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富有银多金属矿矿体赋存于一条北东向断裂构造中,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围岩主要为辽河群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碳酸盐化、石墨化、绿泥石化为主,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次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辽河群大石桥组铅锌矿源层及断裂深部的岩浆热液。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断裂控矿;热液充填交代;围岩蚀变;成因探讨
0.引言
富有矿位于辽宁省本溪县连山关镇南部,矿体主要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硅质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和盖县组一段碳质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多金属矿床,以银、铅、锌、金多金属为矿种。具有较明显的分代性,是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将对本区域或其他省市寻找该类型的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1.区域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连山关富有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胶辽台隆中部、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南部,营口~草河口复向斜北翼。地层以下元古界辽河群为主,新元古界震旦系零星覆盖于其上;区内构造发育,新老构造重复迭加,具有多期次构造特点;岩浆岩较发育,以燕山期和海西期侵入岩为主,吕梁期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及少量基性岩脉次之,多受断裂构造控制。
1.2区域矿产情况
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于盖县~草河口复向斜两翼,南翼为青城子矿带,北翼为算盘峪~兰花岭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一段和三段的碳酸盐岩建造中,严格受地层层位、岩性和断裂构造所控制,多属层控型铅锌矿床。在南翼青城子地区,已探明的铅锌工业储量属大型矿床。在北翼连山关地区,目前已评价的马沟、李家堡子、王家堡子、苏家沟、翟家沟、正沟、哼哼沟等均为小型矿床。
银、金矿也是区域内重要矿产之一,过去找矿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在区域内寻找银、金矿床具有较好的远景。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床位于黄沟岭~榆树底下向斜南翼东端,河坎子~翟家堡向斜北翼。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属中浅级变质岩系,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向。主要为大石桥组三段和盖县组一段。自下而上分述为:
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Pt1d3):该层主要出露于矿区西部边界处,出露面积较小,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一般在40°~70°。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夹云母片岩。大理岩:浅灰~灰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少量白云石。蚀变以硅化为主,绿帘石化次之。云母片岩:黑褐色,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黑云母,少量长石、石英等。蚀变以绢云母化为主。
辽河群盖县组一段(Pt1gx1):地层走向北西、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35°~85°。该层整合于大石桥组三段之上。岩性单一,主要为碳质板岩:深灰~灰黑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碳质,少量泥质,少量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局部具丝绢光泽。岩石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较强。节理、裂隙面中普遍发育黄铁矿化,局部发育磁黄铁矿化。
2.2构造
北东向磨子沟~大东沟断裂构造,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走向北东,倾向东南,倾角55°~75°,宽2~15米,在区域内延长约1000米。断裂构造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内岩石多呈细小团块状~片状,主要为板岩和大理岩碎块、硅质细脉、碳酸盐脉、断层泥、碳质等组成。碳酸盐化普遍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石墨化强,局部见细脉浸染状的铅、锌矿或黄铁矿。断裂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点。
另外在主断裂附近存在较多的小规模断裂,为多其次构造叠加形成的的次级衍生断裂,含矿性相对较差。
2.3岩浆岩
矿区附近岩浆岩不甚发育,在地表仅见几条规模较小的煌斑岩脉。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西南侧以铅锌矿种为主、银品位较低;中部矿种以银为主,铅锌品位开始下降,并出现低品位金矿;再向东北以金矿种为主,伴生银品位开始下降,铅锌矿种尖灭。在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矿脉有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等特征,并在局部可见到囊状铅锌矿富矿体。矿体连续性较差、分布不均匀、厚度及矿石品位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
