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的公共体育空间剥离与重构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syyd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与调查法,阐述了公共体育空间对全民健身的意义;分析了珠三角城镇化的现状,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压缩以及城镇化中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失衡现象;从物质空间与文化环境两个层面系统论述了珠三角城镇化中公共体育空间的重构;珠三角绿道公共体育空间一体化建设,对全民健身的意义重大;绿道体育空间已经成为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幸福广东”、“和谐广东”的载体。
  关键词:公共体育空间;剥离;重构;珠三角;绿道视角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3-0033-06
  公共体育空间是指由政府主导或直接提供给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公共性”是公共体育空间的本质特征,同时公共体育空间又是一个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层次性、结构性与功能性,它包含活动场所、参与活动的主体、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时间四个维度。《全民健身条例》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权利。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共体育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规划,已经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强国之路的迈进,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时代,生产劳动的集约化、城市(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们对体育健身、增强体质、缓解心理压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公共体育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发。矛盾主要表象是:一方面公共体育空间资源总量不足,随处可见以街头巷尾、路边空地为活动场所的情形;另一方面则是早期的城镇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公共体育空间分配不均,重复建设以及闲置现象比比皆是,公平性与效率性低下。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公共体育空间的建设,关系到人们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公平享有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体现。
  1、珠三角城镇化中公共体育空间的剥离
  1.1 珠三角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曾经说过: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镇)化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就业方式、居住方式、交往方式的一种改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的变革,也就是说人类聚居模式、工作模式和经济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从小农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从自给自足经济转向开放经济、从技术含量低转向新技术革命等一系列变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更加强调“镇”作为重要节点所发挥的作用,更加强调城镇发展的均衡性,更加强调城市、农村、大城镇、小城镇都能协调发展,它是解决片面发展大城市问题及“城市病”的创新性战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城镇化率达66.2%,珠三角城镇化率达82.72%,步入城镇化成熟阶段,“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新型城镇化的号角已然吹响。根据这个规划,未来广东省将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将加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城镇文化特色,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筑区域绿色生态空间,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实力和宜居水平。
  1.2 珠三角城镇化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影响
  1.2.1 土地资源短缺压缩公共体育空间 土地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极大地压缩了公共体育空间。珠三角城镇化进程中,因城建、交通、工业、房地产开发等需要,以及工业化初期对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管理和监督机制不足,导致耕地大量流失,致使土地成为城镇化中的最稀缺资源。以珠三角中山市为例,中山市城镇化率达87.9%,实际许多城镇还处在“半城市化”状态,在《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中山“城乡发展动力”指数仅15.1%,“城乡发展质量”指数14.4%,“城乡发展公平”指数为14.6%,但是土地开发强度接近30%的国际警戒线。各类园区与大城市空间有序扩展相脱节,肢解了城市整体布局。开发区建设与城市空间的有机扩张相分割,居民工作在开发区、居住在城区,形成钟摆式交通,结果造成开发区一到晚上就成为“死城”。在城镇新建的住宅小区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国家强制执行政策措施的缺失,使得拥有配套体育设施的小区寥寥无几。人口的迅速聚集,使得珠三角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基础难以支撑快速城镇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需要。现在的楼越建越高,但蚁族和蜗居族却越来越多,城市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少。城市中“混凝土森林”取代绿色空间,运动场地少、设施缺乏,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规体育场所。
  1.2.2 环境污染对公共体育空间的压缩 伴随着珠三角城镇化的发展,污染和环境问题日益加剧。首先,乡镇企业布局的分散化和经营方式粗放化,对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其次,随着珠三角工业化的跃进,机动车尾气排放,大气、水体、噪音、垃圾污染等生态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由于中国城镇人口基数巨大,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污水、固废排放等都将带来巨大环境压力。城镇化使得珠三角生态用地被大量挤占,原生林、自然次生林遭破坏,一些关键性的生态过渡带、节点和廊道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区域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明显,森林生态效益低。生态环境的变化、污染与破坏,极大地压缩了居民的公共体育空间,在城市里走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都不容易。
  1.2.3 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失衡 在当前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中,有一个共性就是城市规划千篇一律,互相模仿,清一色的西式建筑,造成“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的现象。有的城镇规划把扩大规模摆在首位,忽视了人文社会和生态环境,忽视了城市内涵的东西,结果造成了视觉污染、特色缺失。有研究表明珠三角城乡之间,在体育设施、活动与指导力量等方面的非均等化,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巨大现实压力,增加各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2、珠三角绿道建设与绿道体育开展情况
  绿道规划的历程可追溯到19世纪的城市公园,20世纪户外开敞空间,以及20世纪后期的“绿道运动”。2010年开展绿道建设以来,珠三角区域已建成2372km的6条省立绿道主干线,实现18个城际交界和省立绿道联通,直接服务人口2565万,如表1所示。
