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校开始重视起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只有重视到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才是当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常常会陷入“题海战术——不会解题——更多习题”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在指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时,在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应考中的重难问题时,应该着重加强对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拓展,帮助他们实现向优等生的转变。数学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对数学课程的认知,了解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挖掘这些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潜力,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73-02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常常会陷入“题海战术——不会解题——更多习题”的恶性循环,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很清楚,因而忽略数学作为基础应用学科中的实践运用作用,导致出现越学越疑惑、越听越迷糊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指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时,在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应考中的重难问题时,应该着重加强对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拓展,帮助他们实现向优等生的转变。在一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学习的特性,每个人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一些学困生却不以为然,他们找不到或者说是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这些数学学困生首先学会的就是模仿别人的数学学习方法,盲目跟风学习,这不仅不利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甚至可能会拖慢数学课堂的学习进度。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问题。因为数学本门学科,本来就非常抽象,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的分析能力,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在很多初中学校仍存在“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现象,往往忽略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数学很多时候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由于学生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每当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根本无法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理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太枯燥、乏味,除了数字就是公式,没有任何趣味可言。
2.初中学生本身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从小学升到初中,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个过程。但是初中数学枯燥乏味,没有任何色彩,难度系数较大,课程节奏也比小学快了很多,从而导致了初中学生学不好数学,就失去了信心,最后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还打了“退堂鼓”。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也是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初中数学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又没有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所以也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讲课节奏,时间长了便变成了学困生。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淡薄。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展示出较高的兴趣时,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这一学科的成绩提高,并且在日常的學习中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初中数学老师的问题。现在仍有很多初中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仍然老师是主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思考这一环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讲的没听明白,就不再思考了,慢慢的就变成了学困生。还有一种原因是,老师更加注重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不好的往往就被忽视了,渐渐的就被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最终成为了一名数学学困生。其次,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害怕与数学教师进行沟通,在这些学困生眼里,数学教师严肃、不易亲近,让他们很难向数学老师请教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大部分的学困生不会主动向数学老师请教问题,这除了说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之外,也说明了数学教师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缺少课堂上的关爱,从而导致这些学困生教师之间产生沟通的障碍,不利于学困生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改进师生关系也成了当下促进学困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二、学困生转优策略
1.突出以生为主,培养学生探知求知能力。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基础问题是在于缺乏探知求知欲,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点灌输,以较低效率的知识转化率和理解程度,应付大量的习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研了解他们前期数学基础、对课堂教学形式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吸收转化的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同样的知识以更为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和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快速接受。有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数学教师先要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学生要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配合好数学教师的工作。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以不必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意义,可以带领学生在解决路程速度、购买物品等实际问题中先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再穿插讲解方程含义,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独立思考之后,数学教师对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一点拨。数学教师还要重视起数学学习中的预习巩固,特别是针对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的预习和巩固显得就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的数学方案,或者通过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来增强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强化积累。这些方案的实施,都可以更好的帮助学困生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克服数学学习的难题,增加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加强引导点拨,提升学生迎难解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粘合剂的作用,对各知识点要进行穿针引线,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容易将知识体系割裂开来学习,知识前后没有衔接,导致学习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要预见性的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断档、结构脱层、体系割裂等问题,强化教学中的引导点拨,巧妙的引领学生迈过难题的制约点,让他们既能充分感受解决矛盾问题的逻辑步骤,又不会因思维上的局限性影响学习体验。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容教学时,由于平面几何涉及的点、线、面、角的求解比较多,所以,要精心设计综合性较高的题目,做到能涵盖主要的知识点,并且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在指导学生做题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适应解题难度和强度,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知识点或解题思路的转换上,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注重协助沟通,增进学生互帮互助能力。数学学习主要是训练思维逻辑能力,是实际运用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搭建思维交流与碰撞的平台,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或帮扶小队,促使他们通过沟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可以采取强弱结对,重点突出一对一帮带,让学困生从身边实例了解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取弱弱结组的方式,让学困生在一起探讨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集中针对共性问题予以讲解点拨。通过成组结队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互帮互助的能力。