3.1.1银矿体
位于断裂中段,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走向延长约135m,倾向延深约180m,厚度0.82~5.43m,平均厚度1.21m,厚度变化不大。银一般品位50.75~110.00g/t,平均品位83.68g/t,最高品位429.00g/t;金一般品位0.40~0.89g/t,平均品位0.56g/t,最高品位2.58g/t,品位变化不大。
3.1.2金矿体
位于断裂东北端,其走向延长约250m,倾向延深约115m;厚度为0.45~1.50m,平均厚度1.40m,金品位一般1.00~2.28g/t,最高品位2.46g/t。银一般20.50~72.00g/t,平均品位42.60g/t,最高品位102.00g/t。
3.1.3铅锌矿体
位于断裂西南端,其走向延长约500m,厚度0.7~1.49m,铅+锌品位一般1.50~3.40%,最高品位5.41%。
3.2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主要以银、铅、锌、金的硫化矿石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为主,局部含少量白云石。矿石结构为粒状、细粒状为主,矿石构造以团块状、角砾状、细脉状及浸染状为主。
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上盘围岩主要为板岩、下盘围岩为大理岩,局部见煌斑岩侵入。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以石墨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次之。
3.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主要是原辽河群含矿地层沉积后经多期次构造活动使中低温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上升后与含矿地层接触交代形成。主要与该区北东向断裂构造活动有关。该断裂既是含矿溶液的运移通道又是其赋矿沉淀场所,而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层含铅锌矿源层及断裂深部中酸性岩浆热液。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3.4.1矿化富集规律
矿化富集与控矿断裂发育部位有关。测区内所发现的银多金属矿体均赋存于大石桥组三段三层(Pt1d3)与盖县组一段地层(Pt1gx1)接触部所形成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破碎程度高、围岩蚀变明显、矿化富集、断裂倾角较缓等处均是成矿有利部位。
3.4.2找矿标志
直接找矿标志:旧的采矿遗址,矿产分散晕。
间接找矿标志: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石墨化、绿帘石化;②构造标志:主要为压扭性断裂;③矿化标志:铅、锌矿化、黄铁矿化;④:物、化探异常区。 [科]
【参考文献】
[1]路凤香,桑隆康.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2]陈洪冶,李立志.李雪梅.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谢文伟,黄体兰等.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杨云保,唐永虎等.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5]徐开礼,朱志澄.构造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断裂控矿;热液充填交代;围岩蚀变;成因探讨
0.引言
富有矿位于辽宁省本溪县连山关镇南部,矿体主要产于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硅质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和盖县组一段碳质板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规模为小型,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银多金属矿床,以银、铅、锌、金多金属为矿种。具有较明显的分代性,是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将对本区域或其他省市寻找该类型的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1.区域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连山关富有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胶辽台隆中部、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南部,营口~草河口复向斜北翼。地层以下元古界辽河群为主,新元古界震旦系零星覆盖于其上;区内构造发育,新老构造重复迭加,具有多期次构造特点;岩浆岩较发育,以燕山期和海西期侵入岩为主,吕梁期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及少量基性岩脉次之,多受断裂构造控制。
1.2区域矿产情况
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金属矿产,分布于盖县~草河口复向斜两翼,南翼为青城子矿带,北翼为算盘峪~兰花岭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一段和三段的碳酸盐岩建造中,严格受地层层位、岩性和断裂构造所控制,多属层控型铅锌矿床。在南翼青城子地区,已探明的铅锌工业储量属大型矿床。在北翼连山关地区,目前已评价的马沟、李家堡子、王家堡子、苏家沟、翟家沟、正沟、哼哼沟等均为小型矿床。
银、金矿也是区域内重要矿产之一,过去找矿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因此在区域内寻找银、金矿床具有较好的远景。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床位于黄沟岭~榆树底下向斜南翼东端,河坎子~翟家堡向斜北翼。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属中浅级变质岩系,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向。主要为大石桥组三段和盖县组一段。自下而上分述为:
