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基础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定理、公式的活学活用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以数学课本为知识载体,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習,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在习题训练中,集中整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技巧,增强数学分析能力。针对这些,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满足课程教育改革要求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类学科,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较广,生活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常识,了解基本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能够多向性地培养理论分析、逻辑思辨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科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数学科目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题,因而既要对课本内容熟练掌握,又要强化习题训练,这种教学观念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阻,数学学习处于被动的僵化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倡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和交流合作式学习,这是新时期下我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科学类学科,主要研究事物数量、结构、空间等变化因素,属于概念性的信息类学科,数学形成历史较久,与其他科技型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具有连接和贯通关系。数学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增长自己的见识,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地复制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套用数学公式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实际训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整合,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特点形成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生数学基础,综合培养其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增长的同时,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完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课业任务加重,数学属于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对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因而学生需要花费较大的学习精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适当增加对学生的习题训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知识拓展、延伸部分较少,对学生的讲解大多停留在课本例题上,但却在课后加大对学生的习题训练。学生对概念性或延伸性的知识点学习不够深入,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将课本教学与学术能力培养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学会数学自主探究,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有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连接性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连接,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对于同一体系的内容,其概念理解、解题思路等具有相似点和连接点,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内容。解答一元一次方程,会采用移项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其中涉及去括号和去分数,类似于一般的算术式解法。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需要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向。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方程式,每个方程式中包含的未知数数量和种类相同,因而方程式之间存在某种数学关系;联想到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算法,可以将方程组中的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达到消元目的,使二元一次变为一元一次,简化算术式,继而按照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解答问题。
(二)层次性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集中分析问题的难易度,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中的单元结构,为学生实施层次性教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需要对概念性的基础内容加深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解题能力。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有理数部分,教师可以简化有理数概念,明确有理数主要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有理数加减中需要注意正负号变换问题,有理数乘除需要注意负号加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坐标轴,标注负数、正数在坐标轴上的概念,明确绝对值和相反数概念。学生掌握有理数中同号加减的方法和规律,能够辅助后期学习的整式加减。整式是含有数字和字母的算数式,计算过程中,是同类项进行计算,与一般算数方法相同,符号变换同有理数中的负号加减。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不同数学内容完成分类,使学生的学习富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总结计算规律。
(三)探究性教学
初中數学课程中不仅有算术式问题,同时还有图形问题,包括三角形、四角形等,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图形的变化规律、变化特点,如投影和三视图问题,还要学会图形面积计算和相似、相等证明。在学习数学图形中,学生要同时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针对图形问题中课本给定的一些定理和公式,教师不能让学生记忆、背诵和套用,需要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其形成原理。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三角形勾股定理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地测量的方法,将三角形角、边数值标注出来,分析其中的关系,在类比研究中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的和等于第三个斜边边长的平方;当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度,则这个角的对边长等于三角形斜边长的一半。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以实地测验、验算的形式总结,在探究性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
(四)合作性学习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是单一性的独立式学习,课本中表明的是一个知识框架,学生需要在重点内容提取中完善自己的学习理论,并通过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借鉴别人的解题方法,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较多,包括十字相乘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和公式法,教师在教学中均需要向学生一一说明。但是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同,对不同解答方法的学习、掌握水平也不同。大多同学基本上能够掌握公式法和直接开平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学习简单,但并不是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均能够使用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十字相乘法的解题效率更高,运算步骤较少,但学生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需要学生在计算时具有一定的数字敏感性。针对这些,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形成互助小组,分享自己擅长的计算方法,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原有的课程教学中改进方法,提高技能,从学生数学能力增长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需求。初中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层次分明、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李杰杰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習,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在习题训练中,集中整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技巧,增强数学分析能力。针对这些,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满足课程教育改革要求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类学科,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较广,生活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常识,了解基本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能够多向性地培养理论分析、逻辑思辨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科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对数学科目教学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题,因而既要对课本内容熟练掌握,又要强化习题训练,这种教学观念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受阻,数学学习处于被动的僵化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倡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和交流合作式学习,这是新时期下我国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科学类学科,主要研究事物数量、结构、空间等变化因素,属于概念性的信息类学科,数学形成历史较久,与其他科技型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生物等具有连接和贯通关系。数学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增长自己的见识,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地复制课本上的内容,也不是套用数学公式那么简单,而是要在实际训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整合,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特点形成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学习体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生数学基础,综合培养其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增长的同时,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三)完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课业任务加重,数学属于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对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因而学生需要花费较大的学习精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适当增加对学生的习题训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知识拓展、延伸部分较少,对学生的讲解大多停留在课本例题上,但却在课后加大对学生的习题训练。学生对概念性或延伸性的知识点学习不够深入,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强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将课本教学与学术能力培养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学会数学自主探究,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有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连接性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连接,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对于同一体系的内容,其概念理解、解题思路等具有相似点和连接点,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内容。解答一元一次方程,会采用移项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其中涉及去括号和去分数,类似于一般的算术式解法。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需要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向。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方程式,每个方程式中包含的未知数数量和种类相同,因而方程式之间存在某种数学关系;联想到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算法,可以将方程组中的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达到消元目的,使二元一次变为一元一次,简化算术式,继而按照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解答问题。
(二)层次性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集中分析问题的难易度,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中的单元结构,为学生实施层次性教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需要对概念性的基础内容加深理解,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解题能力。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有理数部分,教师可以简化有理数概念,明确有理数主要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有理数加减中需要注意正负号变换问题,有理数乘除需要注意负号加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坐标轴,标注负数、正数在坐标轴上的概念,明确绝对值和相反数概念。学生掌握有理数中同号加减的方法和规律,能够辅助后期学习的整式加减。整式是含有数字和字母的算数式,计算过程中,是同类项进行计算,与一般算数方法相同,符号变换同有理数中的负号加减。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不同数学内容完成分类,使学生的学习富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总结计算规律。
(三)探究性教学
初中數学课程中不仅有算术式问题,同时还有图形问题,包括三角形、四角形等,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图形的变化规律、变化特点,如投影和三视图问题,还要学会图形面积计算和相似、相等证明。在学习数学图形中,学生要同时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针对图形问题中课本给定的一些定理和公式,教师不能让学生记忆、背诵和套用,需要带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其形成原理。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三角形勾股定理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实地测量的方法,将三角形角、边数值标注出来,分析其中的关系,在类比研究中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边长的平方的和等于第三个斜边边长的平方;当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度,则这个角的对边长等于三角形斜边长的一半。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以实地测验、验算的形式总结,在探究性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
(四)合作性学习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是单一性的独立式学习,课本中表明的是一个知识框架,学生需要在重点内容提取中完善自己的学习理论,并通过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借鉴别人的解题方法,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较多,包括十字相乘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和公式法,教师在教学中均需要向学生一一说明。但是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同,对不同解答方法的学习、掌握水平也不同。大多同学基本上能够掌握公式法和直接开平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学习简单,但并不是所有一元二次方程均能够使用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十字相乘法的解题效率更高,运算步骤较少,但学生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需要学生在计算时具有一定的数字敏感性。针对这些,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形成互助小组,分享自己擅长的计算方法,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原有的课程教学中改进方法,提高技能,从学生数学能力增长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需求。初中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单元划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层次分明、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