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是高职“概论”课教学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高职“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就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高职“概论”课的教学现状
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根据“05方案”,专科学校设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两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其中“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本课程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与它所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尚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千方百计逃课,即使迫于无奈来到教室,也是心不在焉。“概论”课教师既感无奈、尴尬,也深感责任重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每个“概论”课教师面前的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课题。
二、影响“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
制约“概论”课发挥应有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教学内容偏多
高职“概论”课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相同。新教材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而精心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也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代表了当前国内最高学术水平。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觉内容偏多。教材共15章,内容丰富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党建、法律等各个方面。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只能一笔带过。教师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满堂灌”,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此外,“概论”课有不少内容和中学政治历史课重复,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也存在着内容重复的现象。内容上的重复使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求知欲,这正是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未能发挥好主导作用
客观方面,高职“概论”课教师普遍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由于各种原因,高职“概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或与本科院校的“概论”课教师相比,更为缺乏学习、深造的机会。大班教学又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观方面,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单一,照本宣科,不能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直接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3.学生对理论课轻视排斥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加剧了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成为他们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的强大动力。而对于短期内不能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接受上的认知偏差和情感障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再加上“概论”课政治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免有“既无用又无趣”之感,因而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使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面与“概论”课所宣传的内容形成矛盾,对“概论”课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学生认为理论与现实反差巨大,“概论”课是讲假话、大话、空话,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概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西方世界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隐性弱化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一些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
三、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针对影响高职“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对策:
1.教学内容专题化
为解决教材内容多与师生互动少的矛盾,有必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保持“概论”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行专题教学。开展专题教学,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重大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选定若干专题,根据每个专题的教学需要和教师专长。分工协作,各显其长。从学生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发进行授课,使每个讲座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主题,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材第八章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合为一个专题,围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以大学生关注的贫富分化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有了深刻的认识,收到较好成效。
2.师资培训常规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概论”课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是增强“概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概论”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自身人格魅力;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要广泛学习,力求学有专长又博学多才,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一切,不仅需要“概论”课教师自身努力,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常规化的培训体系,如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常规化的培训进修、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聘请名师到校内举办讲座、指导教学;充分利用本校优质资源,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示范教学,对普通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集体备课,使教师在短期内优化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等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常规化的培训,全面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概论”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创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以重点、难点问题为取向的教学思路,辅之以热点问题为兴趣点的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目前案例式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得较多,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把辩论式教学法、主题演讲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工作法、互问互答法、原著导读法等方法引入课堂,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形成互动模式,实现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有机结统一。
4.教学手段现代化
“概论”课在教学手段上应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在理论的叙述和论证过程中穿插适当的影音图资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专题教学中,我们精心挑选“高考制度的改革”、“多彩的选择”等视频片段,在讲课中适时插播。学生在观看中时而惊讶,时而会心一笑,充满好奇感和震撼感,在活跃的气氛中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5.实践教学制度化、多样化
注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让学生真正学懂、相信、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以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专项经费和实践基地开发建设的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使实践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种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构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学习调研。这种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实在感,能够增强“概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把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实训、辩论演讲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锻炼和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需要全体“概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与时俱进。才能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所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高职“概论”课的教学现状
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根据“05方案”,专科学校设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两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其中“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核心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自“05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映来看,本课程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与它所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尚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千方百计逃课,即使迫于无奈来到教室,也是心不在焉。“概论”课教师既感无奈、尴尬,也深感责任重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摆在每个“概论”课教师面前的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课题。
二、影响“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
制约“概论”课发挥应有教学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教学内容偏多
高职“概论”课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相同。新教材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而精心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也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代表了当前国内最高学术水平。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觉内容偏多。教材共15章,内容丰富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党建、法律等各个方面。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对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只能一笔带过。教师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满堂灌”,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此外,“概论”课有不少内容和中学政治历史课重复,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也存在着内容重复的现象。内容上的重复使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求知欲,这正是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未能发挥好主导作用
客观方面,高职“概论”课教师普遍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投入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由于各种原因,高职“概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或与本科院校的“概论”课教师相比,更为缺乏学习、深造的机会。大班教学又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观方面,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单一,照本宣科,不能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直接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3.学生对理论课轻视排斥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使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加剧了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拥有一技之长,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成为他们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的强大动力。而对于短期内不能为他们带来实际利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接受上的认知偏差和情感障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浪费时间,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因此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再加上“概论”课政治性和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免有“既无用又无趣”之感,因而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使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面与“概论”课所宣传的内容形成矛盾,对“概论”课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学生认为理论与现实反差巨大,“概论”课是讲假话、大话、空话,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概论”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西方世界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隐性弱化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一些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
三、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针对影响高职“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几点对策:
1.教学内容专题化
为解决教材内容多与师生互动少的矛盾,有必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保持“概论”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行专题教学。开展专题教学,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重大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选定若干专题,根据每个专题的教学需要和教师专长。分工协作,各显其长。从学生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发进行授课,使每个讲座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主题,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教材第八章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合为一个专题,围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以大学生关注的贫富分化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有了深刻的认识,收到较好成效。
2.师资培训常规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概论”课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是增强“概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概论”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自身人格魅力;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要广泛学习,力求学有专长又博学多才,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一切,不仅需要“概论”课教师自身努力,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常规化的培训体系,如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常规化的培训进修、社会考察、学术交流等;聘请名师到校内举办讲座、指导教学;充分利用本校优质资源,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示范教学,对普通教师进行传帮带;加强集体备课,使教师在短期内优化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等等。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常规化的培训,全面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概论”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创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以重点、难点问题为取向的教学思路,辅之以热点问题为兴趣点的研讨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目前案例式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得较多,教师精心选择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把辩论式教学法、主题演讲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工作法、互问互答法、原著导读法等方法引入课堂,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形成互动模式,实现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有机结统一。
4.教学手段现代化
“概论”课在教学手段上应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感。在理论的叙述和论证过程中穿插适当的影音图资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专题教学中,我们精心挑选“高考制度的改革”、“多彩的选择”等视频片段,在讲课中适时插播。学生在观看中时而惊讶,时而会心一笑,充满好奇感和震撼感,在活跃的气氛中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5.实践教学制度化、多样化
注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也是让学生真正学懂、相信、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以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专项经费和实践基地开发建设的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使实践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开发利用学校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种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构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学习调研。这种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实在感,能够增强“概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把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实习实训、辩论演讲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锻炼和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需要全体“概论”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与时俱进。才能使“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所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