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基
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让时光回到1735年。4月,乔治国王最喜欢的作曲家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西纳》在伦敦首次公演。9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出生在莱比锡,他后来成为莫扎特的老师。就在小巴赫出生后不久,瑞典著名的自然学者林奈乌斯在荷兰莱顿出版了他的伟大的分类学著作《自然系统》的第一版。在费城,年轻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正在忙于撰写《穷查理年鉴》中的新篇章。在江户(今东京),德川幕府的将军统治下的植物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培植甜土豆的农业试验,解决了日本长期的食物供应危机。而在那年10月的北京,世界上最富有且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统治者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雍正帝在其居住的圆明园召他的两个兄弟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至寝宫。没过多久,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5人也被召至这里,雍正告诉他们,他该宣布继任者了。在清朝权力的传承是一件可怕而又不可预测的事情。满洲统治者不像汉人统治者那样,自动立长子为皇储,而是以与其政治传统相近的蒙古和突厥人的方式来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一个统治者死后,他的至亲与上层贵族一道,召开会议来决定在皇帝之子或其他男性亲属中谁最有资格成为继任统治者。尽管这种方式有爆发争斗之险,但也有利于确保领导权落入能人之手。雍正帝之前的所有清朝帝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推选登基的。但是,雍正除外。
多年以前,雍正之父康熙帝背离了满洲的这种传统。他宣布立其嫡长子允礽为太子。但因为太子的暴虐无道和滥用职权,这一权力继承方式以悲剧而告终。太子的命运遭到了巨大的逆转,康熙不仅下令废除其太子之位,还将其逮捕并圈禁起来。而在康熙帝于1722年驾崩时,对于20多位皇子中谁会继位存在很多猜测。直到今天,这一权力继承事件仍然存在很多不解之谜。这个继任者就是康熙帝的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一些人认为雍正的即位存有争议。因此,雍正登基后,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将来再出现同样的风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公开建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雍正想到的解决方法是秘密建储,即由他自己而不是由八旗旗主会议共同选出继任者,然后将其立储这一事实公之于众。但是对继任者的确切身份予以保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继承者之间的争斗。
培养皇子
对于乾隆来说,每天都很漫长
未来的乾隆帝出生于1711年9月25日后半夜的北京。家族中一个潜在的男性继承者的到来自然令人颇为激动和欣慰。弘历的生身母亲当时还只是一个低级嫔妃,而在精英家庭中,生母的地位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但是,这一事实并没能准确地预测出她儿子的未来。弘历最终继位使得他的母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受到颂誉最多的女性之一。
除了保留皇室所有成员完整家系的“玉牒”中记载的出生日期外,我们对于乾隆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他在5(虚)岁时就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在中国,这一过程远比简单地背诵字母表要复杂得多。年轻的学生们开始要熟记诸如《千字文》这样的古文,在拥有了基础的读写能力后,学生们要进一步背诵和学习更具挑战性的儒家经典,这是所有高级教育的基础,也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基础。在中华帝国,这可是最紧要的。
尽管皇家成员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就像其他富裕精英一样,皇室非常重视皇家年轻一代的教育。因为,只有在掌握了中国的贤哲之学、悠久历史和精美诗画后,统治者方能明白天地合一之道。同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那些辅佐皇上之人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正如乾隆后来在位时所言:“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当然,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个道理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明白增进才、德可以确保王朝之成功,所以,京城各皇族都为其儿子,偶尔也为其女儿聘请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满洲学者福敏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是乾隆第一个,也是教授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在福敏的指导下,乾隆进步飞快。12岁时,他已经掌握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经典自公元1100年左右就成为中华帝国标准课程的主干。但是,乾隆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满洲人,他还需要学习满洲语言以及阿尔泰语言蒙古语。此外乾隆还要接受严格的骑射训练。因此,对乾隆来说,每天都很漫长,一天的生活开始于拂晓前,结束于黄昏后,唯一的假日是春节。
在其父雍正1722年即位之后,乾隆的地位从皇孙(共有100多个)提升为皇子(共有3个),这就意味着对他的教育更为重要。雍正指定当朝硕学大儒在紫禁城内的上书房教授他的皇子。乾隆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进一步的有关传统经典、历史及对其之评述等多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并向他灌输一个公平、公正的皇子所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
少年弘历
皇家的形象塑造机制已经开始运行
