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提升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方面综合素质方面,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对待数学学习时,并不能抱着端正的态度、投入十足的热情,导致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现象出现。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构建理想课堂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想课堂;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着逻辑严谨、知识相对抽象的特征,而这却是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的方式,并且以感性认知方式为学生的认知习惯,这样就促使理性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习惯之间出现了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进一步下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三方面入手,并以此为构建理想课堂的基本依托。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只“以分数论英雄”。这种教学观念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学到知识,但学到并不能与学会概念同化。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模仿教师给出的范例,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一旦学生离开了教师,走出了教室,就会很快地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全部忘掉,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再次拾起旧知。由于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包办一切”,极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依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观念。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另一错误观念,即是教师需要占据课堂主导。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心理依赖的又一重要诱因。不仅如此,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与当今主流的“生本课堂”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师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让学生重新回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获得提升,进一步构建理想课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兴趣似乎并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获得充足的动力,也使本该活跃、灵动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对知识、公式的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在这种机械重复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被逐渐消磨殆尽。
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教具“七巧板”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七巧板的不同组合方式,得到全新的、有趣的图形,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经学过的内容,去计算、推测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不仅如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兴趣经由动手实践的方式,得以充分激发。学生一旦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而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同样会随之增长,使理想课堂的构建更进一步。
三、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要求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课外的知识,并通过这些内容初步掌握数学思想及其对应的数学方法。因此,教师想要构建理想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是不可绕过的关键步骤。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每一间教室当中,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快速地调取相关内容,作为帮助学生拓展眼界的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互联网充分地利用起来,例如,带领学生浏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等网站,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从而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构建理想课堂,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教学活动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便于教师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受到兴趣的驱使,进而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最后,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基本载体,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只有如此,理想课堂的构建才能更加快速地完成,更加优质地完成,学生会在其中受到更加完善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简佳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1):8-9.
[2]袁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3):26.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想课堂;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着逻辑严谨、知识相对抽象的特征,而这却是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的方式,并且以感性认知方式为学生的认知习惯,这样就促使理性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习惯之间出现了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矛盾,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进一步下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三方面入手,并以此为构建理想课堂的基本依托。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往往只“以分数论英雄”。这种教学观念所形成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学到知识,但学到并不能与学会概念同化。在传统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模仿教师给出的范例,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一旦学生离开了教师,走出了教室,就会很快地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全部忘掉,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再次拾起旧知。由于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包办一切”,极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依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这种教学观念。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另一错误观念,即是教师需要占据课堂主导。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心理依赖的又一重要诱因。不仅如此,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与当今主流的“生本课堂”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是违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师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让学生重新回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获得提升,进一步构建理想课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数学兴趣似乎并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获得充足的动力,也使本该活跃、灵动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对知识、公式的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在这种机械重复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被逐渐消磨殆尽。
例如,教师在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教具“七巧板”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七巧板的不同组合方式,得到全新的、有趣的图形,并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经学过的内容,去计算、推测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构建起联系的桥梁。不仅如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兴趣经由动手实践的方式,得以充分激发。学生一旦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而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同样会随之增长,使理想课堂的构建更进一步。
三、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课本中的知识,更要求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课外的知识,并通过这些内容初步掌握数学思想及其对应的数学方法。因此,教师想要构建理想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是不可绕过的关键步骤。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每一间教室当中,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方面,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快速地调取相关内容,作为帮助学生拓展眼界的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互联网充分地利用起来,例如,带领学生浏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等网站,让学生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从而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构建理想课堂,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教学活动受到更加科学的指导,便于教师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受到兴趣的驱使,进而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最后,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基本载体,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只有如此,理想课堂的构建才能更加快速地完成,更加优质地完成,学生会在其中受到更加完善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简佳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1):8-9.
[2]袁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