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分析数学教学现状,探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质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60-02
  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临一定的教学困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数学教学现状,探究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此为数学教师提供教学方法上的借鉴。
   一、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不太适合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应以培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主。因此,在教学中紧盯学科基础教学目标,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不注重启发式教学,不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以“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忽视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结合实践进行。青少年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更应重视与实践的结合,用具体的实践活动为抽象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载体。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更重视讲解数学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运用方法,留给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有限,这就导致结合实践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为空谈。有的教师对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意识。可见,以上几种教学方式既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自身缺乏提升创新能力的主动意识,课后进行实践创新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前提,这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而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跳出认知误区,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可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勇于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疑問,教师也能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及时解惑、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这样,学生可积极地发散思维,并乐于跟随教师进行自主学习等实践活动,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新建的游泳池长50米,长是宽的2倍,深2.5米。现在要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一共需要贴多少平方米的瓷砖?学生读题后明白这是求游泳池的左右面、前后面和底面的面积和,很快列出算式:50÷2=25(米),50×25 25×2.5×2 50×2.5×2=1625(平方米)。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提出问题:“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激发出创新意识,运用已经掌握的乘法分配率重新列式、计算:50×25 (25×2.5 50×2.5)×2=1625(平方米)。
   2.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
   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质疑思维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实现引导学生的质疑思维,教师就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与帮助作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对数学概念、公式的质疑,到对课题的质疑、结论的质疑等,即让学生对任何数学问题都勇于质疑、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起疑、析疑、解疑,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可先总结之前学过的知识,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延伸,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质疑。教师可通过引用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既复习了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还埋下了质疑的种子。带着疑问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数学知识的吸收效果也更好,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形成质疑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构建学习氛围,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同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质疑。在质疑思维的引导下,学生会不断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生活化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一方面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具体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学生思维的延伸。教师先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可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联系生活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将抽象的创新能力具体化,并将创新能力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然后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入手,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相关解决办法,以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以分苹果导入新课。学生对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都掌握得很好。但是对于半个苹果如何分给2个人却犯难了。对此,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半个苹果的样子,然后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如何将半圆的折纸再对折,思考再对折出来的图形是原来圆形纸的几分之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    三、結语
   总之,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深度挖掘数学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及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在敢于质疑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广度。要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实现适当延伸,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信.小学数学中培养学术创新意识的实践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0).
  [2]范丹.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1).
  [3]曹伟.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9(24).
  [4]徐玉良.巧用学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讨[J].成才之路,2019(32).
  [5]杨雪萍.放飞思维,创新教学——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20(01).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 Rong
  (Xuehu Primary School, Lidian Town, Jing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Jingning 74341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while impart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exercise students’ questioning think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life practic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questioning thinking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文章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探究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德育为先,师德为首。德育管理工作是科学,更是艺术。随着全员育人工作的推进,学校德育的智慧管理需要做到刚柔并举,凸显“六个度”,推动全体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即凸显“高度”的引领之道,凸显“力度”的严格之道,凸显“温度”的人文之道,凸显“适度”的控制之道,凸显“广度”的延伸之道,凸显“深度”的探究之道。   关键词:刚柔并举;德育管理;师德;思想道德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1
摘 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僵化,影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理解数学概念、解数学题目、检查题目,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为促进中职师范生的职业发展,班主任应努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班主任可采取以下策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就业信心;确定职业规划目标,鼓励学生付诸行动;进行一对一职业规划辅导,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开展各类职业规划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中职院校;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藏区初中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来说不够,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就藏区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有效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群文阅读;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
摘 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是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校特色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学素材,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可丰富学校文化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分析学校文化、地域文化内涵,探究地域文化校本化的策略,指出教师要加强思想认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关键词:地域文化;学校文化;价值;策略;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
摘 要:在技工院校职业素质训练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且与素质训练、思维训练以及道德训练密切相关,已经受到各技工院校的广泛重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更新,实现数学教学与技工院校职业素质训练的充分融合,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学教学;职业素质训练;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幼儿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幼儿教育的经验,从结合生活经验、结合敲打、结合舞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不断提升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学习兴趣;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
摘 要: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主渠道。文章简述职业中专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意义,并从“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提升德育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探讨提高职业中专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中专;德育工作;实效性;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摘 要:文章分析学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加强馆员职业信念教育、注重人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培养馆员的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指明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探讨解决学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倦怠的对策,以营造和谐的图书馆工作氛围,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职业倦怠;现状;对策   中圖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