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曾说过,没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将来就不可能作第一流的科研工作。一个民族的生命力,需要蓬勃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质疑能力开始。正如一位大教育家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问难的重要性。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发现学生主动质疑问难,以至于许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学习,不会提问题。
  一、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原因,我进行了调研。在调研前,我先制定了调研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原因,然后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对三~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每个级段两个班),四百二十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的题目是:
  ①在课堂上,你不肯质疑问难的理由是()。
  A、没有问题可问。B、问题太多,无从问起。C、有问题,但不敢或不愿问。
  ②有问题,但不敢或不愿问是因为()。
  A、怕老师批评。B、怕同学笑话。C、其它。
  ③请说说你不肯质疑问难的其它原因。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第一个问题中,选A的占26.5%,选B的占5.9%,选C的占67.4%。在第二个问题中,选A的占30.9%,选B的占29.4%,选C的占38.2%。在第三道题中,学生也写了很多,如:怕老师说我没注意听讲;胆子小,不敢问;怕别人把我当成笨蛋;怕成为老师心目中不好的孩子等等。
  根据对调研的分析,以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从客观上讲,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喊得很响,但应试教育仍根深蒂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听老师讲,回答老师的提问;习惯于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师云亦云,被动学习。在他们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记住老师说的话,就能考出好成绩,何必去费力劳神,质疑问难呢?
  2、从主观上说,学生本身缺乏主动性。学生不肯质疑问难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没有问题可问。对于优等生,他们确实已理解并掌握了所学知识,自然就没有疑问可提了。(2)问题太多,无从问起。对于学困生,由于他们知识技能欠缺,因而只知道不会,但说不出什么地方不会,也就提不出问题了。(3)有问题,但不敢或不愿问。这种情况属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他们不敢问,主要原因是怕提出问题后,老师在给他们讲解的过程中,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学生又没记住,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不愿问,主要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认为,若提出问题,一怕同学们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会遭到同学们的耻笑,多没面子;二怕在老师心目中留下自己学习差的不好印象。反正老师也不知道自己不会,倒不如等着抄袭他人答案,自己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
  二、促使学生质疑问难的对策
  针对学生不肯质疑问难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运用以下对策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1、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可采用“四环十步”的“导学互动”教学法,即:“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反馈训练”。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传授而获取知识的思想,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质疑问难而获取知识。
  2、激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举古今中外许多革命家和科学家善于质疑的例子,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
  作为教师还要时常告诫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放下思想包袱,热忱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应看谁的问题多,有质量,给高分。无论提什么问题,都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只表扬不责备的方法。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创造条件。首先要建立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交流的某些品质。因此,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尊重每一个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其次,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就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
  4、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首先告诉学生,质疑问难很简单,就是把你想知道的、不懂的事情用疑问的语气表达出来,这就是提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自问的习惯,教师要先做示范,教会学生自问的方法。如在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时,先要自己问自己:“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用什么方法解答?哪个条件题中没有直接告诉?要求这个条件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等等。在学生自问的过程中,能自行解决的部分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再者,当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后,要求学生逐步提高所提问题的质量,使所提的问题有水平,具有启发性。
  总之,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掌握了质疑问难的方法,无论干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政治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优势,完全可以在中学政治新课改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学政治 新课改 教学    现代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因素构成的。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借助它的声、形、色,创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
期刊
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布置要有“四性”  作业布置要有“四性”即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时效性和适量性。作业布置时既要改变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要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的做法(它往
期刊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校于早些时候开通了校园网,又于03年暑期后为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给教师们配发了手提电脑。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束了“一根粉笔、一支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
期刊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 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 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在我国,各界有识之士近年来对此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他们呼吁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的建设,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人文教育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在当前我国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实现涵育人文精神的要求呢?本文拟就自己比较了解的历史教育谈一点看法。  我们强调
期刊
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使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即使产生了不成功感,也会使学生及时检查并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操作方式,继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评价是教学手段的具体内容,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环节。  准确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需实事求是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已经为学生设下了一个圈套,然后就千方百计
期刊
刘振海先生创建的“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法”(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拓展),已被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列为全国实验与推广的项目。该教学法以其独具的特色和高效率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热烈欢迎。二十四字教学法它在吸收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一、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理念   1、英语学习是
期刊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在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
期刊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儿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以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