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云雾中,这拔地而起的麦积山,就像一尊从天际向我们缓缓走来的佛陀。 麦积山石窟以“东方雕塑馆”之誉闻名遐迩,可我总想称它为艺术村,因为这里的造像完全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麦积山的整座山体,挤挤地住满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佛像。它们从南北朝开始至清朝经历了十几个朝代,1500多年来,这些佛教造像陆陆续续地在这儿建立开凿家园。现住三“人”以上的洞窟有194“家”,总有7200余“人”,这还不包括直接画在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雾中,这拔地而起的麦积山,就像一尊从天际向我们缓缓走来的佛陀。
麦积山石窟以“东方雕塑馆”之誉闻名遐迩,可我总想称它为艺术村,因为这里的造像完全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麦积山的整座山体,挤挤地住满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佛像。它们从南北朝开始至清朝经历了十几个朝代,1500多年来,这些佛教造像陆陆续续地在这儿建立开凿家园。现住三“人”以上的洞窟有194“家”,总有7200余“人”,这还不包括直接画在石壁上,占地1300多平方米,被称为壁画的几千“人”。
整座麦积山石窟象个西北山野里的一个热闹村镇,又像美国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那里的纳威族人为防备外来侵略,将自己的家筑造在极其惊险的峭壁之上。麦积山悬崖上的艺术村内的道路,也四通八达,各个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因有云烟栖绕,绵绵密密地时常为他们遮掩俗人贪婪的眼帘。
他们让世人疑为是天堂的神来之族。
佛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与其造像艺术于公元1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开花,本质上是倾诉了这里老百姓的梦想、情感和审美意识。
麦积山石窟不同于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的开凿,它不像敦煌那样借助于往来丝路上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也不如云冈、龙门那样依赖北魏至唐的皇室力量鼎立扶持。这座石窟完全凭借当地民间及中下层官吏的力量在长达千余年的不断努力中形成。因而在造像艺术上渗透着浓浓的民间风格,把普通民众的期望与渴求、呻吟与呐喊和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与对恶的鞭笞深深地熔铸于造像之中。胡承祖老师对麦积山石窟的渊缘,分析的很透彻。
他说:“佛教造像的人文精神实质上又分为两个主要趋向。一方面是以云冈、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帝王即佛’倾向,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则完全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而麦积山石窟大量北朝中小型泥塑却完全与这种帝王式造像不同,在千姿百态的北魏、西魏泥塑造像中,出现了大量充满生活情趣和普通人感情,甚至具有七情六欲的世俗化、人格化形象。如44窟含情脉脉的主佛,和面带甜美而神秘微笑的弟子;135窟低头侧目含笑的胁侍菩萨,121窟的菩萨与弟子在佛侧窃窃私语、互吐心曲。还有许多身姿微微扭动,眉宇含情,顾盼流芳的菩萨。至于123窟内身着北朝民族服装的童男童女供养人,更显出天真活泼、憨厚率真的生活气息……”
“据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曾以自己的情妇为模特,创造了《西斯庭圣母》这一不朽杰作。而在这之前,中世纪天主教堂里的圣母像都是冰冷如铁不食人间烟火的呆板形象。麦积山石窟泥塑的众生相恰如拉斐尔的杰作一样,它们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宗教本身并无真实内容可言,它的根据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不同的只是麦积山石窟所反映的这种撼人心魄的人文主义精神较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早出了约整整1000年。”
特别兴奋地自豪了好长时间——我们的人文艺术雕塑比欧洲早产1000年!
我愉悦地面对着1500年前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态画卷。它们不仅仅是影响世界传世的艺术杰作,不仅仅是菩萨与弟子,更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世俗人物。古代艺术家通过世俗化、人格化的大胆表现手法,把神与人、宗教与世俗完善地融为一体,使我仿佛正在倾听这些村姑农妇、纯情少女、痴心男儿们的故事,与他们进行着艺术和心灵上的对话。
这番亲切的感受,定是因为我们在麦积山石窟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找到自己曾生活过的村落,找到华夏造像艺术在自己血脉中传承的共鸣。
在这悬崖峭壁之上的艺术村里,无论是北朝“秀骨清像”的艺术之人,还是隋唐丰腴圆润的仕女村姑,或乃宋代魁武威猛的力士们,他们形象外表都形神兼备,极具内在个性。他们的生命中充满人性美的情调艺术,他们会把平日里羞于启齿的,人生中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大大方方的告诉你。
你想了解1000多年来人类生命的奥秘吗?
你想知道为什么这些造像和《阿凡达》里的纳威族人一样,要将家建造在这天际之巅吗?