  绿道体育是指在绿道特定区域内,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实现休闲、宣扬低碳理念、传承文化、实现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功能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根据《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珠三角区域绿道可分为生态型、郊野型与都市型三类,绿道网将实现生态、游憩、社会与文化、经济四大功能。根据各类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策划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城乡分野的各类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居民的多种体育运动、体育健身、体育休闲等需求,有效提升城乡环境的宜居水平。例如,生态型绿道适宜开展漂流、垂钓、登山、划船、骑马等户外运动以及森林探险、野外生存体验、海岸线穿越、定向越野等野外探险活动;郊野型绿道适宜开展自行车赛、龙舟赛、高尔夫、水上摩托赛、皮划艇赛等体育赛事活动;都市型绿道适宜开展滨海观光、都市夜游等休闲观光活动以及舞蹈、太极拳等康体健身活动。绿道体育是“幸福广东”社会理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反映,以幸福生活为出发点、个体需求为切入点。
  3、珠三角绿道视角下的公共体育空间重构
  绿道公共体育空间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宗旨,寻求环境、体育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如图1所示。
  绿道体育空间的重构坚持“以人为本”,利用自然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构建利于人们从事健身、体闲娱乐需要的符合人、社区和社会发展的空间环境,它是—个有多种物质和关系要素构成的系统综合体。绿道公共体育空间重构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社会阶层人的体育活动需求,实现舒适性、可达性、公平性及特色性目标。其具体内涵包括物质空间的重构与文化环境的重构,如图2所示。
  3.1 公共体育物质空间重构
  3.1.1 绿道体育空间布局 依据绿道体育空间的功能及其与城镇中心的位置远近,可将绿道体育空间布局分为:一是城镇中心绿道体育空间。主要由城市绿道的节点、主题公园、主体建筑等组成,服务于城镇人口与商业活动密集地域;二是近郊区绿道体育空间。与城镇中心区域相比,近郊区绿道拥有更多的体育休闲资源(如综合性娱乐场馆、大型健身公园等),并且可以配合郊区旅游资源形成城镇绿道体育休闲娱乐区;三是乡村绿道休闲体育空间。在乡村地带,人口相对城镇中心和近郊区的自然环境因受工业污染较少,在体育资源的布局上,利用区域河流、水库、农场、林区等优势地带,建设水上娱乐中心、绿道休闲驿站、户外大型运动场等;四是远郊区绿道体育空间。一般来说,远郊区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主要是居民或游客利用周末或较长假期进行绿道体育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大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位于这个区域,以爬山、野营、驾车、垂钓、远足、野外体验等户外体育活动为主。
  3.1.2 绿道体育空间等级体系确定 依据绿道所属行政区可将珠三角绿道划分为区域绿道(省立)、城市绿道、社区绿道(街道绿道)三级体系,如图3所示。区域绿道体育空间主要形态有大型绿道休闲驿站、大型森林公园、大型户外运动场等,目的是彰显政府绿道建设政绩、服务大型体育竞技、激发大众健身热情,具有绿道景观和健身场所双重功能。城市绿道体育空间的主要形态有各类城镇主题公园、绿道健身广场等,基于城市居民利用的角度来讲,其使用频率比区域绿道体育空间要高。社区绿道体育空间主要形态有小区绿道体育中心、绿道公共运动场,是绿道体育空间的基层,为居民提供最直接的绿道体育服务。
  3.1.3 绿道体育空间可达性及服务半径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室外休闲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绿道体育的发展,以都市型区域绿道尤为突出。绿道体育空间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出入绿道的可达性(服务半径),便于市民利用绿色空间。易达性是评价开放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绿道作为重要的休闲健身空间,应易于到达。绿道体育空间服务半径如表2所示。以珠三角广州增城和中山市绿道体育空间建设为例:增城绿道西堤体育公园驿站距离市中心区只有1.5km,成为单车族骑行绿道的起点;中山市规范绿道体育空间时,以绿道为中心,对半径1km之内的公交站进行筛选,选择包含公交线路多、区域可达性高的站点。绿道体育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由居住地与绿道体育空间的通达性(空间、时间与经济距离)、绿道体育空间的吸引力、以城镇居民的个人与家属特征(年例、学历、收入、健康状况等)三类组成。可达性作为评价体育空间公正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因子,为绿道体育空间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评价标准。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规划应与当前国际上所倡导的绿色出行理念相呼应,并结合城镇居民体育活动行为,从体育活动移动系统的组织及绩效出发,进行合理空间布局。
  3.1.4 珠三角绿道体育空间一体化建设 体育权利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保障,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享有是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落实。珠三角以区域绿道网为载体,构建“区域绿道一城市绿道一社区绿道”的绿色廊道网络体系,奠定珠三角低碳发展的生态框架,提供健康的可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以推进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为重点,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珠三角绿道空间一体化建设是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以山、林、江、海、田为要素,通过连通区域内具有重大自然生态价值和景观代表性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区域绿地体系,协调城市(镇)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确定珠三角完整的区域绿地体系的基础上,串联珠三角重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各市建设城市与社区绿道,与区域绿道(省立)相连接,形成“区域一城市一社区”三级绿道网络,营造更多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要素紧密结合的区域生活休闲空间,确保城乡居民休闲活动的畅达流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需求(见表3)。   3.2 公共体育文化环境重构
  3.2.1 绿道体育文化构建 低碳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范式,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珠三角绿道网络建设以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构筑慢行交通网络为民生目标,通过提供新型休闲场所,开展体育锻炼、人文休闲,为人们提供新的休闲生活方式,在消解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同时,倡导低碳文化价值体系构建。珠三角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遗产,在对这些珍贵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文化遗产绿色通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珠三角绿道节点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绿道的发展节点是具有一定文化与历史特色,有地质遗址、遗迹、历史古迹的区域在这些文化节点中不乏优秀的民俗传统体育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将区域绿道文化节点建设与当地民俗体育相结合,不但可开发特色绿道体育,而且可传承传统体育文化。
  3.2.2 生活方式与健身方式形成 珠三角绿道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体育运动、休闲、旅游等公共体育空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身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积极性、需求日益高涨,各种绿道运动应运而生,例如轮滑、暴走、健步走、太极舞、自行车骑行、迷你马拉松、竞速等。人们利用余暇时间把区域、城市以及社区绿道作为身体练习场地,诠释一种体育时尚的生活形式,将绿道体育运动演绎成一种表征生态价值的文化符号。
