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狂人”—朱骏,是不是现实世界最疯狂的足球经理?是不是中国版的“阿布拉莫维奇”?
这个问题的讨论,在中超史无前例的上海“德比”并购之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1.5亿元,以3年每年5000万分期付款的方式收购申花而成为上海足球的老大,朱骏的大手笔在上海市政府看来,已经足够了。
将足球投资当作公益事业来做?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说,做慈善不是在莫斯科红场上喂鸽子—朱骏可以将1.5亿拿去赈灾;难道这一针“鸡血”,真的只是对中国足球悲天悯人的公益之心?
一位“名博”的话颇具深意:“上海足球正式进入了魔兽2.0时代。”朱骏发迹于“魔兽世界”,足球永远只是他的“魔兽世界”的辅业:上海足球的“大一统”——从概率上看,就会有更多的申花球迷成为“魔兽迷”。
笔者看来,并购申花是朱骏网络游戏营销的开山之作,是后“魔兽”时代的“魔兽”营销;而朱骏的收购,绝对捡了一个大便宜:拥有14年品牌的老字号“申花”,其价值绝对不止1.5亿元;同时,朱骏还继续握有联城的股份和权益。这次并购是朱骏在胡润“财富排行榜”上进行的一次间接“升级”。
他让上海“德比”消失
2007年3月11日,一个普通的周日,你完全可以猜想到三场周末联赛在国内的收视率:西班亚“国家德比” 巴塞罗那VS皇家马德里,意大利“米兰德比”国际米兰 VS AC米兰,中超上海申花VS山东鲁能。
如果你是英国人,你不会相信并接受这个事实:本土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海外足球,中超南北派豪门间对决的收视率远远低于前两场欧洲联赛。这种情况自2000年以来便是如此。
这样的话题,在国人看来似属无稽之谈,但“现象”却总是值得总结: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本土足球的影响力是至高无上的,一国足球市场的核心是本土球市,而本土球市中最火爆的莫过于“德比”大战。
足球城市的“德比”情结,积淀了一种城市独有的深层的足球文化底蕴。知名的足球评论员颜强在其著作《你永远不会独行》里这样写道:“……德比创造了现代足球,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在欧洲大陆,足球发达国家的“德比”日是倍受各国足协力捧的比赛日,足协甚至会为了给德比造势,而调整一个赛季的赛程。
你是否听说过有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国家联赛:足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在春季市场有下岗的危险,俱乐部的本土主教练并非因为成绩不佳而被迫留洋走人,职业球员赛季末要面临最残酷的清洗而丢掉饭碗,而同在一座城市里的球迷们代代相传支持的俱乐部,一夜之间将要完全易帜……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球迷的忠诚?是否符合足球世界经济利益的准则?这样的现象就发生在中超,这个“另类”的俱乐部就是上海申花俱乐部。
沿用“申花”的品牌营销
近几年,世界富商们自掏腰包收购豪门足球俱乐部已“蔚然成风”:即使是世界顶级职业足球联赛—英超,都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资本时代。曼联、切尔西、利物浦,他们的铁杆球迷所忧虑的是:在俱乐部巨额资本商业化的进程中,足球传统文化已经开始缺失。
起初,我难以相信,朱骏会一直延用“申花”,而不把俱乐部改名为“九城”—1.5亿的支票兑现之后,他将对他赖以成名的“第九城市”进行深度的品牌营销。或许朱骏的营销团队提醒了他:名称变换的结果,比队服胸前缺乏赞助商、虹口体育场空荡荡更加可怕,因为这只是球市不景气的结果,还不足以造成足球品牌、俱乐部文化的消失。最令人担心的是:在经过了14载岁月蹉跎中积淀下来的上海足球文化,在易帜之后彻底地失去“蓝魔啦啦队”对申花昔日的忠诚。现实是,一些残留的申花球迷,他们也未必会接受变了味的“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因为国内足球在上海,已经不是公众精神消费的必需品了,他们还有更值得期待和骄傲的刘翔和姚明。
也许上海“德比”真的对于经常“裸奔”的中国球市而言,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可近观现代足球发展史,“德比”恰恰是最能激发职业足球产业迈步前进的基因。一座伟大的城市,如果只有一支球队在顶级联赛中拼杀,这看似在独孤求败,实则空房守寡。
即使诞生在19世纪的那些经久不衰的足球豪门,它们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样的尴尬:俱乐部的所有权在百年内总要几度易主。虽然俱乐部的经营者是谁不会成为球迷们关注的焦点,但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文化底蕴与当地球迷对俱乐部世代忠诚的情感纽带,不能因俱乐部的所有权发生了更替而被割裂。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足坛传统三强之一的申花,就此将要成为历史,并失去“铁丝”们的信任。谁承担过失?是朱骏,还是中国足协的官员,或是中国足球自己?
