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并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对孩子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活动,从一道题、一个小游戏到整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老师对学生们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 兴趣 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并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现在大多数学生依旧沿用“题海战术”之类的死方法来学习知识,严重缺乏创新精神。21世纪迫切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现在的学生们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懂得“举一反三”,藉此促进个人、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对孩子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活动,从一道题、一个小游戏到整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老师对学生们正确的引导。
  一、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首先,自主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们自己愿意学习、渴望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充分准备,一堂生动有趣的课无疑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们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由此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
  那么,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呢?
  以“图形的认知”为例,老师可以做些小模型:两两长度相等的四根小木条在底板上摆成长方形,用两颗钉子固定住两个对角。在讲“长方形”时,老师可以拿这个模型进行展示;而在讲“平行四边形”时,可以将这个长方形模型的两个活动的角向两边拉动,从而形成平行四边形,并请学生们亲手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性质。由此,这个小模型不仅可以生动的展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更加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间知识的桥梁,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最普遍、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孩子们锻炼思维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正确的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外运用创新能力
  小学生容易受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只会机械性的思考如何做题,而完全不知如何创新。这也正是“新概念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只会做题的机器。一个拥有知识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因此,不仅仅在课上,在课外也要积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运用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一节课下课前,向学生们提出一些有关于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外积极探索求知。在下节课上鼓励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还可以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些适当的奖励。
  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给学生留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例如用七巧板拼图(可以拼任何事物),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进行展示,看看谁拼的最多、最生动、最有创意。
  这样做既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求知欲,丰富孩子们的数学知识,也更有利于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我们之所以从小到大都要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因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更是因为我们可以从数学中学会如何锻炼逻辑思维。
  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生也应该从小培养合作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平均分组,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的教学活动中,哪组成员表现好就奖励一个小勋章或者小红花,到期末的时候比一比哪组获得的多,就适当给予该组成员一些荣誉及奖励。
  例如,我们可以让每组的学生去量一量、算一算学校圆形花池的面积,看看哪组的方法最简单、算出的答案最准确;或者学习完“整数的运算”后,在班内举办“二十四点”比赛,看看哪组算的最快最好。这样的方式更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找到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与途径。
  总而言之,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同时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而只有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懂得如何创新,我们才真正的培养出了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跃婵《现代教育论丛》:“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初探”[J]
  [2]丁小波《小学时代·教师》:“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3]郑金洲《教育参考》:“审视‘创新教育’”[J]
  [4]张乐琴《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极限、转化、假设等几种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堂 数学思想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社会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大量事实证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的数学能力呈逐步下降趋势,特别是少数民族女生,尽管她们学习刻苦努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民族高中女生 数学能力 培养学生 数学内容 数学成绩 综合题  我校地处偏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新一轮
自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展开之后,我们学校也不例外的在全年级开辟了高效课堂的“阵地”。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教案、导学案大检查,我仔细地翻看了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发现我们的导学案更像“习题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写出数学导学案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包括: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检测题的设计等,这些也就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目标设计:每节课的学习都应有其特定的学习
期刊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是现代居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论越来越成熟的今天,人们对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程的稳步推进与逐渐深化,基于灵活多元、协调高效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将探究式、开放型、创新化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切实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营造活跃协调的课堂氛围,着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化探索以及实践型能力,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群体自身的学习思考能力,最终实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把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真正了解数学,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在听了不同老师的观摩课后我深有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
期刊
植物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 eIF5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例如起始蛋白质的合成,参与mRNA的翻译及延伸,调控细胞程序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新型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自主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自主发展 成长  (一)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
摘要: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给小组命名和制定小组公约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课堂是分组合作学习的主阵地,积极性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催化剂,制定好奖惩制度是分组学习高效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分组合作 课改  我校2012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按照“二三五”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其中的“二”是“二贯穿”,就是教师要把学生的“情意驱动”和“思维构建”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新课改的理念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