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半丁先生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不可多得的绘画、书法、篆刻大师。陈半丁生前与齐白石是中国画坛的比肩人物,民国时期他的画价要高于齐白石。遗憾的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遮蔽了这位20世纪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导致今天的人们逐渐忘却了半丁老人过去曾经取得的辉煌以及艺术成就。本文借贵刊为媒,就吉林省博物院所藏陈半丁的绘画作品,谈谈陈半丁先生为中国画的传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从而唤起公众对陈半丁先生绘画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全面了解。
陈半丁(1876-1970年),名年,又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绍兴人。由于他为孪生兄弟,故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为其更名“半丁”(另半丁为其胞弟陈易斋)。 他6岁丧母,9岁丧父,家境贫寒,由外祖母供其上了三年半私塾,后来到兰溪大来商店及钱庄当学徒,其时开始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后被表叔吴隐(石潜)带往上海以拓印、刻帖及楹联为生。在上海严信厚家拓《七家印谱》时,有幸与吴昌硕相识,后宿于吴家,随吴学习花鸟画和篆刻,并协助其整理资料,朝夕相处10年之久,尽得所传。在此期间,吴昌硕常常带他到任伯年处补习翎毛、人物画,又得吴谷祥、吴石仙、高邕之、陆廉夫等诸家授以画理和技法,画艺渐入佳境,初步有了自己的风格。1916年,陈半丁到北京与中国书画名家萧谦中、陈师曾、齐白石、汤定之、王梦白、王雪涛等交往甚密,被誉为“北方画坛骁将”。上世纪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后,在第二届政协会议上,他与叶恭绰一起提出了“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建议,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他对“反右”、“大跃进”等错误,有过尖锐的批评,由此招致康生等人的打击和迫害,于“文革”中含恨离去。陈半丁曾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著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等书,为国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不朽贡献。
陈半丁善画花卉、山水、人物、走兽,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陈半丁的写意花卉画造诣最高。他的花卉主调是“陈白阳再加吴昌硕”,他将吴昌硕、赵之谦金石书法的苍劲寓于画中,将华新罗的清俊,金冬心、汪士慎的疏放掺杂进去,同时习得青藤、白阳的水墨淋漓,所以他的写意花卉状物描情,生动自然,具有秀润苍古之趣。笔墨意境,得文人之雅和“金石画派”遗风。题材和用色汲取民间吉祥寓意,画风醇厚,雅俗共赏。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陈半丁《富贵长寿图》(图1),画面写巨石、古松、牡丹、墨竹,构图疏密有致,设色艳而不俗,蕴涵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山石用阔笔挥写,浓墨点苔,沉着、坚定,有力度感。古松虬曲怒张,直立顶天,气势非凡。主干用不同墨色圈鳞,再施淡赭,于古拙中见生机;枝叶偃仰,以浓淡分远近,苍劲中蕴秀润。牡丹用没骨及双钩法绘红、黄、紫、白四色,精心点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另绘蓓蕾一朵,含苞欲放,别有情趣;几枝墨竹取书法笔意,劲健飘逸。整个画面达到了“天机物趣,毕集毫端”的妙境。《岁朝清供图》(图2)为陈半丁86岁时所作,笔墨凝练,潇洒自如,章法结构及墨色效果显现出黑白对比的独特韵律,碑版意趣和金石之气显然贯通于造型语言之中,使作品精于用笔,妙于结构,别具新态。陈半丁是一位一丝不苟的画家。此图中的牡丹,以瓶花入画,并非他因,而是由于它与腊梅、水仙的物候不同。陈半丁更是一位从善如流的画家,正如他曾劝齐白石也要学学海派那样,他的画是集诸家之长才形成的自家笔墨,而且在不断的求进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图中钤的一枚朱文印“强其骨”,便是他毕生艺术实践的自勉。
图1 《富贵长寿图》
图2 《岁朝清供图》
20世纪初的山水画家不再甘于临摹“四王”,往往由“四王”上溯明代、宋元乃至五代诸家,同时临习“四僧”、“扬州画派”的风气盛行一时。陈半丁置身其中,山水画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由“四王”入手,主要师法石涛,于石涛画风中加入宋元古意,形成个人苍润秀美、简约疏放的面貌。《深山访友图》(图3)为其晚年以大涤子之法绘制。画面有明显的石涛式密点子,山石以湿笔画出,虽用湿笔,但不含混,笔路清晰。整个画面构图新颖、奇而不险,画中颇具宋人笔意。画风古雅清新,用笔紧致,用墨水气淋漓,将石涛、宋元风格相杂糅。近处树石茅亭,远处群山耸立,皆用枯笔勾皴覆以淡彩渲染,清丽华润、豪放雄奇,凝重中透出仙逸之气,枯润间溢出虚灵之趣。图中人物线条简练,多以情趣成画。画幅上部的行书长题,书法潇洒,篆印古朴,使诗书画印达于高度统一。
图3 《深山访友图》
