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且鲜活,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当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所以教师尝试着采取将生活融入到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生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性 语文教学 生活气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65-02
引言
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科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泛且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学科,其学科属性更使得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的支持,本文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散发生活气息提出相应策略。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教师需要学会拓展教学内容,把语文教学根植在生活的沃土里。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设计与突破,而忽视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的框架内按预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仅仅学习了教材中固定的知识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局限于课文之内,将教室空间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不仅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还使得学生的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与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学会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与拓展,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语文教学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小学语文主要是一些经典的作品选段,尽量使得教材内容具有形象直观且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拓展。这样既能使学生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将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走向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又从生活感知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教师需要学会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现实的生活基础之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生活主体的参与意识。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好地学习生活,从而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得以陶冶自身情操。所以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课堂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教材中的课文都源自于生活,有一部分还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只是作为学生,他们无心去发现。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与文章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公路上或者校园中的白杨树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白楊树坚强挺拔与傲然耸立的身姿,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辽阔无垠的苍茫大地上,只有白杨树挺拔的身姿立于这天地之中,体会文章中对白杨树的赞美之词,再根据文章中四个反问句,引领学生思考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又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一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生活的观察能力。
2.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描绘以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使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到教材内容,弥补了文章中描绘场景与学生认知水平产生的差异,有效的将学生引入了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当中。这样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课文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最重要的介质,它可以把不易接触到的现实生活用虚拟的手段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两篇课文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拱桥和苏州园林的样子以图片或者视频展现给同学们观看。在《中国石拱桥》当中,通过课文当中对卢沟桥与赵沟桥的描写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两个桥进行观摩,学习到文章当中的一些写作方法,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其力量的强大,让学生对于说明文的认识不只限于枯燥与单调。《苏州园林》的学习也相同,通过视频对苏州园林各个地方的介绍来了解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如果你是苏州园林的导游,你会怎么介绍这些景点”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改变教学模式,再现生活场景
在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生活信息。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创建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情景化学习。在某些课文当中,其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大,这给学生的想象与理解带来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情景创设,以再现课文当中所描述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进而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这篇文章改编成舞台剧本,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演一演,将生硬的语言文字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台词将老班长的善意表现出来,采取用旁白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想法。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表演和观看对课文中蕴含的感情进行深度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表演才能。 4.亲身实践,体验生活语文
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感受语文魅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利用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活动场所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首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渗透生活,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并对其进行思考,写出一篇探究日记或者周记。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观察、记录,感受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进而学会叙述;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调查访问,比如“手机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让学生去根据调查和访问写出一个探究报告或者问答报告等。这些既能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够使他们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其次,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语文中学习到了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概括、学会说话。比如自己一个人在家中时,有位客人来找父母并让学生代为转达相关信息,学生要运用概括知识进行转达,并知道如何与客人交流。由此通过实践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并灵活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1.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
生活和语文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反映生活现象并服务于生活,而生活当中又处处存在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语言交际、中外名著、高山流水、生命历程等等,这些都是在语文当中存在的鲜活生命体。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对生活进行反映而描绘出的画卷。
同时,语文又被称为中国的母语,它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在生活当中的用处非常广泛。生活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语文中就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使他们从人文素养当中去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而小学生更需要通过语文去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技能,并要学会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当中有生活,生活当中也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语文是生活的必要工具
在生活中,语文是用于人们交流的工具,不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属于语文学科的范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加能够提升生活认知能力,对生活中各式各样关于语文的知识进行接触、学习。语文当中包含着中国汉语,汉语相当于是语文的一部分。只有语文才能够解释汉语的含义,体现出汉语的博大精深。除了汉语,人们也用汉字来进行交流、记录历史,并利用一些诗歌诗词来将自身的感情表达出来。其语言以及字词的风采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的魅力及其跨时代的意义。同样,还能通过语文来调剂生活陶冶情操。比如书写能够使人心情平静,优美的篇章语句能够沁人心脾。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还是调节自身情绪的工具。
3.语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小学生的生活态度及其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构成他们性格的主要部分是来自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思想。语文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内外的文化,还能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豁达心胸,也能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他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產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如说上文当中的《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中,就教会了学生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白杨礼赞》当中又能学会夸赞他人。更有同学受这些课文的影响,立志以后要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还能从诗词篇章当中感受到古人的风采,从风声、雨声、读书声当中了解到家事国之事以及天下事,知道文章当中既有学问、又有人情世故。并能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4.语文使生活更有活力
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他们就一定会发现,在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这些语文也都是非常有活力并且有趣的。比如说在大街上有许多商店的广告语,或者其招牌都彰显着语文字词的魅力。比如“行知书店”、“××家零食杂货铺”、“一加一”这些名字既体现了自己店铺中拥有的东西,还能够从名字中体会到店里的特色。在这些名字中都蕴含了无尽的语言文化。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广告语,既押韵又风趣幽默,还能够体现出产品特色,比如绿箭的广告语“清新口气,你我更亲近”、联想的广告语,“生活不能没有联想”。这些都表明了语文是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彰显自身特色的存在。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要跟进时代的潮流进行学习,更要明白语文已经渗透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使生活更加有色彩、有活力。
结束语
对于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仍然需要各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思考与改进,学会对生活进行积极的探索并进行各种教学反思,才能够让语文这门学科深深地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之上,进而使语文发挥其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小云.让小学语文教学之花开在生活这片沃土上[J].小学教学研究,2015(05):37-39.
[2]谭秀娟.聚焦生活化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55.
[3]崔素梅.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J].小学教学参考,2010(04):23.
[4]史德仁.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关于如何上好语文课的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1):5-7.
