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本地文化,是每一个地方政府不容回避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家战略;改革;道德底线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71-2
0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不仅是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保增长,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平衡、文化产业开发经营层次不高、文化产业活力缺乏、文化产业限制性政策较多等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很不相称,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这些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面对不断升温的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我们既要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扬长避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新境界。
1 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过剩饱和,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文化产业”意味着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脱颖而出,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在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文化和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将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特别是文化创意融入了传统产业,不仅使传统的产业得以重放光彩,也让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加工制造工业燃起新的希望。当然,现代科技的深刻变化也使传统的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文化产业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功能,这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发优势,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日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给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文化体制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树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做到既把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不忽视文化的经济属性,坚决摒弃那种将文化的事业性与产业性两者相对立或相混淆的错误思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其次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少,产出低,质量不高,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会更大。要遵循文化亲民、便民、利民原则,想方设法在农村文化服务平台和服务载体上寻求突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保障机制,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促进文化产业形成种类齐全、错位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再有,要大力改革原有的文化产业政策,让我国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在对一些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上,要逐步打破过去那种因农村征地拆迁以及耕地保护等敏感问题所受的政策制约,充分调动文化企业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源泉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活力无限。而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构成,其规模大小和实力强弱将最终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所以激发文化产业活力首先是项目的引进和推动。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只有大项目才能做出大气质,文化产业项目资源的整合集聚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地要把原有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并重新梳理本地在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应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上多下功夫,通过提升优惠空间,完善配套政策,整合、拓展现有的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产业人才的集聚和科学利用。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智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我国文化艺术教育氛围浓厚,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厚环境。各地方政府要发挥这一优势,努力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人才,并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以及奖励政策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创新,以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4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世界许多知名城市如巴黎、罗马等就是靠文化才赢得世人对它的赞美。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要想成为支柱性产业必须占有市场,只有占有市场才能拥有话语权,占有市场份额越大它的国际影响力才越大。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出台,特别是原本就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我国特色文化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旅游为代表的文化型消费已经开始发力,即将成为启动我国内需的新支点,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居民消费由低层次的生存温饱型向较高层次的小康享乐型转变,以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来刺激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要着力引进并打造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旗舰型”文化企业,积极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群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5 坚守文化发展道德底线
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习惯地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单纯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是一种误解。就文艺创作本身来讲,文化产业商品只有形成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发展,但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它不应该去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为金钱所捆绑,而应该创造出更多反映社会进步的文艺作品和成果,引导民众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前进方向。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去不断摸索,特别是大量民资涌入文化产业市场分享文化这块大蛋糕之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和引导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又要积极提高市场的监管效能。必须强调文化事业性和产业性两手抓、两手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要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激发全国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振兴精神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引导先进文化的发展,从而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丰厚内涵和努力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李俊林.文化产业的政府责任[J].晋中学院学报,2007(2).
[2] 郭妍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为例[J].艺术百家,2010(1).
[3] 梦溪,晓理.江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析[J].群众, 2010(3).
[4] 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04).
[5] 朱云军.文化强国重在道德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家战略;改革;道德底线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71-2
0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不仅是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保增长,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平衡、文化产业开发经营层次不高、文化产业活力缺乏、文化产业限制性政策较多等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很不相称,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这些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革发展。面对不断升温的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我们既要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扬长避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国家战略新境界。
1 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过剩饱和,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融合发展。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文化产业”意味着文化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适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在这其中脱颖而出,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在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文化和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将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特别是文化创意融入了传统产业,不仅使传统的产业得以重放光彩,也让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加工制造工业燃起新的希望。当然,现代科技的深刻变化也使传统的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文化产业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功能,这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发优势,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日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给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文化体制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树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大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做到既把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不忽视文化的经济属性,坚决摒弃那种将文化的事业性与产业性两者相对立或相混淆的错误思想,着力推动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和社会化。其次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少,产出低,质量不高,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会更大。要遵循文化亲民、便民、利民原则,想方设法在农村文化服务平台和服务载体上寻求突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保障机制,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最终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促进文化产业形成种类齐全、错位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再有,要大力改革原有的文化产业政策,让我国现有的产业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在对一些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上,要逐步打破过去那种因农村征地拆迁以及耕地保护等敏感问题所受的政策制约,充分调动文化企业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源泉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活力无限。而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构成,其规模大小和实力强弱将最终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所以激发文化产业活力首先是项目的引进和推动。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是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只有大项目才能做出大气质,文化产业项目资源的整合集聚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各地要把原有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并重新梳理本地在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应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上多下功夫,通过提升优惠空间,完善配套政策,整合、拓展现有的资源优势,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文化产业活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产业人才的集聚和科学利用。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智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我国文化艺术教育氛围浓厚,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厚环境。各地方政府要发挥这一优势,努力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人才,并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以及奖励政策等方面不断的探索创新,以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4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世界许多知名城市如巴黎、罗马等就是靠文化才赢得世人对它的赞美。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要想成为支柱性产业必须占有市场,只有占有市场才能拥有话语权,占有市场份额越大它的国际影响力才越大。随着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文件精神的出台,特别是原本就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我国特色文化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旅游为代表的文化型消费已经开始发力,即将成为启动我国内需的新支点,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居民消费由低层次的生存温饱型向较高层次的小康享乐型转变,以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来刺激文化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发力点。要着力引进并打造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旗舰型”文化企业,积极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群和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5 坚守文化发展道德底线
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习惯地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简单地理解为文化的单纯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是一种误解。就文艺创作本身来讲,文化产业商品只有形成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发展,但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它不应该去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为金钱所捆绑,而应该创造出更多反映社会进步的文艺作品和成果,引导民众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前进方向。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去不断摸索,特别是大量民资涌入文化产业市场分享文化这块大蛋糕之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和引导显得更为迫切。因此,我们既要不断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又要积极提高市场的监管效能。必须强调文化事业性和产业性两手抓、两手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要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强国,最重要的是激发全国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振兴精神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引导先进文化的发展,从而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丰厚内涵和努力方向。
参 考 文 献
[1] 李俊林.文化产业的政府责任[J].晋中学院学报,2007(2).
[2] 郭妍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为例[J].艺术百家,2010(1).
[3] 梦溪,晓理.江苏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析[J].群众, 2010(3).
[4] 杜振吉.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J].道德与文明,2011(04).
[5] 朱云军.文化强国重在道德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