陈半丁先生是京津画派中有深厚传统底蕴的代表画家,尤其是他敢于把世俗文化的一些特点、民间艺术的一些东西,放到文人画中,这是很多文人画家做不到的。齐白石早年也学了很多年民间美术的东西,他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他把民间美术的那些鲜活的东西、生动的要素,放入到他的绘画艺术中去,后又得到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大众的普遍认可。而陈半丁由于后世对其研究不够,而导致人们对他认识上的空白,又由于对他的宣传不够,而导致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但面对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画坛,一个呼唤传统回归的时代,陈半丁的绘画艺术成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摄影:李萤)
(责编:唐陌楚)
陈半丁(1876-1970年),名年,又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绍兴人。由于他为孪生兄弟,故清末艺术大师吴昌硕为其更名“半丁”(另半丁为其胞弟陈易斋)。 他6岁丧母,9岁丧父,家境贫寒,由外祖母供其上了三年半私塾,后来到兰溪大来商店及钱庄当学徒,其时开始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后被表叔吴隐(石潜)带往上海以拓印、刻帖及楹联为生。在上海严信厚家拓《七家印谱》时,有幸与吴昌硕相识,后宿于吴家,随吴学习花鸟画和篆刻,并协助其整理资料,朝夕相处10年之久,尽得所传。在此期间,吴昌硕常常带他到任伯年处补习翎毛、人物画,又得吴谷祥、吴石仙、高邕之、陆廉夫等诸家授以画理和技法,画艺渐入佳境,初步有了自己的风格。1916年,陈半丁到北京与中国书画名家萧谦中、陈师曾、齐白石、汤定之、王梦白、王雪涛等交往甚密,被誉为“北方画坛骁将”。上世纪40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后,在第二届政协会议上,他与叶恭绰一起提出了“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建议,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他对“反右”、“大跃进”等错误,有过尖锐的批评,由此招致康生等人的打击和迫害,于“文革”中含恨离去。陈半丁曾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著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等书,为国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过不朽贡献。
陈半丁善画花卉、山水、人物、走兽,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陈半丁的写意花卉画造诣最高。他的花卉主调是“陈白阳再加吴昌硕”,他将吴昌硕、赵之谦金石书法的苍劲寓于画中,将华新罗的清俊,金冬心、汪士慎的疏放掺杂进去,同时习得青藤、白阳的水墨淋漓,所以他的写意花卉状物描情,生动自然,具有秀润苍古之趣。笔墨意境,得文人之雅和“金石画派”遗风。题材和用色汲取民间吉祥寓意,画风醇厚,雅俗共赏。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陈半丁《富贵长寿图》(图1),画面写巨石、古松、牡丹、墨竹,构图疏密有致,设色艳而不俗,蕴涵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山石用阔笔挥写,浓墨点苔,沉着、坚定,有力度感。古松虬曲怒张,直立顶天,气势非凡。主干用不同墨色圈鳞,再施淡赭,于古拙中见生机;枝叶偃仰,以浓淡分远近,苍劲中蕴秀润。牡丹用没骨及双钩法绘红、黄、紫、白四色,精心点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另绘蓓蕾一朵,含苞欲放,别有情趣;几枝墨竹取书法笔意,劲健飘逸。整个画面达到了“天机物趣,毕集毫端”的妙境。《岁朝清供图》(图2)为陈半丁86岁时所作,笔墨凝练,潇洒自如,章法结构及墨色效果显现出黑白对比的独特韵律,碑版意趣和金石之气显然贯通于造型语言之中,使作品精于用笔,妙于结构,别具新态。陈半丁是一位一丝不苟的画家。此图中的牡丹,以瓶花入画,并非他因,而是由于它与腊梅、水仙的物候不同。陈半丁更是一位从善如流的画家,正如他曾劝齐白石也要学学海派那样,他的画是集诸家之长才形成的自家笔墨,而且在不断的求进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图中钤的一枚朱文印“强其骨”,便是他毕生艺术实践的自勉。
图1 《富贵长寿图》
图2 《岁朝清供图》
20世纪初的山水画家不再甘于临摹“四王”,往往由“四王”上溯明代、宋元乃至五代诸家,同时临习“四僧”、“扬州画派”的风气盛行一时。陈半丁置身其中,山水画走的也是相同的路子,由“四王”入手,主要师法石涛,于石涛画风中加入宋元古意,形成个人苍润秀美、简约疏放的面貌。《深山访友图》(图3)为其晚年以大涤子之法绘制。画面有明显的石涛式密点子,山石以湿笔画出,虽用湿笔,但不含混,笔路清晰。整个画面构图新颖、奇而不险,画中颇具宋人笔意。画风古雅清新,用笔紧致,用墨水气淋漓,将石涛、宋元风格相杂糅。近处树石茅亭,远处群山耸立,皆用枯笔勾皴覆以淡彩渲染,清丽华润、豪放雄奇,凝重中透出仙逸之气,枯润间溢出虚灵之趣。图中人物线条简练,多以情趣成画。画幅上部的行书长题,书法潇洒,篆印古朴,使诗书画印达于高度统一。
图3 《深山访友图》
陈半丁先生是京津画派中有深厚传统底蕴的代表画家,尤其是他敢于把世俗文化的一些特点、民间艺术的一些东西,放到文人画中,这是很多文人画家做不到的。齐白石早年也学了很多年民间美术的东西,他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他把民间美术的那些鲜活的东西、生动的要素,放入到他的绘画艺术中去,后又得到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大众的普遍认可。而陈半丁由于后世对其研究不够,而导致人们对他认识上的空白,又由于对他的宣传不够,而导致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但面对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的画坛,一个呼唤传统回归的时代,陈半丁的绘画艺术成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摄影:李萤)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