购土地,房地产企业在2007年大举上市,几大上市公司中,万科、富力、保利、金地等均在进行大规模的增股融资,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圈地运动。
  一类城市土地资源的饱和,使得二类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十分活跃,地价与房价不断攀升。同时随着土地出让金全款支付才能领取土地使用证的规定,必然加快行业的整合速度,大部分资金紧张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将陷入危机之中。
  太和顾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并纷纷与大企业联手或者干脆退出了市场,而很多大型企业则依托他们,在全国各二三类城市开设了新的项目公司。这样的公司一般人员比较少,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八九十人,其功能更偏向于规划统筹,地产开发企业的职能更加专一了。
  体现在薪酬上,一类城市的薪酬随着这几年的人才的大规模流动以及各大地产企业的不断相互渗透,已经趋于相似,而地区间的薪酬差异系数恰好被宏观调控下的薪酬增长幅度填补,所以北京、上海、深圳的薪酬水平已经相当接近,只有广州偏低一些。同时二类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尤其以天津、青岛、大连、成都等地增长迅猛,薪酬增长率超过了10%。
  技术及市场类岗位薪酬增长迅速
  年度稀缺岗位收入状况
  
  受到“70/90”限制政策的影响,在2007年,资深的成本控制人员备受关注,其中成本控制经理的年度现金收入已经超过了23万元。市场营销和规划设计经理的现金收入也超过20万元。随着过去各二级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类城市高端房地产项目的运作的需求,项目开发规划设计等高技术要求岗位的人才稀缺量加大,同时随着外派人员的迅速增多,跨区域人才的缺口很大,如何能够处理好外派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及发展途径,如何更好的安定和激励外派人员,使他们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摆在各大地产企业HR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调研中也看到,销售岗位已经风光不再,招商经理成为稀缺岗位,这首先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销售工作外包给经济公司运作,而自己则专注于开发和后期的运作,其次资本上市、大规模“圈地”也使得销售已经不再是地产开发行业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地产开发公司重心已经更加向纯项目开发运作的方面转移。而对于公司内部这部分优秀人才的保留和招聘,也是今后房地产行业HR的重点工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