到麦积山石窟艺术村那凌空的栈道上,去走走吧,那里能给你答案。
其他文献
古迹散步 从目前考古调查所获知的信息来看,西藏石窟的分布地域主要在藏南谷地和藏西高原一带。藏南地区的石窟有拉萨市药王山查拉路甫石窟、岗巴县乃甲切木石窟、拉孜木扎山石窟、曲松县洛村及拉日石窟等;藏西地区有东嘎·皮央石窟、丁穹拉康石窟、吉日地点石窟等20余座绘制有精美壁画的石窟。 药王山摩崖造像:药王山位于拉萨市内,乘坐市内的车到江苏路上,从这里的一条小巷子走进去就是药王山的后门,查拉路甫石窟就开
克孜尔的七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灼热的阳光从空中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整个世界似乎都在热浪中窒息。 夏日的克孜尔,木扎提河静静地流淌着,水很小,以至于让人很难相信它就是一条河,一条养育了曾经辉煌一时的龟兹古国的河。 在古龟兹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中,克孜尔石窟并不是惟一的,就在今天的渭干河两岸和周边,还分布着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克埃肯石窟、台台尔石窟、
古迹散步 新疆石窟,现已发现的石窟群有17处,洞窟多达960多个。新疆地区的石窟主要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目前发现石窟遗迹的有4个地区,分别为古疏勒区(今喀什)、古龟兹区(今库车、拜城)、古焉耆区(今焉耆)和古高昌区(今吐鲁番)。 龟兹石窟:乌鲁木齐到库车县可乘火车,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便可到达,再转乘汽车前往库车县的龟兹石窟,你便可以领略规模庞大的龟兹石窟群。 吉木萨尔天山北
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为中国石窟寺最为集中的省份。甘肃石窟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盛于北朝、隋唐,宋以后渐趋衰落,至明清历经十多个朝代的毁损与重建,绵延1600年,留存至今大小60余处。 因多半是在砾岩上凿造,开洞易而雕像难,故甘肃石窟多采用彩塑和壁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这种塑绘结合的石窟寺是甘肃石窟寺的一大特点。其造像艺术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影塑、悬塑。顺势雕造,是甘肃石窟造像的
10月8日,访榆林窟。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 昨日看了一整天的彩塑、壁画,双脚还不算太累,因不停仰俯,脖子真有些酸硬。今天一大早上车,因需绕路,中午才到榆林窟,颇感倦怠,但当榆林窟出现在眼前时,一身懒意不翼而飞。好一个景色!这是团友落车后的同声赞叹!榆林窟在莫高窟之东,安西县西南150里的峡谷中。石窟开凿于林河峡谷相距100米的东西两岸,此所以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乎?万佛峡是唐、五代、宋、西夏、元
金秋十月,甘肃《读者》老总彭长城邀请了期刊界的一批老总,走了一趟河西走廊。 进入河西走廊,有座山始终伴随着你,它连绵起伏,盘垣千里,壁立于大漠与戈壁之中;它横空出世,主峰高达5827米,哪怕是盛夏,山顶依然闪烁着皑皑白雪;它百态千姿,三千多条冰川,像三千多条银蛇,在山峦间盘旋飞舞。别看它外表冷峻,其地下河却潜流涌动,孕育着河西的万物,这座山便是祁连山——河西走廊之父。 马蹄寺石窟群正处于祁连山
无意中,竟捡了本“族谱”,回家可以吹吹牛,这感觉很好。 这天,从麦积山石窟回到天水火车站,匆匆进站,一问,到西安的火车要晚点一个多小时。 “去看看天水市!”我们小跑着跳上去天水的的士,因刚才经过渭河,看见岸边桥头左右两条金黄色足有50米长的巨龙,仿佛昂首腾跃在滔滔渭河之水,鲜艳抢眼。司机告诉我们“那是临时制造的,我们伏羲文化节刚过,热闹的很!”伏羲,是我们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
烟雨麦积 麦积山,是一座倒悬的山体。 远远地,就看见一孤峰拔地而起,好像农人秋收后在场院中堆起的麦垛。一见到,便想起清代吴西川的诗“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最宜秋后雨,兼爱暮时烟……” ——非常惬意的诗情画意!可平日里缺少锻炼,又一大早从西安走来,走了近10小时的我,此时已累的脱了窍,整个活脱脱的现代俗人,虽然身临其境地站在它面前,却感受不到任何诗意,那情调在疲惫的心绪中如麦积山烟雨般云消烟
“再过几个月,我就退休了。”这位穿着保安服的老管理员微笑着回答我。 他的岗位是站在麦积山七佛阁的进口,那是这里唯一既能关闭上锁,却开放不用另买票,开凿于北周时期的重要洞窟。我走得慢,在下层底仰望时,远远正看见他在帮我们杂志社的小杨拍照。我到那儿时,他也主动地迎上来,指导该站在哪个角度拍照片是最佳位置,重点是哪尊佛像造像,它有什么的背景和代表意义。 “注意看,佛陀背光两侧这长翅膀双头童子。”他热
散花楼,我独自凭栏。 在这云烟缭绕的凌空绝壁上,你只要轻轻伸出手掌,便可抓住一把迎面飘来的云絮。 你只要展开双手,便能捧住从天空纷纷落下的花瓣,似梦中仙境般,很美、很美…… 然而独自凭栏,你还会强烈地感受到人在红尘中沉浮的怯意—— 你会听见麦积山在讲述那些令人怅怀的凄婉故事,如在第4 3号窟内狭小幽暗的洞窟中,曾葬有一位难以瞑目的女性——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这位“美仪容”,“好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