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自从中专美术课程改革提出以后,先后得到了各地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但是,在教学操作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问题上。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三是关注教学成果的可检测性,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教师的反思意识,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有效”,“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五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有效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行为的教学思路或智慧。对于中专美术教学来说,如何把美术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想等问题是提高中专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核心功能﹑激励功能和测度功能。要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首先必须明确掌握教学目标,以便保证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就谈不上教学效果的优劣,更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和达成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并实现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百般诱导、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只停留于表面和肤浅阶段,教学难以深入的现象;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进展缓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预设与生成成为两张皮,等等。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很多情况下与教师的教学模式较陈旧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学生的个性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与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因为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先天心理气质也会有差别,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因学生内向寡言而冷落,也不能因学生外向、开朗而偏爱,更不能因学生爱跟老师唱对台戏而反感、限制,而应创设条件让内向生大胆说话质疑,给外向开朗者以展示魅力的场合,让敢唱对台戏的学生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立足课堂教学,认真开展有效教学。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之以渔”已成为教师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主要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学法的指导上,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最大化地发挥主体作用。
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用心安排,做好“导演”。按照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及相关问题,将所教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感知教材,通过主动学习,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注重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性
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这样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迸射。
4.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广于美术教材的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四、运用发展性评价。
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展示美,更要让学生领悟美和发现美。课堂教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根本,是基础性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快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观念赢得成效。美术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展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即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三是关注教学成果的可检测性,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教师的反思意识,思考“怎样的教学才有效”,“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五是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有效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行为的教学思路或智慧。对于中专美术教学来说,如何把美术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想等问题是提高中专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及具体规格,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核心功能﹑激励功能和测度功能。要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首先必须明确掌握教学目标,以便保证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就谈不上教学效果的优劣,更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和达成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形式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并实现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百般诱导、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只停留于表面和肤浅阶段,教学难以深入的现象;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进展缓慢,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预设与生成成为两张皮,等等。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很多情况下与教师的教学模式较陈旧有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学生的个性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问题与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因为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先天心理气质也会有差别,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因学生内向寡言而冷落,也不能因学生外向、开朗而偏爱,更不能因学生爱跟老师唱对台戏而反感、限制,而应创设条件让内向生大胆说话质疑,给外向开朗者以展示魅力的场合,让敢唱对台戏的学生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立足课堂教学,认真开展有效教学。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之以渔”已成为教师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主要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学法的指导上,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最大化地发挥主体作用。
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用心安排,做好“导演”。按照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堂内容及相关问题,将所教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感知教材,通过主动学习,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注重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性
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这样学生创造灵感的火花才会自由迸射。
4.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广于美术教材的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四、运用发展性评价。
美术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意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展示美,更要让学生领悟美和发现美。课堂教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根本,是基础性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快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观念赢得成效。美术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展示,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