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直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s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直觉,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对于事实的一个顿悟。在采写新闻的时候,有经验的记者通常会知道哪些新闻事实可以作为具有新闻价值的元素来提炼。新闻直觉也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关键词】直觉 新闻直觉 新闻敏感 顿悟
  
  一、新闻直觉阐释
  1、新闻直觉的定义
  直觉是“指一种不经过逻辑推理而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的直接的理解。”思维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对它做了这样的阐释,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换句话说,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和认识”。①直觉一旦被运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即记者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特征、状态作出直接、完整、快速的反应,揭示其所蕴藏的新闻价值的一种心理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直觉。②
  从以上对于新闻直觉的阐释,笔者认为新闻直觉是人脑未经过任何思考而对外界环境、事物产生的一种直观反应,是一种感知能力,也就是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和判断新闻价值的一种能力。
  2、新闻直觉的特点
  《新闻美学》一书中将新闻作者通过直觉把握对象的活动分为两个基本点。一是“即景会心”,指新闻作者一接触到客观事物,马上就与客观事物发生兴会、交流,产生一种心灵感应和写作冲动。二是“一触即觉”,指在新闻写作活动中,新闻作者对对象的感受、把握。新闻直觉作为一种心理意识,是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个跟思想产生共鸣的题材。它不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来推理,瞬间就能一眼洞穿全底,直接做出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捕捉到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线索。在这里我们提到的两个直觉特性就是直接性与非逻辑性。直接性是指直觉是直接与真理相关联、直接领悟事实根本的思维方式。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说: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③非逻辑性是指直觉是人类在无意识思维状态下,没有经过推理,不同于逻辑思维那样有意识地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正如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所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④在新闻采写中,直觉的这两种特性被定义为“二度超越性”。二度超越性往往表现在记者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价值所作出的快速而深层的把握。一个具有新闻直觉的记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深入到事件的内在,进行信息组合,抓住事件的新闻价值。
  二、新闻直觉的形成过程
  新闻直觉的形成离不开新闻敏感。刘海贵和尹德刚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中对新闻敏感的定义为“所谓新闻敏感,通常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这个定义指出了新闻敏感的主、客体及新闻敏感的实质。
  新闻直觉的形成基础是以平时积累的信息在大脑中作为储存信息,通过显意识的追求,在新旧信息的联想、重组的过程中,激活潜意识,产生契机启迪,触发直觉,形成顿悟。但是从其发生形式来看有两种:第一种是“一触即觉”,另外一种则是在显意识的有意追求下,激活潜意识才能获得。传者对某一个新闻事件相关知识积累越丰富,对这一新闻事件的了解越深刻,那么在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与新闻事件联系认识有一个吻合的接口,而当萌芽状态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一旦显现出来,传者往往可以迅速地形成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本质的反应,即新闻直觉。所以,在此新闻直觉发生的模式是:信息储存——契机启迪——顿悟(直觉)。著名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邵飘萍对新闻敏感发生的这种模式及其发生的内在原因作过一段论述。他认为,敏感的记者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能“一闻而辨其价值的大小”。这并不是一些人天生就更具有当记者的潜力和天赋,而是长期积累下的一个偶然得知。所以,新闻直觉是新闻敏感形成的酝酿。
  另一种则是在显意识的追求下,激活潜意识才获得的。有些新闻事件涉及面宽、因果关系复杂,而记者的相关知识又储备不足,新闻事件的本质没有被记者洞察而进入意识,但却朦胧地藏于潜意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运用具有一定目的的显意识去激发潜意识,激活直觉,才能激发新闻敏感,才能发掘、捕捉到新闻线索,进而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这时,新闻敏感的发生是“在显意识的有意追求下。经过潜意识加工,再流向显意识,是相互作用的结晶”。它的发生模式是:信息储存——有意追求——契机启迪——联想重组——激活潜意识——激活直觉——激活新闻敏感⑤。新闻实践表明,新闻敏感的形成并不都是“一触即觉”、豁然开朗。对于一些牵涉面更宽广、因果关系更为复杂的问题,还必须在显意识有目的地追求下,经过契机启迪,促成新旧信息联想重组,才能激发潜意识,激活直觉,形成新闻敏感。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新闻敏感分为两种形成模式,一种就是我们理解的顿悟,另一种就是渐悟。而我们所提到的新闻直觉属于前者,它是一种未经过长期的思考而突发性的直观反应,同时也具有不稳定性。新闻直觉和新闻敏感是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新闻直觉
  在一般人看来,记者的直觉能力是一种具有某种天赋的本能,事实上,这是一种对于记者职业的误解。美国新闻教育家普利策曾于1904年在《北美评论》上写道:“一个人的‘新闻鼻’可以在摇篮里诞生,但是他的新闻直觉却不可能是天生的。跟许多伟大的素质一样,新闻直觉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来嗅出和判断善恶、是非、真假、美丑、成败。”所以,新闻记者平时要多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1、提高素养积累经验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是具有灵魂的,它的灵魂就是新闻思想。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作品评论,都要靠丰富、深刻的思想去说服人、感染人,而新闻作品的思想深度往往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理论素养的高低。经验告诉我们,理论素养越高,思想越开阔,就越具有敏锐的新闻直觉,继而抓住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并写出优秀的作品。