“魔兽”为主,足球为辅
“我们不能排除他是足球狂人的可能。”颜强在与《成功营销》记者谈到朱骏的大手笔时说道。朱骏三年内的两次疯狂收购,难道是想向人们证明他是现实中的唐吉诃德吗?或者说中国的足球机制本身就是一部“风车”?
2005年,中甲第六轮战罢,当时的上海九城队就已经失去了冲超的可能。朱骏于是开始酝酿年底收购一支中超俱乐部。为此,他还早早专门准备了400万美金作为收购资金。在恶劣的中国足球环境下,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在准备退出,为什么当时的朱骏却要逆道而行强势进入?其实,朱骏2007年收购申花之举与2005年“借壳中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足球环境是不太好,但我认为已经到了谷底,只要经过1~2年的调整,当外资开始大量进入这个领域时,很快中国足球就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逢低吸纳,逢高抛出,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不用多解释什么。再说我本人也的确非常喜欢足球,一直希望能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此外,足球所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对于我的主业《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是非常有帮助的。”2005年“借壳”之后的朱骏,这样对他的一位“御用”记者说道。
如果朱骏将这番话一字不差地放在2007年收购完申花之后说,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收购前,很多圈内人士认为我在炒作自己,而媒体只是说我在忽悠他们。大家都不敢相信。”2007年,“狂人”在收购完成之后,突然变得低调起来。
朱骏“玩”足球,绝不是人云亦云的“公益之心”;何况,对于中国足球、中国足协来说,精于算计的商人们也没有必要有恻隐之心。朱骏的收购,其实别有用心:把一个中超豪门俱乐部“玩”好了,他就能卖出更多的网络游戏,他的“魔兽”产业链会更加坚实,他还能因此得到当地政府更优惠的经济投资政策。
虽然徐明、朱骏、张海们在江湖上毁誉参半,虽然诸多靠足协挤点牙缝来混稿费的写手们大捧其臭脚,但我始终觉得:与其由一帮连基本的现代足球训练课都没有掌握的足协领导、足协官员来统领中国足球,不如让“血统不纯”的“狡诈商人”来整合中国足球市场。
可现实中最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足球不像网络游戏那么简单易操作,中国足球资本市场的运作者们,都是“玩”足球的富豪,而不是爱足球的人—只有真正爱足球懂足球,甚至从没打算从经营足球中赚钱的人,比如国际米兰主席莫拉蒂,比如罗马主席森西,比如原帕尔玛主席坦济......只有像他们这样的“足球理想主义者”,才能真正帮助中国足球市场取得成功。
从这一点上看,中国足球的决策者和经营者又落后欧洲一百年了:足球市场既不是功利之徒的“烫手山芋”,也不是某个具体的商业经济实体,更不是企业家们捐助的“希望工程”。
“当今的世界足球市场,是融会了万千球迷复杂情感而又含有巨大商业利益的公众事务。”颜强对足球市场的定义,让足球的涵义无比深远。
朱骏的大手笔
2004年,成为上海九城队老板,带球队从乙级联赛开始打。
2005年年底,朱骏以400万美元通过收购上海中邦队的方式,使得上海九城队“借壳”升入中超,球队改名为“上海联城队”。
2007年,1.5亿收购申花70%的股份,坐上了中超顶级球会老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