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的科技分析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黄釉瓷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少,但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米黄釉瓷器是江西吉州窑和福建漳州窑的产品.随着景德镇考古工作的开展,现已证实景德镇在宋元时期也生产米黄釉瓷器.2015年和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了一批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部分标本见图一~六,与景德镇窑址出土的资料能够相互印证.考古发掘出土及博物馆所藏的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以作为礼器、祭器的瓶和炉为多,并有多件高60~70厘米的大件器物,这与景德镇生产的青白釉瓷在配方和制作工艺上有很大不同,表明这种与青白釉瓷不同的特殊釉色并非烧制时的错火所致,而是一种有意为之、具有特定含义和使用功能的釉色.
其他文献
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形成的“闽宁模式”是我国东西部地区结对帮扶、先富帮后富的实践样本,其成功经验有助于为我国在脱贫攻坚基础上接续推进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和乡村振
2016年5~7月,为配合安阳市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安阳县辛店村西南(今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辛店村)清理了一处商代晚期聚落和商代晚期大型铸铜遗址
期刊
2018年8月,河北省邱县翰林公馆住宅区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编号M1).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与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位于邱县县城东部,人和
期刊
早期定窑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状况.文章以北镇定窑遗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涧磁岭地区的唐、五代窑业遗存,对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进行了总结.早期定窑产品主要有细白瓷、精细白瓷、中白瓷、化妆白瓷、青黄釉瓷、细黑釉瓷、粗黑釉瓷、低温釉陶等,定窑从创烧伊始就确立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的生产传统.以窑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墓葬等遗迹出土的资料及文献记载,文章认为定窑创烧于中唐后期,并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在五代后期迎来了窑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定窑生产传统及产品风格基本形成.早期定窑的发展
期刊
厦门鼓浪屿于2017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闽南古厝是鼓岛原生态聚落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本土传统民居建筑,也是闽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古厝外檐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清代灰塑彩绘,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外檐灰塑彩绘主要为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传统建筑常见的装饰手法,其附着在抹灰层表面,如水车堵、水车出景、运路等部位[1],兼具保护与装饰作用,也承载着诸多吉祥图像和传统技艺.
期刊
1994年9月,辽宁省朝阳县东大屯乡孤山子村居民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图一).朝阳县文物管理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编号M1)位于孤山子村西北山坡,背依孤山,两侧各凸起一
期刊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对河北曲阳北镇定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的遗迹有窑炉、灰坑等,其中Y1、Y10两座窑炉保存较好.出土器物有细白瓷、精细白瓷、中白瓷、化妆白瓷、灰青釉瓷等白瓷及青黄釉瓷、粗黑釉瓷、细黑釉瓷、低温釉陶等,器类包括碗、钵、盘、碟、杯、盏、盏托、执壶、盒等.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可将北镇窑区地层分为五组,五组地层又可分为三期五段,年代为中晚唐至五代及金代.北镇定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定窑的烧造年代、工艺及产品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期刊
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4公里,地处长白山北坡脚下,主峰正北略偏东处,距长白山主峰直线距离约49公里.2014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
期刊
尚德街084号木牍集中摘抄了一些以诏书形式颁布的令文,因其多以“诏书”起首,暂称之为“诏书”木牍[1].该木牍纵裂,正背两面处于裂缝上的文字被分为左右两半,裂缝边缘墨迹磨
期刊
宋元时期,各地窑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相互间的技术交流十分频繁.许多新的工艺技术也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得以发展.这一时期,一些窑场曾生产棕黄釉涩圈印花瓷器[1]尤以北方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