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新品种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选育过程
  
  ‘金薄香4号’是80年代中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从新疆引入优良薄壳核桃种籽进行实生选种,经20多年选育出来的金薄香系列新品系之一。该品种于1996年、1998年、1999年先后在山西的汾西、晋城、古县、汾阳、五台、太原等地栽植7530株,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物候期进行区域试验。经7年调查,并对坚果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分析,一致认为该品种已达到预定的早实、大果、薄壳、果仁饱满、优质、丰产、稳产、耐寒、适应性强的选育目标。2007年8月31日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果实性状
  
  ‘金薄香4号’核桃果实长圆形,上下均匀一致。缝合线微突起,浅平,不太紧密:果顶有小急尖;壳面光滑,色浅,有纵向斑块浅纹:纵、横、侧径分别为4.752、3.628、3.774厘米,果形指数1.31:单果平均重13.9克:壳厚1.2毫米,仁均重8.15克,饱满,出仁率58.6%:内褶壁退化,横隔膜膜质。易取整仁,内果皮呈棕红色,仁乳白、酥脆。味香甜,品质上。
  
  3 植物学特征
  
  金薄香4号树冠圆头形,干性强,层性明显;结果后树姿较开张。1年生枝浅绿色,皮孔小、椭圆形,明显、灰白色,新梢停止生长后转为鲜绿色;新梢年均生长量18.1厘米:粗0.715厘米,可抽生二次枝;6月中旬封顶后枝较多;多年生枝灰白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颜色浓绿,广卵圆形,叶缘无锯齿;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长8.3厘米,80朵小花/序;小花花被呈5裂,有20个雄蕊小花,花丝极短,花药黄色,花粉多。
  
  
  4 生物学特性
  
  4.1 物候期
  金薄香4号核桃在晋中地区4月初萌芽,4月中旬雄花开放,花期7-10天:2-3天后雌花开放,花期7-10天,两性花花期相遇;9月上旬果实成熟。10月底至11月初落叶;果实发育期130天,营养生长期为210天。
  
  4.2 生长结果习性
  4.2.1 开花习性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核桃品种园,对金薄香4号、辽宁1号、中林5号3个品种进行雌花期和雄花期的观察,结果表明,金薄香4号属于雄先型品种,在晋中地区4月中下旬为雄花盛期,4月底至5月上旬为雌花盛期。因此应选4月底至5月上旬为雌花盛期的品种为授粉树。经试验,金薄香1号、中林系列、扎343作为金薄香4号授粉树比较理想。
  4.2.2 结果习性 金薄香4号嫁接苗第2年结果,第5年进入结果初期,第7年进入盛果期,在我所核桃品种园8年生树株产4.0千克。我们以‘辽宁1号’、‘中林5号’作为对照,比较6年生‘金薄香4号’与各品种间的生长结果差异,(株行距4米×5米)。调查表明。金薄香4号树高和干径都小于对照品种,果枝长与对照品种没有显著差异,但果枝粗有差异,分析属于矮化型品种。
  从产量看,金薄香4号和对照辽宁1号、中林4号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0.19、0.24、0.16千克/平方米,已超过“国,家标准有关优树丰产的指标(0.15千克/平方米)”。通过连续4年株产调查,金薄香4号具有连续丰产、稳产的特点。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栽植密度及授粉树配置
  金薄香4号核桃可适度密植,株行距以(3米×4米、4米)(5米、4米×6米为宜;土壤贫瘠的山坡地可按3米×4米密度定植: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平地可适当稀植(4米×5米、4米×6米);核桃为雌雄同株异花树种,金薄香4号为雄先型品种,为确保丰产,栽植时最好搭配授粉树。授粉品种可选用金薄香l号、2号、晋龙系列、中林1、5号:在雄花开放前要疏除90%~95%雄花,减少营养物质的无效消耗,可适当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5.2 合理整形修剪
  ‘金薄香4号’结实早。栽植密度较小,整形时最好选用主干形,定干高度为1米左右。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修剪,以避免冬季修剪造成伤流,导致树势衰弱及夏季修剪营养物质的浪费。在开花坐果后要春剪,在采果后秋剪较为适宜(10月下旬秋分后)。
  
  5.3 土肥水管理
  核桃在年生长周期应施3次肥,在土地解冻后至发芽前施;在落花后(4—5月)施;在果实生长期(6—8月)施。夏季叶面喷肥2-3次。正常年份应灌溉2-3次水,即发芽水、膨果水、越冬水。要积极推行免耕法,用理化办法控制杂草生长及机械割草,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生产优质核桃,实现可持续发展。
  