4.活用提示启发,强化学生敢想敢试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思维启发与引导,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并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思维上还没有达到其他学生的灵活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前期学习过程中照搬照抄式学习模式导致了不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初中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启发方式,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解题思路,对每一种的想法都敢于去尝试验证,在不断探索寻找中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如,在进行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时,需要学生敢于去用不同的因式进行分解尝试,在不断体会和总结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快速使用正确的、巧妙的解题思路去解决问题。
5.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授课观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过于直接,缺乏课堂吸引力,在课堂上难以引起与学生的互动,单一的数学授课方式,会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来,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数学小组分组,让学生充当教学小老师,让学生们自主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数学难题,开展数学小组比赛,让学困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主动地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在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活跃度,增加了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渐改变数学学习困难的现状。
三、学困生转优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避免过度关注。学困生对于教师和周边学生的过度关注会比较敏感,教师在帮扶学困生转优时,要注意把握程度,防止因过度关注导致学困生分散注意力。
二是要避免方法不当。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方法的针对性,防止方法用了许多效果甚微,或者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
三是要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在一些学困生的学习中,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一些学困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没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这些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让这些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困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于事前没有充分调研、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反馈评估不够及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信心,在诸如“我不行”、“我怎么可能会”等自卑心理暗示下,不断弱化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影响了自己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出现越学越吃力越学得难受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面对学困生要采取灵活多变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持續转优,逐步增强学习中的参与感,逐步找回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打开他们的思维,实现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结语
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掉任何一部分的学习,学校和教师通过互相配合,帮助学困生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学习数学的方案,创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数学课堂体系,数学教师重视起与学困生的沟通关爱,给予学困生正确处理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困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对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维清.初中学困生转化方式与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6(33)
[2]杨继想.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01)
[3]朱振.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3)
[4]张卫星.注重数学作业设计 提高教学实效性[J].亚太教育.2015(23)
[5]王玉慧.探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08)
[6]贾广旭.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解析[J].科技资讯.2020(0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73-02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常常会陷入“题海战术——不会解题——更多习题”的恶性循环,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很清楚,因而忽略数学作为基础应用学科中的实践运用作用,导致出现越学越疑惑、越听越迷糊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指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时,在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应考中的重难问题时,应该着重加强对学困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拓展,帮助他们实现向优等生的转变。在一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学习的特性,每个人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一些学困生却不以为然,他们找不到或者说是没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这些数学学困生首先学会的就是模仿别人的数学学习方法,盲目跟风学习,这不仅不利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甚至可能会拖慢数学课堂的学习进度。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问题。因为数学本门学科,本来就非常抽象,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的分析能力,还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在很多初中学校仍存在“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现象,往往忽略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数学很多时候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由于学生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每当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一脸茫然,根本无法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理性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太枯燥、乏味,除了数字就是公式,没有任何趣味可言。
2.初中学生本身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从小学升到初中,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这个过程。但是初中数学枯燥乏味,没有任何色彩,难度系数较大,课程节奏也比小学快了很多,从而导致了初中学生学不好数学,就失去了信心,最后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还打了“退堂鼓”。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也是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初中数学难度较大,但是学生又没有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所以也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讲课节奏,时间长了便变成了学困生。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淡薄。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展示出较高的兴趣时,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这一学科的成绩提高,并且在日常的學习中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初中数学老师的问题。现在仍有很多初中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仍然老师是主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思考这一环节,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老师讲的没听明白,就不再思考了,慢慢的就变成了学困生。还有一种原因是,老师更加注重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不好的往往就被忽视了,渐渐的就被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最终成为了一名数学学困生。其次,大部分的数学学困生害怕与数学教师进行沟通,在这些学困生眼里,数学教师严肃、不易亲近,让他们很难向数学老师请教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大部分的学困生不会主动向数学老师请教问题,这除了说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之外,也说明了数学教师缺乏对学困生的关注,缺少课堂上的关爱,从而导致这些学困生教师之间产生沟通的障碍,不利于学困生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改进师生关系也成了当下促进学困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二、学困生转优策略
