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思想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心情的怀旧。”如果说痛惜的怀旧是因为出入都市文明的作者想要以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美好来逃避现实的污浊,并在这个理想化的纯美的世界里寄于自己的希望。汪曾祺先生只是说出了这个作品在现实中不存在,说出了边城在看似美丽与世无争的湘西世界的背后故事的悲剧色彩。悲剧感只是针对作品而不是针对作者自身的。笔者另有看法。真实的生活的理想化,沈从文般的大师级作家的刻意“藏着悲剧感,而痛惜的怀旧”,更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价值观念。
  岳焕先生写作《边城》为代表的一类作品,首先,这是真实的。自小谙熟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土地,谙熟那绵延千里的沅水流域以及这一带人民的爱恶哀乐的鲜明的生活样式和吊脚楼淳朴的乡俗民风,因而形成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先生14岁因循当地习俗入伍当兵,先后做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看多了湘兵的威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在芷江的乡下四个月看杀人一千,在怀化镇一年多看杀人七百)。如此幼小的年龄承受巨大的心理炙烤,面对社会的残酷和周围生活的愚昧,这对于先生来说,无疑不是巨大的阅历伤痕,同样也产生了厚重的思想深度,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穷。其后,作者接触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而渐次迈上文学的舞台。他带给我们的,是真实的血泪和悲欢,真实的淳朴和原生,真实的愤怒和怜惜。因而,说理想化,我倒认为,是我们读者,不能真正将自己融入那片土地,融入那山水之间的爱恨悲喜,所以造成我们今天解读沈从文的误区。世间万象,不可证其伪者,切莫言其真,也切莫言其伪。我认为,“边城”系列是真实的、改换了人物角色的作品。《边城》之中,隐晦的利益线索牵动着人物的命运,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座碾坊造成了轩然大波,让所有人除了翠翠乱了手脚。顺顺是为了利益,天保、傩送为了爱情和亲情,老船夫为了翠翠。这合情合理没有丝毫逾矩之处,也是事态发展的必要元素,一步一步推动悲剧在合理的环境下产生不合理的结局。而暴风雨的死亡,则又是作者为了安排一个痛苦的成长,而必须做的情节需要和情理要求:老船夫必须会死,而翠翠一个人必须要成熟面对这个世界,无论这个过程多么辛酸多么痛苦。作者在这里仍然要表明,这样的血泪蜕变犹如文明的进程一样,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没有怀疑的余地的。1933年的作者,早已经是数篇名作的发表人和《大公报》的主编,站在这样的高度看这个世界,我们更可以理解作者写作《边城》的时候,所怀有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观。
  其次,作者的悲剧感从何而来。我认为没有根据。没有根据的事情,就如我们证伪之学般,不可轻言真伪。作者的悲剧,笔者认为,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用了这才能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主旨。一部作品,必定有它要说的主旨,这个主旨要很多的要素去完成它的表达。沈从文同样如此,边城的主旨是揭示善良、淳朴的人性悲剧,这里的悲剧是为了揭示更为深刻的主旨:“这个民族过去的伟大处和目前的堕落处”。所以,没有哪个作者的写作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小心思小悲情而肆意将作品渲染和安排成悲剧,这是浅薄的揣测。如果作者自己都不能跳出作品,那么这样的作品定不是优秀的作品。沈从文写作《边城》,这部作品绝妙之处就在于它自然流畅又精工安排的悲剧结尾,这样的结尾才能发人深省,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刻的阐释作者本人的意图和立意:那就是“高等”文明的“入侵”对于原生态文明的摧残毁坏,这是不可否认的。窥一斑而可知全豹。翠翠最后的悲剧象征着原生态文明对抗“高等”文明的失败,这昭示着所谓的“高等”文明给原生态文明的伤害。这也是作者,出身于这样的原生态文明对于“高等”文明的批判和谴责。在其他的作品中,尤其是像《都市一妇人》、《三三》、《绅士的太太》以及到《八骏图》这类都市题材的小说,作者的意图愈加明显,所要表达的感情愈加明显,作者为自己的心立传的意味也更加明显。这就是作者想要的,揭露所谓的“高等”文明所作下的所隐藏的所滋生的恶欲。作者这里不是要表达自己的悲剧感,而是要表达自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民生和民族未来的思考:文明应该如何组织来造福人类。
  所谓怀旧,是暮年悲歌,是绝处低吟,是枯槁余声。沈从文作品,突出着人的欲望,在作者笔下,以性欲为着笔点,描绘原生态文明的强悍和初始。当然我们也很能理解,这种欲望根植于每个人而不可抗拒。作者描写性欲,不是在赤裸裸的色情描写,而是描写对待性欲的态度。作品《柏子》、《丈夫》,更是深刻的刻画出,作为乡村的他们,对待性欲是原生的需要,而不是罪恶的交易。但是当“高等”文明到来之后,便充斥着淫荡和无耻。柏子花尽用性命换来的金钱与妓女云雨其乐,即便是有一天有所悟了,还脱不离“自在状态”,这是“高等”文明对原生态文明的利用和掠夺,栢子最后成为一个对生命毫无感觉而麻木的行尸走肉;《丈夫》忍辱让妻子卖身,和后来感受到地位低下的痛楚,无一不是在“高等”文明的入侵下,罪恶滋生,民不聊生,丧尽人性卷入恶的洪流。这是作者非常痛惜的,这是反抗是呐喊,而不是怀旧,这没有怀旧的意味,面对这样的悲惨和灾难,作者要表达的不是怀旧而是抗拒,是解救,是寻求新生。他没有政治意思,只是叙述着事件,抒发着悲愤,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是那些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和苦难。而道出这些苦难,是为了寻求解脱苦难的方法和关注。因而沈从文的作品,他是以大爱来书写文字,用文字筑就大爱。