  5.4 病虫害防治
  金薄香4号核桃抗病性较强,但在幼树期管理粗放可能会发生枝枯病、腐烂病、白粉病、果实黑斑病等病害。主要害虫有核桃举肢蛾、舞毒蛾、黄刺蛾、介壳虫、核桃叶甲、核桃果象甲等。防治方法: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等量式波尔多液;虫害发生时可喷1500-2000倍的菊酯类农药 1000倍的多菌灵或使用灭幼脲及生物农药进行综合防治。
其他文献
晚熟油桃新品种‘瑞光39号’   为解决中国自育晚熟油桃品种缺乏的问题,1998年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育成的大果,硬肉,风味甜的晚熟桃品种‘华玉’(郭继英等,2003)为母本,从美国引入的风味酸甜的晚熟油桃品种‘顶香’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温室培育获得杂种苗154株。杂种苗于1999年5月定植,2002年开始结果,其中代号为98-5-21的单株果实性状表现优良,入选为优良单株。经
近日,笔者随同天水果友协会会长裴宏洲农艺师,来到该市麦积区马跑泉镇崖湾村老支书王满德(右)的家里。走进庭院,二级提灌引水工程示意图引人注目。在他家主房里,干净整洁的床铺上,近期的《陕西果业》报放在枕头旁,房间的布置既古香古色,又充分展示出现代文明的科技氛围。从点滴窥视中,领悟到这位年近花甲老人处处舞动着的火热的激情。  初中文化的王满德。在马跑泉镇的村级领导中,那可是位“三上三下”累计任职20多年
矮化苹果树整形修剪方法很多,有自南纺锤形、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等等。但通过我们在陕西宝鸡地区。特别是在凤翔县多年的观察与实践,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与研究,作者认为高纺锤树形更适于矮化苹果树整形修剪。    1 整形目标    成龄树667平方米留枝量6万—7万条(生长季8、9月份),长、中、短枝比例1:3:6,叶面积系数2.5—3.0,枝果比约3:1,叶果比25—30:1,花芽和叶芽比例1:3.66
1 选育经过    华脆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76年利用金冠X惠杂交,1989年选为初选优系,1995年选为复选优系,于1995年暂定名为华脆,同年辽宁、吉林等地开始引种试栽,目前已在辽宁、北京等省(市)10多个地区进行了区域试验和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观察研究,确认该品种是一个内质较好、制汁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的红色、晚熟、鲜食加工兼用苹果新品种。20
姓名:昌平富士苹果  产地:中国昌平  特点:果形端庄秀丽。色泽红润饱满,果肉细脆多汁,常温下耐存储。  营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4%以上,含苹果酚、果胶质、维生素、黄酮、锌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    提起我的出身,要从30年前说起。那个时候,我国几乎没有本土栽培的大苹果。在适宜苹果生长的河北一带,苹果的品种单一。个头小、颜色青、味道酸,在果品中普普通通,不大受待见。  1979年的12月,我的
日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公布了201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灵宝苹果”品牌价值再次升值,品牌价值达43.27亿元。这是该中心第三次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研究,连续三年来,“灵宝苹果”品牌分别以38.12亿元、41.10亿元和43.27亿元的评估值,位居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前列,彰显了“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这一巨大无形资产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2007年,胶东地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痘斑病发生严重,几乎所有果园都有轻重不一的发病。经调查统计,套袋红富士苹果痘斑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8.2%,严重果园为70%~80%,特别严重果园发病率为100%。  苹果痘斑病和苹果苦痘病的病因一样,都是由于果实缺钙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苹果痘斑病是以果点为中心,在果点1毫米范围内果皮变褐,其周围出现紫色晕圈,直径约为5毫米,以后病组织下陷,形成暗褐色痘斑,轻者3
莲雾原产马来半岛,又名辈雾、洋蒲桃和爪哇蒲桃等,为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乔木果树。近几年在我国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份种植。莲雾植株2~3米,主十周径21~27厘米,树冠网头状,叶片为单叶对生一花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每个花序有3~9朵乳白色的小花,结果部位以树体中内部为主,正造果成熟在6—7月:果实为肉质,形状有梨形和钟形等,成串聚生。果皮颜色为晴红色,果面有光泽,被蜡质,果肉白色,海绵状,
1 面积  2010年园林水果面积11543.9千公顷(1.73亿亩),比上年增长3.6%。主要品种中香蕉、苹果、柑橘、葡萄栽种面积分别增长5.5%、4.4%、2.3%和11.9%;梨面积下降lO%。(见表1)。            “十一五”规划期间。水果面积年均增长2.66%,期末2010年比期初2006年(10122.6千公顷)增长14%。参见图1。  2 产量  2010年我国总的水果产
1 选育经过    1997年,安徽省怀远县涂山风景区杜郢村的果农李家政,发现自家1株三白石榴树遭雷击死亡后,又从其根部生出一条新萌条,该萌条后来结出的石榴果不仅个大、粒大、味甜、核软、外观好看,而且成熟早、产量高。后请安徽农业大学用RAPD-PCR技术鉴定,认为是原三白石榴的遗传变异。通过进一步选育和小区域种植试验,表明其无性系后代性状稳定,2003年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