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Pt1d3):该层主要出露于矿区西部边界处,出露面积较小,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一般在40°~70°。岩性主要为大理岩夹云母片岩。大理岩:浅灰~灰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少量白云石。蚀变以硅化为主,绿帘石化次之。云母片岩:黑褐色,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黑云母,少量长石、石英等。蚀变以绢云母化为主。
辽河群盖县组一段(Pt1gx1):地层走向北西、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35°~85°。该层整合于大石桥组三段之上。岩性单一,主要为碳质板岩:深灰~灰黑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碳质,少量泥质,少量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局部具丝绢光泽。岩石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较强。节理、裂隙面中普遍发育黄铁矿化,局部发育磁黄铁矿化。
2.2构造
北东向磨子沟~大东沟断裂构造,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走向北东,倾向东南,倾角55°~75°,宽2~15米,在区域内延长约1000米。断裂构造为压扭性,断层破碎带内岩石多呈细小团块状~片状,主要为板岩和大理岩碎块、硅质细脉、碳酸盐脉、断层泥、碳质等组成。碳酸盐化普遍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石墨化强,局部见细脉浸染状的铅、锌矿或黄铁矿。断裂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点。
另外在主断裂附近存在较多的小规模断裂,为多其次构造叠加形成的的次级衍生断裂,含矿性相对较差。
2.3岩浆岩
矿区附近岩浆岩不甚发育,在地表仅见几条规模较小的煌斑岩脉。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西南侧以铅锌矿种为主、银品位较低;中部矿种以银为主,铅锌品位开始下降,并出现低品位金矿;再向东北以金矿种为主,伴生银品位开始下降,铅锌矿种尖灭。在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矿脉有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等特征,并在局部可见到囊状铅锌矿富矿体。矿体连续性较差、分布不均匀、厚度及矿石品位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
3.1.1银矿体
位于断裂中段,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走向延长约135m,倾向延深约180m,厚度0.82~5.43m,平均厚度1.21m,厚度变化不大。银一般品位50.75~110.00g/t,平均品位83.68g/t,最高品位429.00g/t;金一般品位0.40~0.89g/t,平均品位0.56g/t,最高品位2.58g/t,品位变化不大。
3.1.2金矿体
位于断裂东北端,其走向延长约250m,倾向延深约115m;厚度为0.45~1.50m,平均厚度1.40m,金品位一般1.00~2.28g/t,最高品位2.46g/t。银一般20.50~72.00g/t,平均品位42.60g/t,最高品位102.00g/t。
3.1.3铅锌矿体
位于断裂西南端,其走向延长约500m,厚度0.7~1.49m,铅+锌品位一般1.50~3.40%,最高品位5.41%。
3.2矿石质量
矿石矿物主要以银、铅、锌、金的硫化矿石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为主,局部含少量白云石。矿石结构为粒状、细粒状为主,矿石构造以团块状、角砾状、细脉状及浸染状为主。
3.3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上盘围岩主要为板岩、下盘围岩为大理岩,局部见煌斑岩侵入。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以石墨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次之。
3.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主要是原辽河群含矿地层沉积后经多期次构造活动使中低温含矿热液沿断裂裂隙上升后与含矿地层接触交代形成。主要与该区北东向断裂构造活动有关。该断裂既是含矿溶液的运移通道又是其赋矿沉淀场所,而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层含铅锌矿源层及断裂深部中酸性岩浆热液。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3.4.1矿化富集规律
矿化富集与控矿断裂发育部位有关。测区内所发现的银多金属矿体均赋存于大石桥组三段三层(Pt1d3)与盖县组一段地层(Pt1gx1)接触部所形成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中。破碎程度高、围岩蚀变明显、矿化富集、断裂倾角较缓等处均是成矿有利部位。
3.4.2找矿标志
直接找矿标志:旧的采矿遗址,矿产分散晕。
间接找矿标志: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石墨化、绿帘石化;②构造标志:主要为压扭性断裂;③矿化标志:铅、锌矿化、黄铁矿化;④:物、化探异常区。 [科]
【参考文献】
[1]路凤香,桑隆康.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2]陈洪冶,李立志.李雪梅.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3]谢文伟,黄体兰等.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杨云保,唐永虎等.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5]徐开礼,朱志澄.构造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