其他文献
项目课题:本文为陕西省教科所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研究——以汉中市为例;项目编号:SGH140748。  摘 要:传统文化艺术是对特定历史、特定地理特色乃至特定地方文化的影射,也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重要精神支柱,如何让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物质形态展现出来,并顺利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是地方部门一直不懈的努力,本文以汉中地区传统文化为例,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B30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意识研究)。  摘 要:在跨越中西文化的文学领域中,美国华裔诗人施家彰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濡染,加之与西方文化经验的介入,其诗歌艺术风格兼具中国审美实践“相对性”的诗情韵味与西方美学理念“自足性”的美感特质,个人生命体验的参与使其诗风更饶独异迷离之美感韵致。  关键词:平和之美;激越之美;生态美韵;跨文化场域  作者简介:曹
摘 要:语言作为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给予了文学生命,那么它必然对其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它本身的局限性、差别性也会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语言是文学的媒介仅仅是它的延伸功能,本质上,语言符号是人类创造出的理解世界的手段,并以此相互交流。语言所构成的思维模式、内心感受、表达方式等等因素都直接控制着文学的产生及其形态。  关键词:文学;语言;控制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
一片红叶  飘落了  距我的瞳仁如此之近  我无力挽回它落地的一瞬  那不舍离去的泪水  洒满了四季  在我回顾织就的网里  想寻找它绿色的旅程  也许不能  用一首残缺遗憾的诗  表达我的崇敬  也许不能  用一首傷感怀旧的歌  表达我的心意  这是怎样的一个秋啊?  我把思念贴在红叶的背面  我把夕阳揉进血液相连的肢体  我抬眸、我低头,  我查阅泥土深葬的住处  阳光依旧,一片红叶  甘受飘
摘 要:当今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方针。”环保”已经成为各级别世界首脑峰会的主要议题。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践行环保刻不容缓。回顾历史,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态理念于今有着启迪意义,其与自然生态合二为一的传统生态观与当年欧洲殖民者对于生态所信奉的“人类至上”的观念是激烈碰撞的二元。但看似神圣无缺的北美“生态印第安人”生态观是否真的完美、真实是需要结合对其质疑辩证看待的。  关键词
点石成金,那是传说中才有的法术,但“插纸成金”,周赏涛就有这个本事。在西四北八条的“巧手心艺”店,笔者见识了他的插纸功夫:铁臂阿童木为维护世界和平,正机警地观察周围动向,机器猫摸着肚子上的百宝袋,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凯蒂猫穿着漂亮的裙子正在“臭美”……这些神态逼真的卡通作品全是用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纸片叠成三角形插出来的,而且全都出自周赏涛这位“80后”的老爷们儿之手!  一分钱菠萝引发创业奇
作者简介:陶露阳(1992-),女,云南文山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苏童曾多次表示他最喜欢写的小说体裁是短篇,长篇于他而言是痛苦的经历,相对于短篇所获得的一致赞誉,苏童构造长篇的能力备受质疑。他把写作长篇小说看作是一种“野心
在中山区同心街76号楼的一楼,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书店虽小品种却相当丰富,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每天却仍然能够吸引许多顾客光顾。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间小书屋是一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下岗工人当初报着“豁出去”的想法建起来的。谈起当初创业的艰辛,45岁的书店老板韩宝奎有着无限的感慨。  创业初期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5年,韩宝奎与同龄的妻子双双下岗,当时他们已过不惑之年,家里还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儿子,经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豫让这仇,原本不必报的这么苦。  大导林兆华此次联合编剧徐瑛所改编的话剧《刺客》,以两个扣将其系住:一是豫让为何绞尽脑汁执意行刺,面对新主旧主,他如何选择忠孝;二则是赵襄子身为堂堂一代君王却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最终为何放过豫让。这两个扣使本来简单的故事有了内在的张力,也凭此提供给观者一个换个角度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1]  苏轼革新词风使得词的创作领域更加开阔、审美意味更加丰富,这种丰富性尤体现在他的词作中。苏词因其文学造诣、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