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让历史课吸引学生,使学生对历史学科充满兴趣,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这是目前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该课题提出几点肤浅的建议,目的在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就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教学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位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并向他们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在教学中,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多开展如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想、有所问、有所讲、有所作、有所学、有所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跟学生共同商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艰难的,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所形成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不过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时候就埋怨新教材不好用,但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认真钻研之后,发现是自己的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发现了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的关键是好学, 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面对新的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激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提出“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技巧。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就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教学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位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并向他们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在教学中,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多开展如讨论、辩论,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想、有所问、有所讲、有所作、有所学、有所获。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跟学生共同商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艰难的,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所形成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不过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时候就埋怨新教材不好用,但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认真钻研之后,发现是自己的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发现了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的关键是好学, 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面对新的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激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提出“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技巧。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