1.突出以生为主,培养学生探知求知能力。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基础问题是在于缺乏探知求知欲,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点灌输,以较低效率的知识转化率和理解程度,应付大量的习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研了解他们前期数学基础、对课堂教学形式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吸收转化的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同样的知识以更为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和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快速接受。有效的数学课堂,要求数学教师先要重视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学生要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配合好数学教师的工作。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以不必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意义,可以带领学生在解决路程速度、购买物品等实际问题中先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再穿插讲解方程含义,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独立思考之后,数学教师对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一点拨。数学教师还要重视起数学学习中的预习巩固,特别是针对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的预习和巩固显得就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的数学方案,或者通过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来增强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强化积累。这些方案的实施,都可以更好的帮助学困生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克服数学学习的难题,增加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加强引导点拨,提升学生迎难解难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粘合剂的作用,对各知识点要进行穿针引线,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容易将知识体系割裂开来学习,知识前后没有衔接,导致学习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要预见性的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断档、结构脱层、体系割裂等问题,强化教学中的引导点拨,巧妙的引领学生迈过难题的制约点,让他们既能充分感受解决矛盾问题的逻辑步骤,又不会因思维上的局限性影响学习体验。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容教学时,由于平面几何涉及的点、线、面、角的求解比较多,所以,要精心设计综合性较高的题目,做到能涵盖主要的知识点,并且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在指导学生做题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适应解题难度和强度,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知识点或解题思路的转换上,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注重协助沟通,增进学生互帮互助能力。数学学习主要是训练思维逻辑能力,是实际运用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搭建思维交流与碰撞的平台,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或帮扶小队,促使他们通过沟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可以采取强弱结对,重点突出一对一帮带,让学困生从身边实例了解如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可采取弱弱结组的方式,让学困生在一起探讨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集中针对共性问题予以讲解点拨。通过成组结队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互帮互助的能力。
4.活用提示启发,强化学生敢想敢试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思维启发与引导,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并不是智商的原因,而是思维上还没有达到其他学生的灵活程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前期学习过程中照搬照抄式学习模式导致了不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初中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启发方式,让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解题思路,对每一种的想法都敢于去尝试验证,在不断探索寻找中总结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如,在进行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时,需要学生敢于去用不同的因式进行分解尝试,在不断体会和总结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快速使用正确的、巧妙的解题思路去解决问题。
5.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授课观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传授数学知识的方式过于直接,缺乏课堂吸引力,在课堂上难以引起与学生的互动,单一的数学授课方式,会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来,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的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数学小组分组,让学生充当教学小老师,让学生们自主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数学难题,开展数学小组比赛,让学困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主动地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在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活跃度,增加了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渐改变数学学习困难的现状。
三、学困生转优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避免过度关注。学困生对于教师和周边学生的过度关注会比较敏感,教师在帮扶学困生转优时,要注意把握程度,防止因过度关注导致学困生分散注意力。
二是要避免方法不当。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方法的针对性,防止方法用了许多效果甚微,或者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
三是要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在一些学困生的学习中,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一些学困生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自己没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这些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改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让这些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学困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于事前没有充分调研、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反馈评估不够及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信心,在诸如“我不行”、“我怎么可能会”等自卑心理暗示下,不断弱化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影响了自己对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出现越学越吃力越学得难受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面对学困生要采取灵活多变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持續转优,逐步增强学习中的参与感,逐步找回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打开他们的思维,实现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结语
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掉任何一部分的学习,学校和教师通过互相配合,帮助学困生制定出一整套适合学习数学的方案,创新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数学课堂体系,数学教师重视起与学困生的沟通关爱,给予学困生正确处理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困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难题,对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维清.初中学困生转化方式与策略探讨[J].吉林教育.2016(33)
[2]杨继想.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01)
[3]朱振.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3)
[4]张卫星.注重数学作业设计 提高教学实效性[J].亚太教育.2015(23)
[5]王玉慧.探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改进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08)
[6]贾广旭.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解析[J].科技资讯.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