【关键词】生活性 语文教学 生活气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65-02
引言
学科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学科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语文作为一门知识面广泛且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学科,其学科属性更使得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的支持,本文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散发生活气息提出相应策略。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教师需要学会拓展教学内容,把语文教学根植在生活的沃土里。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设计与突破,而忽视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的框架内按预设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仅仅学习了教材中固定的知识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局限于课文之内,将教室空间与实际生活隔离开来。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不仅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还使得学生的知识脱离了实际生活与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学会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与拓展,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语文教学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小学语文主要是一些经典的作品选段,尽量使得教材内容具有形象直观且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就可以根据这样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拓展。这样既能使学生增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将语文书本上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走向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又从生活感知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教师需要学会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建立在现实的生活基础之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生活主体的参与意识。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好地学习生活,从而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得以陶冶自身情操。所以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课堂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教材中的课文都源自于生活,有一部分还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只是作为学生,他们无心去发现。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与文章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对公路上或者校园中的白杨树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白楊树坚强挺拔与傲然耸立的身姿,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辽阔无垠的苍茫大地上,只有白杨树挺拔的身姿立于这天地之中,体会文章中对白杨树的赞美之词,再根据文章中四个反问句,引领学生思考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又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一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生活的观察能力。
2.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描绘以图像或者视频的方式使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感受到教材内容,弥补了文章中描绘场景与学生认知水平产生的差异,有效的将学生引入了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当中。这样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课文语言的运用。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最重要的介质,它可以把不易接触到的现实生活用虚拟的手段呈现给学生。
例如在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两篇课文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拱桥和苏州园林的样子以图片或者视频展现给同学们观看。在《中国石拱桥》当中,通过课文当中对卢沟桥与赵沟桥的描写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两个桥进行观摩,学习到文章当中的一些写作方法,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其力量的强大,让学生对于说明文的认识不只限于枯燥与单调。《苏州园林》的学习也相同,通过视频对苏州园林各个地方的介绍来了解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如果你是苏州园林的导游,你会怎么介绍这些景点”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改变教学模式,再现生活场景
在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生活信息。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创建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进行情景化学习。在某些课文当中,其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大,这给学生的想象与理解带来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情景创设,以再现课文当中所描述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性,进而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这篇文章改编成舞台剧本,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演一演,将生硬的语言文字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台词将老班长的善意表现出来,采取用旁白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想法。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表演和观看对课文中蕴含的感情进行深度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表演才能。 4.亲身实践,体验生活语文
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而感受语文魅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利用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活动场所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首先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渗透生活,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并对其进行思考,写出一篇探究日记或者周记。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观察、记录,感受人物或事物的特点,进而学会叙述;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调查访问,比如“手机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让学生去根据调查和访问写出一个探究报告或者问答报告等。这些既能扩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够使他们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其次,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语文中学习到了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概括、学会说话。比如自己一个人在家中时,有位客人来找父母并让学生代为转达相关信息,学生要运用概括知识进行转达,并知道如何与客人交流。由此通过实践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并灵活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1.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
生活和语文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反映生活现象并服务于生活,而生活当中又处处存在语文。语文和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语言交际、中外名著、高山流水、生命历程等等,这些都是在语文当中存在的鲜活生命体。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对生活进行反映而描绘出的画卷。
同时,语文又被称为中国的母语,它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在生活当中的用处非常广泛。生活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语文中就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使他们从人文素养当中去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而小学生更需要通过语文去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技能,并要学会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由此可见,语文当中有生活,生活当中也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2.语文是生活的必要工具
在生活中,语文是用于人们交流的工具,不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属于语文学科的范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加能够提升生活认知能力,对生活中各式各样关于语文的知识进行接触、学习。语文当中包含着中国汉语,汉语相当于是语文的一部分。只有语文才能够解释汉语的含义,体现出汉语的博大精深。除了汉语,人们也用汉字来进行交流、记录历史,并利用一些诗歌诗词来将自身的感情表达出来。其语言以及字词的风采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的魅力及其跨时代的意义。同样,还能通过语文来调剂生活陶冶情操。比如书写能够使人心情平静,优美的篇章语句能够沁人心脾。由此可见,语文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还是调节自身情绪的工具。
3.语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小学生的生活态度及其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构成他们性格的主要部分是来自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思想。语文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内外的文化,还能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豁达心胸,也能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他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產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如说上文当中的《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中,就教会了学生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白杨礼赞》当中又能学会夸赞他人。更有同学受这些课文的影响,立志以后要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还能从诗词篇章当中感受到古人的风采,从风声、雨声、读书声当中了解到家事国之事以及天下事,知道文章当中既有学问、又有人情世故。并能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4.语文使生活更有活力
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他们就一定会发现,在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这些语文也都是非常有活力并且有趣的。比如说在大街上有许多商店的广告语,或者其招牌都彰显着语文字词的魅力。比如“行知书店”、“××家零食杂货铺”、“一加一”这些名字既体现了自己店铺中拥有的东西,还能够从名字中体会到店里的特色。在这些名字中都蕴含了无尽的语言文化。不仅如此,还有更多的广告语,既押韵又风趣幽默,还能够体现出产品特色,比如绿箭的广告语“清新口气,你我更亲近”、联想的广告语,“生活不能没有联想”。这些都表明了语文是人们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彰显自身特色的存在。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要跟进时代的潮流进行学习,更要明白语文已经渗透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使生活更加有色彩、有活力。
结束语
对于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仍然需要各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思考与改进,学会对生活进行积极的探索并进行各种教学反思,才能够让语文这门学科深深地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之上,进而使语文发挥其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小云.让小学语文教学之花开在生活这片沃土上[J].小学教学研究,2015(05):37-39.
[2]谭秀娟.聚焦生活化 让小学语文教学更高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55.
[3]崔素梅.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J].小学教学参考,2010(04):23.
[4]史德仁.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关于如何上好语文课的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