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介的特征规律,顺应潮流,使学生党建工作获得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日益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视,用人单位及本科高校在吸纳学生就业与深造时也更加偏重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这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和党员质量。但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首先,是在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对于高职学院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不严格。许多学生是基于给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增添砝码的考虑,向基层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多的学生其实是一种跟风行为,认为在职业技能无法在就业的面试环节迅速展现的情况下,手上多一份党员证是自身综合素质的证明。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高人一等”,证明自己比其他学生更为优秀。唯独对于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与锻造上,没有清晰的認知和定位。
第二,是组织生活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容易把重点放置在延伸组织网络,扩大党员数量上,但却容易相对忽视党组织内部的整合,尤其是思想政治整合。一些人认为目前的政治学习活动密度太高,占用正常学习时间,因而经常缺席;还有一些人即使参加学习活动,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精神的时候领会程度较差。
第三,是部分高职学院学生党员重实践轻理论,不重视对思想理论学习,部分高校在党性教育中忽视了对党员心理状况的关注,没有做到很好地分析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
以上因素,仍然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使过去无用的时间能够完全发挥作用。移动通信、视频点播、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使人类可以非常灵活地安排活动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进行认知、学习等活动的时间已经与场所发生了分离。信息化还可以让即时性复原,让人类自由支配任何一个时刻。如今微博和微信是微时代的主要新媒介——自媒体的代表,信息化时代,新媒介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新媒介可以成为开展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且很多活动只限于学生党员参加,不能做到“党群一致”。新媒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很少出现因为要上课而缺席活动的现象。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党员的兴趣,而且,这些活动普通学生群众也可以参加。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又可以宣传党的思想,一举两得。
新媒介可以成为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平台。大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数较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身边事,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国家政治时事,学校的热点焦点话题的评论。党组织可以安排党内领导与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党员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
新媒介可以成为学生党员素质考察的有利武器。掌握了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后,党组织可以根据已了解到的信息,结合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党员或积极分子进行素质考察。如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或者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微博评论,留言等发现该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不纯,则党组织可通过找该学生谈话,或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如发现有学生党员存在心理问题,可以安排心理导师进行疏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障碍。
新媒介是构筑党组织互联互动的新通道,是架设党组织的沟通桥梁。是学生党建工作中日常信息发布的可靠方式。党建的信息建设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利用新媒介,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党中央最新精神在线宣传,让学生党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了解党的发展动向。可以通过新媒介放一些思想政治的教育素材以及党的理论知识,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党的理论,也可以在新媒介上分享理论学习心得。
新媒介可以成为开展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且很多活动只限于学生党员参加,不能做到“党群一致”。新媒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很少出现因为要上课而缺席活动的现象。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党员的兴趣,而且,这些活动普通学生群众也可以参加。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又可以宣传党的思想,一举两得。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技术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新的、更为个性化、灵动化的交往沟通方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的新动向,利用新媒介技术作为深入学生群体内部的有力手段,加强学生党员遴选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党组织党员活动的趣味性和时代性,让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以崭新的形式开展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唯有如此,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获得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良斌.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安娜,李忆,崔莹,陆丽君,黄翔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建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日益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视,用人单位及本科高校在吸纳学生就业与深造时也更加偏重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这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和党员质量。但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首先,是在发展新党员——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对于高职学院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不严格。许多学生是基于给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增添砝码的考虑,向基层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更多的学生其实是一种跟风行为,认为在职业技能无法在就业的面试环节迅速展现的情况下,手上多一份党员证是自身综合素质的证明。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入党是为了“高人一等”,证明自己比其他学生更为优秀。唯独对于自身理想信念的追求与锻造上,没有清晰的認知和定位。
第二,是组织生活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容易把重点放置在延伸组织网络,扩大党员数量上,但却容易相对忽视党组织内部的整合,尤其是思想政治整合。一些人认为目前的政治学习活动密度太高,占用正常学习时间,因而经常缺席;还有一些人即使参加学习活动,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学习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精神的时候领会程度较差。
第三,是部分高职学院学生党员重实践轻理论,不重视对思想理论学习,部分高校在党性教育中忽视了对党员心理状况的关注,没有做到很好地分析党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
以上因素,仍然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当下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使过去无用的时间能够完全发挥作用。移动通信、视频点播、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使人类可以非常灵活地安排活动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进行认知、学习等活动的时间已经与场所发生了分离。信息化还可以让即时性复原,让人类自由支配任何一个时刻。如今微博和微信是微时代的主要新媒介——自媒体的代表,信息化时代,新媒介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新媒介可以成为开展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且很多活动只限于学生党员参加,不能做到“党群一致”。新媒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很少出现因为要上课而缺席活动的现象。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党员的兴趣,而且,这些活动普通学生群众也可以参加。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又可以宣传党的思想,一举两得。
新媒介可以成为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的平台。大学生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数较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身边事,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国家政治时事,学校的热点焦点话题的评论。党组织可以安排党内领导与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党员答疑解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
新媒介可以成为学生党员素质考察的有利武器。掌握了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后,党组织可以根据已了解到的信息,结合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党员或积极分子进行素质考察。如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或者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微博评论,留言等发现该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不纯,则党组织可通过找该学生谈话,或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格。如发现有学生党员存在心理问题,可以安排心理导师进行疏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障碍。
新媒介是构筑党组织互联互动的新通道,是架设党组织的沟通桥梁。是学生党建工作中日常信息发布的可靠方式。党建的信息建设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利用新媒介,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党中央最新精神在线宣传,让学生党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了解党的发展动向。可以通过新媒介放一些思想政治的教育素材以及党的理论知识,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党的理论,也可以在新媒介上分享理论学习心得。
新媒介可以成为开展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枯燥,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且很多活动只限于学生党员参加,不能做到“党群一致”。新媒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很少出现因为要上课而缺席活动的现象。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党员的兴趣,而且,这些活动普通学生群众也可以参加。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又可以宣传党的思想,一举两得。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技术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新的、更为个性化、灵动化的交往沟通方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的新动向,利用新媒介技术作为深入学生群体内部的有力手段,加强学生党员遴选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学生党组织党员活动的趣味性和时代性,让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以崭新的形式开展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唯有如此,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获得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良斌.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安娜,李忆,崔莹,陆丽君,黄翔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