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有志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人荐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因而,喋喋不休指导别人,为公众开“必读书目”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且往往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胡适、鲁迅等一代名流无法幸免,因为任何一个书目在专业人士看来,均非必读。此次,我只就“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应该博览、精读哪些著作说点儿粗浅意见,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读者赐教。
  博览部分
  作为“大中国近代史”研究生,至少应该知道古典中国之所以来,故应该博览从人类起源、中国文明起源以来的全部中国历史。假如立志从事近代史研究或教学的话,在本科阶段至少应该博览二十六史,熟知古典中国研究的基本状况及大致走向。
  近代中国的全部问题都是英国革命所引起的,因此要讨论中国近代的历史,必须熟悉世界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历史,熟悉中国与世界的关联,知道中国是怎样从世界楷模、世界文明中心转变为“被打对象”的。
  广义地说,“大中国近代史”至少应该涵盖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之后至当代的全部过程,因此中国近代史专业研究生在最值得用心博览的部分,应该熟悉利玛窦、徐光启以来的全部文献,知道怎样利用这五百年的存世文献,包括官方文书、公私档案、时人文集、野史笔记,以及墓碑、田野调查等一切有助于理解這个时代的有形无形史料。具体而言,应该博览《清实录》、《清史稿》、清代人物自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来的文人文集,博览《四库全书》中的相关部分,知道《续四库》、《四库补》以及《四库未收》等大型文献汇编大致情形。
  进入19世纪晚期,中国文明的载体在西方影响下发生巨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有了报纸和杂志。研究近代中国历史,必须知道近代中国新媒体的发生和发展,知道一些重要刊物、报纸的倾向、主要内容,知道他们藏在何处,如何使用。
  研究唐宋之前古典中国的历史可以穷尽文献,可以运用聪明智慧去解读历史,重建历史。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谁也没有办法穷尽文献。近代中国的文献不是汗牛充栋,而是根本不知道有多少,因此,在博览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必再做两脚书橱笨功夫,既要博览群书,还要会读书。
  精读部分
  作为近代史专业研究生,我觉得至少应该精读这样几部分书籍:
  不管将来重点研究哪一段哪些问题,在读书阶段,都应该精读中国史学会自1950年代以来编辑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正续编,这套书正编已出版的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续编部分目前所见已出版的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北洋军阀》、《抗日战争》等,据说很快还会有《清末新政》、《解放战争》等。这些都是近代史研究最基本的文献,如果不熟悉这些文献。固然也能作出很不错的专题研究,但其学问根基总显得有点儿不甚牢靠。
  如果兴趣在近代史后半段,即20世纪的历史,需要掌握的基本文献更多,这方面需要读者自己去扩大,去检索。
  熟悉基本史料只是学习近代史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该知道前人对这段历史究竟做过哪些工作,有着怎样的基本认识。我们现在这一代研究生,不论博士和硕士,都是接受“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史观教育的,这方面奠基之作是范文澜、刘大年、胡绳等人著的不同名目的近代史。代表最近看法及反映新出史料的作品,当属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版)。这部作品在总体框架上依然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但在各个局部问题解读上明显废弃了过去的教条、武断,多了许多新意。
  此外,研究生应该熟知、精读非马克思主义、非半殖民地半封建史观的著作,否则无法与大陆之外的近代史研究对接,只能在大陆内部自说自话。在这方面,需要精读的作品非常多,简单举出一些仅供参考: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精读的作品,全书只有几万字,但作品提供了一个对近代中国历史完全不同的解释,这些不同解释对范文澜等后来者建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史观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简单地说,范文澜等人用悲情解读近代中国,过去一百多年就是中国人挨打、奋起的历史。按照蒋廷黻的看法,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走向世界重回世界文明中心的历史,中国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不挨打,只是中国的统治者太愚昧太自私。这些解释我们可以不同意,但作为近代史专业的研究生,不能不知道。
  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郭廷以是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山者,他的几部作品都以丰富的史料功夫见长,或本身就是史料,比如专业研究者手头必备的《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等,我们或许能够作些补充,但无法颠覆。所以,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在历史线索、基本史事方面贡献最大,最值得信赖。
