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分析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应用回归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8年间南海区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其年均变化率分别为-6.12%、5.24%、6.27%、15.30%;(2)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16%,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零,说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南海区的土地利用都还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发生动态变化;(3)人口、社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4)佛山市南海区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强化我国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补充耕地力度,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
其他文献
本文以管弦乐曲作品《北京喜讯到边寨》为例,对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设计和运用图形谱的一般方法。
本文阐释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论证了公示语翻译应遵循"译者为中心","适应选择"为导向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将原文放在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翻
从腌制咸鱼中分离得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3株乳酸菌。研究了温度、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