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时期,学生不仅进行知识的系统学习,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初中德育工作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员,因此其对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初中的德育教育来看,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以此来推动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首先,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友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和外界接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学生在同外界进行接触时,不仅仅受到教师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存在正负两面,并且对学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随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四个心理因素也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其中知就是道德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情就是道德情感,在德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其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推动力;意是道德意志,是支撑学生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就是导致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外化。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的这一基本矛盾,其本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上的体现。第一,学生一旦出现思想品德的变化,必定是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活动;第二,学生在采取某项行为时,势必会进行思想斗争,这也是对教育所学的综合运用过程;第三,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其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进行内部思想斗争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德育作为客观事实,也遵循着客观事实的发展规律,具有存在、发展、成熟、消亡的阶段。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民的德育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要根据社会变化的要求,对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并且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引导、教育才能形成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三观具有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耐心地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二、初中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3种问题:
1、缺乏德育教育观念
从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都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一旦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其进行的教育都十分的苍白刻板,这难以让学生真正地改变品行、形成正确三观。并且学生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仅仅是通过填鸭式式教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难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起作用。初中班主任尚未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2、德育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初中德育工作教育形式单一,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理论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并且对知识的吸收成效也不好,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会对德育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平日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以口头说教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导致教学成果低下。
3、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
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如今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要求,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德育是智育的根本前提。首先,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以自身为榜样,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充实、完善自我,积极学习最新的德育观、学生观、教育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班主任作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要发挥自己的沟通作用,积极推动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紧密合作,推动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教育形式多元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暴露出了各种不足,其难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创新授课形式、充实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多媒体的兴起,其革命性地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呈现各种案例,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案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3.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和谐的班风体现在班级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彼此关系融洽,班级团结力强等方面。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纠纷而引发了激烈争吵,甚至还动手打架,这就是不和谐的表现,如果班级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势必会影响同学们对班级团结的信心,于是大家就分小帮派,恶性循环之下,班级氛围越来越不和谐。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倡导一种和谐、团结的班风,在班级里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调解,让双方学会相互理解、相互礼让,避免摩擦激烈化。
积极向上的班风也是班级进行班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实中,有些班级的班风有消极的倾向,比如新学期开始某一个科目的学习难度偏大时,同学们普遍对该科目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在私底下叫苦连天,却不及时地派代表与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进行积极的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觉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失望、不自信情绪也越来越见长,这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班级在该科目的考试上成绩普遍不理想。但是如果在课程开始时,大家就及时地与老师作了沟通,之后老师转变了授课方式,顾及到学生们的学习进度,那么整个班级在该科目上的考试成绩应该是另一种水平。所以说,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吕高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J].生活教育,2014,S1:191.
[2]朱红梅.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25.
[3]王艳霞,杜春来.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6,15:40.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首先,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友好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和外界接触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学生在同外界进行接触时,不仅仅受到教师的影响,还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存在正负两面,并且对学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2、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过程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随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四个心理因素也在不断地发展、成熟。其中知就是道德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情就是道德情感,在德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其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推动力;意是道德意志,是支撑学生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就是导致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外化。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的这一基本矛盾,其本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上的体现。第一,学生一旦出现思想品德的变化,必定是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活动;第二,学生在采取某项行为时,势必会进行思想斗争,这也是对教育所学的综合运用过程;第三,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其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进行内部思想斗争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德育作为客观事实,也遵循着客观事实的发展规律,具有存在、发展、成熟、消亡的阶段。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民的德育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要根据社会变化的要求,对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并且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引导、教育才能形成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三观具有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要耐心地教授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二、初中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3种问题:
1、缺乏德育教育观念
从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都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一旦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其进行的教育都十分的苍白刻板,这难以让学生真正地改变品行、形成正确三观。并且学生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仅仅是通过填鸭式式教学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难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起作用。初中班主任尚未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2、德育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初中德育工作教育形式单一,通常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理论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并且对知识的吸收成效也不好,甚至有一些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会对德育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平日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以口头说教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导致教学成果低下。
3、师德师风建设存在差距
部分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教师在德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甚至少数教师的不良言行起到了负面作用。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初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如今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要求,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德育是智育的根本前提。首先,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以自身为榜样,加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充实、完善自我,积极学习最新的德育观、学生观、教育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班主任作为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要发挥自己的沟通作用,积极推动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紧密合作,推动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教育形式多元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暴露出了各种不足,其难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求。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创新授课形式、充实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多媒体的兴起,其革命性地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呈现各种案例,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案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3.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
和谐的班风体现在班级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彼此关系融洽,班级团结力强等方面。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同学之间甚至师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纠纷而引发了激烈争吵,甚至还动手打架,这就是不和谐的表现,如果班级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势必会影响同学们对班级团结的信心,于是大家就分小帮派,恶性循环之下,班级氛围越来越不和谐。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倡导一种和谐、团结的班风,在班级里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要及时地进行调解,让双方学会相互理解、相互礼让,避免摩擦激烈化。
积极向上的班风也是班级进行班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实中,有些班级的班风有消极的倾向,比如新学期开始某一个科目的学习难度偏大时,同学们普遍对该科目的学习失去了信心,在私底下叫苦连天,却不及时地派代表与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进行积极的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觉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失望、不自信情绪也越来越见长,这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班级在该科目的考试上成绩普遍不理想。但是如果在课程开始时,大家就及时地与老师作了沟通,之后老师转变了授课方式,顾及到学生们的学习进度,那么整个班级在该科目上的考试成绩应该是另一种水平。所以说,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吕高华.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J].生活教育,2014,S1:191.
[2]朱红梅.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25.
[3]王艳霞,杜春来.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6,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