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核心是经济高效地开发油藏中的剩余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依据,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的保证应用侧钻井、加密井、数值模拟、动边界无网格等方法确定出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余油分布研究。
[关键词]蒸汽吞吐 剩余油 规律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76-01
改善蒸汽吞吐開发效果的核心是经济高效地开发油藏中的剩余油,因此,蒸汽吞吐开发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基础和依据。
一、蒸汽吞吐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1、沉积相方法
首先开展的研究是建立综合地质研究数据库,并建立能准确反映油藏特征的地质模型,其次开展沉积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的多层次解剖,解剖的程序为油层组→砂岩组→小层→单砂层→单砂体。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由于蒸汽吞吐开采的复杂性,导致剩余油在空间和平面分布十分复杂,小层的划分满足不了储层研究中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必须将储层细分到单砂层,以单砂层作为开发研究单元,搞清单砂层的分布状况及其规模,解决纵向及平面矛盾。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发育,油层厚度较大,渗透率以中~高渗为主,一般在0.5~2.0μm2,均为饱含油:分流河口坝微相砂体较发育,油层厚度较大,渗透率以高~特高渗为主,一般在1.0μm2以上,平均1.73μm2,为饱含油层;分流间微相和前缘薄层砂微相砂体不很发育,砂体分布具有条带性,渗透率以中~低渗为主,平均0.97μm2,含油性较差:前三角洲微相和分流间洼地微相砂体不发育,含油性最差或不含油。
2、检查井方法
利用常规取芯、密闭取芯和大直径取芯分析等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取芯来确定油层含油饱和度和其它储层参数的方法,通过取芯井岩芯分析,不仅可以确定不同开发阶段油层含油饱和度及其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确定储层参数及其变化,进而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油层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量,可以计算油藏中含油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预测未来饱和度变化;主要用于三方面研究工作:
(l)利用生产历史拟合方法确定实际油藏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
(2)进行不同地质条件和驱动方式下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的机理研究;
(3)预测各种驱动方式下,油层中的剩余油饱和度变化。
二、影响蒸汽吞吐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
蒸汽吞吐开发中,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层位置
蒸汽吞吐开发中,由于油层在射孔井段内所处位置不同,吸汽量不同,上部油层吸入蒸汽干度高,单位厚度吸汽量也较多,动用程度高,而下部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少,动用程度低:井段过长,下部油层无法得到充分动用。
2、油层渗透率
渗透率的大小是影响油层的吸汽能力和产油能力大小的主要参数之一。吸汽剖面的研究表明,油层渗透率越高,单位厚度的吸汽量越大。
3、单层厚度
典型区块吸汽剖面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互层状油藏厚度中等的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大,厚度较大或较小的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均较小。
4、地层系数
由于受油层厚度和油层渗透率双重因素的影响,互层状油藏,油层厚度较小时,油层受层内非均质和蒸汽超覆的影响较小,油层渗透率是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最主要参数,而即当油层厚度较小时,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随地层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油层厚度较大时,油层受层内非均质和蒸汽超覆的影响较大,油层厚度是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最主要参数。
5、孔隙度
典型油藏吸汽剖面的研究表明,油层孔隙度越高,单位厚度的吸汽量越大。
三、油藏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综合研究表明,油藏平面井间剩余油分布有以下特点:
(l)动边界无网格技术研究的剩余油分布表明:油层厚度大、原始储量大的主体微相位置仍然是剩余油分布较多的位置。
(2)油藏平面动用程度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开发中,井间含油饱和度虽然降低,但仍然较高,且与原井距离不同,剩余油饱和度存在差异。
(3)不同距离侧钻井含油饱和度研究表明:各油层井间不同距离含油饱和度变化存在差异,距原井距离小,油层含油饱和度递减幅度大,距原井距离大,油层含油饱和度递减幅度小,油层井间含油饱和度变化幅度随着与原井距离增加,呈指数递减。
四、典型稠油区块采收率预测研究
目前,应用于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中采收率预测的方法较多,研究中针对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特点,应用注采关系法、油汽比与采出程度关系法、产量递增率法、周期产量特征法及数值模拟法等对典型稠油区块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研究。通过对典型蒸汽吞吐开发油藏的采收率及产量变化趋势预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及认识:
(1)在稠油蒸汽吞吐后期,通过提高平面动用程度技术的研究,仍可采用“井网加密”技术改善开发效果,并使加密井获得较好效果,但是必须保证加密井地质储量高于极限值。
(2)在稠油蒸汽吞吐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技术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可用于指导油井吞吐时的分注、选注工作,各油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分析得出井段长度、渗透率孔隙度、地层系数、油层厚度等参数的界限值,并综合起来应用。
(3)注采参数优化技术是提高高轮次吞吐井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并可以提高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4)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技术立足于对油藏深入细致的地质基础研究,应结合油田开发实践,不断加强和更新对油藏的地质认识。
(5)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依据,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的保证应用侧钻井、加密井、数值模拟、动边界无网格等方法确定出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6)影响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分别为:渗透率、油层厚度、孔隙度、地层系数、油层位置。