我们很难了解乾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官修史书将他描述为一个聪明、恭谨谦让之人。这与其弟弟和亲王弘昼的贪婪、懒惰且对待礼仪非常轻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他的弟弟喜欢举办自己的葬礼,由自己扮演死者,“宾客”要号啕痛哭,以博一乐。这种轻浮让乾隆颇觉格格不入,甚至让他厌恶。
有关乾隆年轻时候的更多信息来自1730年印行的他少年时的一部诗文集。在他的老师们给这部诗文集所写的序言中充满了赞誉之词。其中一篇序言说乾隆“自经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阃奥,诸赋之源流,靡不情览”。另一个老师对他的赞美则更为谄媚:“其气象之崇宏,则川淳岳峙也。其心胸之开浚,则风发泉涌也。其词采之高华,则云蒸霞蔚也。其音韵之调谐,则金和玉节也。”从这些褒扬中,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乾隆集老师之宠爱于一身。但是,这并非单纯来自偏爱,乾隆确实是一个颇具天分的学生,其聪慧为众人所公认。到1720年代初期,众人皆知乾隆迟早是要继位的。因此,大家在提及乾隆个人及其成就时,当然要用那些炽热的赞誉性的语言。即使此时尚早,我们也可以确定,皇家的形象塑造机制已经开始运行。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20岁的乾隆看上去确实非常严肃认真。在他本人给这个青少年时期的文集所作的序中,确有许多值得赞美的描述,可以反映出他所受到的儒家学说的熏陶:“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于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其中也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坦诚:“内反窃深惭恧,每自念受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授业解惑,切磋琢磨,从容于藏修息游之中。”他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成为皇上,似乎偶尔会因此而失眠,并感到些许担心。但是,在审慎地培育着一个几乎如神一般之形象时,他通过这样一种坦率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仁慈,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新书速递
《记忆的风景》
作者:[荷]杜威·德拉埃斯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定价:42.00元
作者杜威·德拉埃斯马,1953年生于荷兰,专攻人类记忆本质和运作方式的研究。1999年因记忆研究上的成就,荣获海曼斯奖。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
《逆转》
作者:[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定价:36.00元
《逆转》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最新作品。与他的经典著作《异类》关注成功人士的“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不同,他在新著《逆转》中,兴趣点终于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
《编剧心理学》
作者:[美]威廉·尹迪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定价:38.00元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程。书中分别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的理论出发,对人物塑造、故事构建和冲突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讲解。
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让时光回到1735年。4月,乔治国王最喜欢的作曲家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西纳》在伦敦首次公演。9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11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出生在莱比锡,他后来成为莫扎特的老师。就在小巴赫出生后不久,瑞典著名的自然学者林奈乌斯在荷兰莱顿出版了他的伟大的分类学著作《自然系统》的第一版。在费城,年轻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正在忙于撰写《穷查理年鉴》中的新篇章。在江户(今东京),德川幕府的将军统治下的植物学家成功地进行了培植甜土豆的农业试验,解决了日本长期的食物供应危机。而在那年10月的北京,世界上最富有且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统治者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弥留之际,雍正帝在其居住的圆明园召他的两个兄弟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至寝宫。没过多久,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等5人也被召至这里,雍正告诉他们,他该宣布继任者了。在清朝权力的传承是一件可怕而又不可预测的事情。满洲统治者不像汉人统治者那样,自动立长子为皇储,而是以与其政治传统相近的蒙古和突厥人的方式来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一个统治者死后,他的至亲与上层贵族一道,召开会议来决定在皇帝之子或其他男性亲属中谁最有资格成为继任统治者。尽管这种方式有爆发争斗之险,但也有利于确保领导权落入能人之手。雍正帝之前的所有清朝帝王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推选登基的。但是,雍正除外。
多年以前,雍正之父康熙帝背离了满洲的这种传统。他宣布立其嫡长子允礽为太子。但因为太子的暴虐无道和滥用职权,这一权力继承方式以悲剧而告终。太子的命运遭到了巨大的逆转,康熙不仅下令废除其太子之位,还将其逮捕并圈禁起来。而在康熙帝于1722年驾崩时,对于20多位皇子中谁会继位存在很多猜测。直到今天,这一权力继承事件仍然存在很多不解之谜。这个继任者就是康熙帝的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一些人认为雍正的即位存有争议。因此,雍正登基后,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解决办法,以免将来再出现同样的风波,同时也可以避免因公开建储而产生的诸多问题。雍正想到的解决方法是秘密建储,即由他自己而不是由八旗旗主会议共同选出继任者,然后将其立储这一事实公之于众。但是对继任者的确切身份予以保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继承者之间的争斗。