  3.2.3 绿道体育运营制度建设与绿道体育运动指导在珠三角绿道网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技术指导、制度建设、督导排查等多项措施,实施绿道网软件建设工作。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各市先后研究制定出《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佛山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江门市绿道管理实施意见》、《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和创新性纲领、规章制度,对珠三角绿道网建设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绿道网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绿道网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组织举办了绿道规划建设人员培训班,对广东省200多名从事绿道工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珠三角各市在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绿道体育空间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语
  体育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最终目标。珠三角绿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乡、惠及广大百姓的标志性工程。珠三角绿道网正配套完善各项设施,实现区域体育休闲生活一体化,结合绿道网的综合功能开发利用,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绿道体育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镇江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德尔菲、层次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了镇江市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重要指标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建议。希望为镇江市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组织、管理、实施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田径竞技实力在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强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田径逐步打破了“阴盛阳衰”格局,趋向均衡方向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近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比赛成绩,分析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为提升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奥运会;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
期刊
摘要:文章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自觉的内涵及文化不自觉的表现,认为:强化文化的使命意识、生命意识和承命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走向文化自觉的实现途径,文化使命意识是基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的自觉;文化生命意识是基于传统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或重建,一种能够支撑和引领课程发展和传统特色使其焕发生命力的文化自觉;文化承命意识是基于平等对待外来文化和冲突的自觉,一种对本土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之外的理性承接。  关
期刊
摘要:研究通过分析运动员气质类型、运动自信心以及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三者的关系发现,胆汁质和粘液质与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中的容忍与失助性反应、问题解决和回避幻想存在显著相关;抑郁质与运动自信(特质自信、状态自信)存在显著相关,抑郁质对运动自信存在显著负相关。竞赛失败应对方式中容忍与失助性反应、问题解决、回避与幻想在胆汁质、粘液质影响运动自信心中起到了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旨在促进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咨询师对运动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阐释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基础上,审视体育本质。从生活世界中体育本质的“历史性”揭示,生活世界中体育本质“主体交互性”的阐释,以及生活世界作为体育本质论域的意义三个层面揭示体育本质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作为整个人类寄寓之源,即是体育价值的生成之源。关键词:体育本质;生活世界;回归;再解读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
期刊
摘要: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科技大学2010级健美操选修班34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测量和评定,了解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促进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健美操选修班女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运动前后,身体形态中的体脂百分比和体脂重量值显著降低(P<0.05),而瘦体重和肌肉重量值显著升高(P<0.05);身体机能中的舒张压值显著降低(P<0.05),而收缩压、肺活量
期刊
摘要:面对媒介融合趋势的影响,专业体育媒体如何应对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以《体坛周报》2012年伦敦奥运会报道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重点总结其在报道过程中表现出的突破与创新,以及由此对其他专业体育报发展所带来的启示,探索专业体育报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型体育赛事报道的崭新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体坛周报》;伦敦奥运会报道;突破;创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50岁以上网球参赛者的锻炼动机、锻炼年限、锻炼频率、经费来源、场地情况等问题进行调查,总结影响黑龙江省中老年人参加网球运动的因素。旨在为促进中老年人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实现终身体育起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球运动;50岁以上网球参赛者;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
期刊
摘要:本课题探讨了以健美操运动为手段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运用实验、数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健美操选项课的大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运动处方适合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六个因子的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三个因子的效果一般。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大学生;运动处方;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8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以哈尔滨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具教学实验,并对测试正手击球准确性进行,结果发现,有教具教学的实验组,击球准确性明显高于无教具教学的对照组,且此差距在实验后能持续提高。说明教具的合理使用能为学生练习提供目标和反馈,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网球;正手击球;准确性;教具;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