通过研究发现,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技后期开发效果的研究还包括诸如油井大修、控制高含水等方面,今后将做进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蒸汽吞吐 剩余油 规律
中图分类号:TE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76-01
改善蒸汽吞吐開发效果的核心是经济高效地开发油藏中的剩余油,因此,蒸汽吞吐开发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基础和依据。
一、蒸汽吞吐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1、沉积相方法
首先开展的研究是建立综合地质研究数据库,并建立能准确反映油藏特征的地质模型,其次开展沉积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储层的多层次解剖,解剖的程序为油层组→砂岩组→小层→单砂层→单砂体。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由于蒸汽吞吐开采的复杂性,导致剩余油在空间和平面分布十分复杂,小层的划分满足不了储层研究中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必须将储层细分到单砂层,以单砂层作为开发研究单元,搞清单砂层的分布状况及其规模,解决纵向及平面矛盾。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发育,油层厚度较大,渗透率以中~高渗为主,一般在0.5~2.0μm2,均为饱含油:分流河口坝微相砂体较发育,油层厚度较大,渗透率以高~特高渗为主,一般在1.0μm2以上,平均1.73μm2,为饱含油层;分流间微相和前缘薄层砂微相砂体不很发育,砂体分布具有条带性,渗透率以中~低渗为主,平均0.97μm2,含油性较差:前三角洲微相和分流间洼地微相砂体不发育,含油性最差或不含油。
2、检查井方法
利用常规取芯、密闭取芯和大直径取芯分析等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取芯来确定油层含油饱和度和其它储层参数的方法,通过取芯井岩芯分析,不仅可以确定不同开发阶段油层含油饱和度及其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确定储层参数及其变化,进而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
3、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油层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量,可以计算油藏中含油饱和度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预测未来饱和度变化;主要用于三方面研究工作:
(l)利用生产历史拟合方法确定实际油藏中的含油饱和度分布;
(2)进行不同地质条件和驱动方式下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的机理研究;
(3)预测各种驱动方式下,油层中的剩余油饱和度变化。
二、影响蒸汽吞吐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
蒸汽吞吐开发中,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层位置
蒸汽吞吐开发中,由于油层在射孔井段内所处位置不同,吸汽量不同,上部油层吸入蒸汽干度高,单位厚度吸汽量也较多,动用程度高,而下部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少,动用程度低:井段过长,下部油层无法得到充分动用。
2、油层渗透率
渗透率的大小是影响油层的吸汽能力和产油能力大小的主要参数之一。吸汽剖面的研究表明,油层渗透率越高,单位厚度的吸汽量越大。
3、单层厚度
典型区块吸汽剖面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互层状油藏厚度中等的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大,厚度较大或较小的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均较小。
4、地层系数
由于受油层厚度和油层渗透率双重因素的影响,互层状油藏,油层厚度较小时,油层受层内非均质和蒸汽超覆的影响较小,油层渗透率是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最主要参数,而即当油层厚度较小时,油层单位厚度吸汽量随地层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油层厚度较大时,油层受层内非均质和蒸汽超覆的影响较大,油层厚度是影响油层动用程度的最主要参数。
5、孔隙度
典型油藏吸汽剖面的研究表明,油层孔隙度越高,单位厚度的吸汽量越大。
三、油藏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综合研究表明,油藏平面井间剩余油分布有以下特点:
(l)动边界无网格技术研究的剩余油分布表明:油层厚度大、原始储量大的主体微相位置仍然是剩余油分布较多的位置。
(2)油藏平面动用程度研究表明:蒸汽吞吐开发中,井间含油饱和度虽然降低,但仍然较高,且与原井距离不同,剩余油饱和度存在差异。
(3)不同距离侧钻井含油饱和度研究表明:各油层井间不同距离含油饱和度变化存在差异,距原井距离小,油层含油饱和度递减幅度大,距原井距离大,油层含油饱和度递减幅度小,油层井间含油饱和度变化幅度随着与原井距离增加,呈指数递减。
四、典型稠油区块采收率预测研究
目前,应用于稠油蒸汽吞吐开采中采收率预测的方法较多,研究中针对蒸汽吞吐后期的开发特点,应用注采关系法、油汽比与采出程度关系法、产量递增率法、周期产量特征法及数值模拟法等对典型稠油区块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研究。通过对典型蒸汽吞吐开发油藏的采收率及产量变化趋势预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及认识:
(1)在稠油蒸汽吞吐后期,通过提高平面动用程度技术的研究,仍可采用“井网加密”技术改善开发效果,并使加密井获得较好效果,但是必须保证加密井地质储量高于极限值。
(2)在稠油蒸汽吞吐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技术是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可用于指导油井吞吐时的分注、选注工作,各油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分析得出井段长度、渗透率孔隙度、地层系数、油层厚度等参数的界限值,并综合起来应用。
(3)注采参数优化技术是提高高轮次吞吐井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并可以提高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4)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技术立足于对油藏深入细致的地质基础研究,应结合油田开发实践,不断加强和更新对油藏的地质认识。
(5)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改善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依据,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是准确确定剩余油分布的保证应用侧钻井、加密井、数值模拟、动边界无网格等方法确定出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6)影响稠油油藏纵向动用程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分别为:渗透率、油层厚度、孔隙度、地层系数、油层位置。
通过研究发现,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技后期开发效果的研究还包括诸如油井大修、控制高含水等方面,今后将做进一步研究工作。