  受郭廷以影响,台湾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功夫见长,张朋园、张玉法、陈永发以及更年轻一代,都注意从基本史料入手去研究历史。他们的许多作品已经或即将引进,值得注意。
  在西方汉学界,最近若干年最流行的是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是西方一些大学使用的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值得阅读。不过,如果真要了解西方汉学界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系统解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费正清老一代汉学家主持编写的《剑桥中国史》系列的《剑桥晚清中国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和《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几部通史类作品今天看来可能资料略显陈旧或不足,具有时代局限,但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整体感觉、客观的第三者叙事,对一些重大问题不一样的看法,对我们近代史专业从业人员来说依然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
  费正清之后,西方汉学有巨大进步,其门生弟子的作品更是新意迭出,颠覆老者。比较优秀的作品如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周锡瑞的《义和团运动起源》等,都是值得格外关注的作品。
  说到西方汉学,还应该注意在西方各大学从事教学的中国学者,他们具有国内学者不具备的西学素养,所以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解释也很值得重视。最优秀的当属余英时先生,他对中国历史是打通古今,著述宏富,每一部作品都充满新意。
  此外,张灏对近代思想史的解释,林毓生对五四思想的解释,周质平对胡适及现代中国学术的解释,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重视域外,当然不意味着忽视内部。其实在过去二十年,国内中国近代史研究进步神速,几乎每一个重大问题都被重说被重述,优秀研究者很多,以近代历史顺序为例,贡献最大的新一代研究者至少不能忽略茅海建、桑兵、罗志田、杨奎松、沈志华、高华诸教授,他们从基本文献梳理开始,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叙事框架。新一代研究者当然不必对他们亦步亦趋,但必须知道他们的贡献和缺失,然后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重新起步。
  (本文编辑 谢宁)
其他文献
摘要 弗吉尼亚 ·伍尔夫是20世纪意识流派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当时风靡一时。伍尔夫注意到人物思想的敏捷、深邃,各有个性,并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本文从意识流技巧的叙事方法和修辞手法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旨在探讨伍尔夫的意识流手法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意识流 叙事方法 修辞手法 内心情感  引言  意识流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西方文坛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Harry Potter series has enjoyed great popularity.One of the charms of the books is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vivid and lively animals
从宏观角度把握艾丽丝·门罗的《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艾丽丝·门罗笔下的小女孩成长历程,揭示男权社会的环境对女性成长的畸形改变,展现女性在成长中的细微之处。《女孩和
圣吉尔伯特修道院位于远离现代文明的偏僻地带,音乐在那里的地位无可替代。修道院里24位与世无争的修士有着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他们每日吟唱圣歌,辛勤劳作,过着安宁的生活。
“啊——”随着欧韵楠的一声尖叫,我们发现了趴在窗帘上的蜘蛛。我、子谦、紫箫、韵楠、宏文赶忙跑得远远的,害怕它会突然跳到自己身上。过了一会儿,我看蜘蛛没什么动静,就小
自从青蛙和小鸟争论完之后,青蛙一直坐在井里,连一只苍蝇都吃不下了,从此再也不唱歌跳舞了。它就呆呆地坐着思考,天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大吗?过了不久,青蛙终于下定决心跳出去
习作题目解析小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否有一种愁绪在心头?是否有一种习作的冲动?是否想把这种分别的滋味抒发一下呢?分别时的滋味是苦涩的。但是这种分别的场景我们不
众所周知,农村中小学课堂生态环境的恶化早已成为现存、确凿不争的一个事实。本文以为,农村中小学课堂生态化缺失的成因主要应归结于教师素养本身。改变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堂生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哈尔滨市内哈医大附属一院等七个市级以上医院搜集的160例乳腺癌病例及32o例对照,以1:2配比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条件Logistic多因
我是一棵雪松,一棵生长在学校教学楼前茂盛的雪松。我每天与小朋友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没有白杨的伟岸高大,没有垂柳的婀娜多姿。我的下部是一些裂开的粗糙树皮,上部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