而丰富的信息和经验积累能使记者在遭遇突发情况的时候,做出准确的判断,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和信息来进行报道。在新环境中,对于新问题、事物可以最短时间内刺激作者的潜意识,激活直觉,激发新闻记者的敏感度,捕捉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对该专业方面相关新闻的捕捉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专业性强的报道领域,离开必要的专业知识,有时会寸步难行;而有着过硬专业知识积累的新闻工作者,很容易在这些领域捕捉到新闻价值高的信息。实质上,新闻直觉是记者与新闻事实在一瞬间思维碰撞出的火花,以记者大脑中的信息储备做为基础的,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有别于盲目的冲动性思维。如果记者头脑中的积累贫乏,思维的空间狭小,就难以产生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新闻直觉要靠记者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加上平时的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培养以及对知识和经验的总结、积累,才能一触即发,有感而作。所以,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是我们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前提,也是我们具备敏锐的新闻直觉的基础。
  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人身上最敏感的器官是眼睛。实践证明,许多生动的情节,感人的细节,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所领悟。观察作为记者的必不可少的本领,对于我们的新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首先,人在实际生活中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应事物的,新闻记者知觉通过观察,才能取得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从而准确、客观地反映事物。所以记者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观人于微,察事于细。其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范长江说:“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减少,只能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则应是记者的积累和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记录现场的真实情况来作为我们追求真实报道的前提。所以,我们应当在报道的过程中,尽可能到事发现场进行观察以获得第一手材料,而不善于观察的记者则会白白的错失机会,让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与自己擦肩而过。最后,记者的观察与常人之不同处,它要受制于新闻特性,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观察到富于特征而又有意义的新鲜事物。观察能力强的记者能以小见大挖掘重要的新闻价值,能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见出奇异,发现事实独特的另一面。我们在面对习以为常的新闻事件时,要学会从单一到多元,换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旧事物,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审视分析,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地提炼升华、举一反三、由表及里,从而找出最能反映新闻主旨、表现新闻主题的视角,采写出翻新的报道。
  新闻直觉是一种存在于显意识状态下的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于外部世界的一个无意识的、没有经过思考过程的直观反映,对新闻工作者在遇到新事物、新问题时具有启迪作用。新闻直觉的产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探析,还要积学以储宝,才能牢牢地锁定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产出佳作。
  参考文献
  ①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②张溪,《新闻记者与直觉思维》,《新闻窗》,2007(6)
  ③④⑤虞达文:《新闻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1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类型模糊化、新闻性和娱乐性互渗的制作观念。从电视环境与外来观念的影响、文章场景融合与电视语态改变,功能主义传播观念与电视节目商
【摘 要】信息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作为反映科技前沿成果的科技期刊,其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编辑业务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 素质    现如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期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提高期刊的质量,而期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壳牌科学马戏团在运作过程中与高校结合培养科学传播人才的模式及其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对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视,探讨其对我国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澳大利亚 科学马戏团 科学传播 人才培养  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无处不在,而且科技与人类社会在不断“上演”着诸多的矛盾冲突,公众理解科学的需求无论从科学共同体及政府的层面还是从公民个人的层面都越来越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仅37.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6人。因国内资源贫乏,故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则成为日本赖以生存的基本国策。
刺龙芽为五加科楤木属,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的林缘或林中。其嫩芽、茎叶可作蔬菜食用,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山珍,也是驰名国外的名菜良药。在果树林下栽培,充分利用地力,增加
刘文清(1966-),女,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介绍了S233省道三垛一江都港区段工程沥青上面层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并对提高Superpave沥青上面层路用性能进行了探讨。
文章根据水曲柳裸根定植即时嫁接应注意的问题,对选择砧木、选择优树、采穗时间、选择接穗、接穗贮藏及嫁接时期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
文章研究了那吉林场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物种构成和不同区段的群落结构,选择典型群落,采用物种丰富度和生活型、水分生态型对比分析方法,比较了林草过渡带各区段植物物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