培养皇子
对于乾隆来说,每天都很漫长
未来的乾隆帝出生于1711年9月25日后半夜的北京。家族中一个潜在的男性继承者的到来自然令人颇为激动和欣慰。弘历的生身母亲当时还只是一个低级嫔妃,而在精英家庭中,生母的地位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但是,这一事实并没能准确地预测出她儿子的未来。弘历最终继位使得他的母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受到颂誉最多的女性之一。
除了保留皇室所有成员完整家系的“玉牒”中记载的出生日期外,我们对于乾隆的早期生活知之甚少。他在5(虚)岁时就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在中国,这一过程远比简单地背诵字母表要复杂得多。年轻的学生们开始要熟记诸如《千字文》这样的古文,在拥有了基础的读写能力后,学生们要进一步背诵和学习更具挑战性的儒家经典,这是所有高级教育的基础,也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基础。在中华帝国,这可是最紧要的。
尽管皇家成员并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就像其他富裕精英一样,皇室非常重视皇家年轻一代的教育。因为,只有在掌握了中国的贤哲之学、悠久历史和精美诗画后,统治者方能明白天地合一之道。同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那些辅佐皇上之人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正如乾隆后来在位时所言:“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当然,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个道理是另一个问题)。因为明白增进才、德可以确保王朝之成功,所以,京城各皇族都为其儿子,偶尔也为其女儿聘请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满洲学者福敏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是乾隆第一个,也是教授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在福敏的指导下,乾隆进步飞快。12岁时,他已经掌握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经典自公元1100年左右就成为中华帝国标准课程的主干。但是,乾隆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满洲人,他还需要学习满洲语言以及阿尔泰语言蒙古语。此外乾隆还要接受严格的骑射训练。因此,对乾隆来说,每天都很漫长,一天的生活开始于拂晓前,结束于黄昏后,唯一的假日是春节。
在其父雍正1722年即位之后,乾隆的地位从皇孙(共有100多个)提升为皇子(共有3个),这就意味着对他的教育更为重要。雍正指定当朝硕学大儒在紫禁城内的上书房教授他的皇子。乾隆从这些老师身上学到了进一步的有关传统经典、历史及对其之评述等多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并向他灌输一个公平、公正的皇子所应有的正确的价值观。
少年弘历
皇家的形象塑造机制已经开始运行
我们很难了解乾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官修史书将他描述为一个聪明、恭谨谦让之人。这与其弟弟和亲王弘昼的贪婪、懒惰且对待礼仪非常轻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他的弟弟喜欢举办自己的葬礼,由自己扮演死者,“宾客”要号啕痛哭,以博一乐。这种轻浮让乾隆颇觉格格不入,甚至让他厌恶。
有关乾隆年轻时候的更多信息来自1730年印行的他少年时的一部诗文集。在他的老师们给这部诗文集所写的序言中充满了赞誉之词。其中一篇序言说乾隆“自经史百家以及性理之阃奥,诸赋之源流,靡不情览”。另一个老师对他的赞美则更为谄媚:“其气象之崇宏,则川淳岳峙也。其心胸之开浚,则风发泉涌也。其词采之高华,则云蒸霞蔚也。其音韵之调谐,则金和玉节也。”从这些褒扬中,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乾隆集老师之宠爱于一身。但是,这并非单纯来自偏爱,乾隆确实是一个颇具天分的学生,其聪慧为众人所公认。到1720年代初期,众人皆知乾隆迟早是要继位的。因此,大家在提及乾隆个人及其成就时,当然要用那些炽热的赞誉性的语言。即使此时尚早,我们也可以确定,皇家的形象塑造机制已经开始运行。
无论如何,必须承认20岁的乾隆看上去确实非常严肃认真。在他本人给这个青少年时期的文集所作的序中,确有许多值得赞美的描述,可以反映出他所受到的儒家学说的熏陶:“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于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其中也有这样出人意料的坦诚:“内反窃深惭恧,每自念受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授业解惑,切磋琢磨,从容于藏修息游之中。”他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成为皇上,似乎偶尔会因此而失眠,并感到些许担心。但是,在审慎地培育着一个几乎如神一般之形象时,他通过这样一种坦率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仁慈,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新书速递
《记忆的风景》
作者:[荷]杜威·德拉埃斯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定价:42.00元
作者杜威·德拉埃斯马,1953年生于荷兰,专攻人类记忆本质和运作方式的研究。1999年因记忆研究上的成就,荣获海曼斯奖。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
《逆转》
作者:[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定价:36.00元
《逆转》是《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最新作品。与他的经典著作《异类》关注成功人士的“隐性优势和非凡的机会”不同,他在新著《逆转》中,兴趣点终于转移到那些渴望胜利的弱者身上了。
《编剧心理学》
作者:[美]威廉·尹迪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定价:38.00元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剧本创作原理的编剧教程。书中分别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埃里克·埃里克森、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的理论出发,对人物塑造、故事构建和冲突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